成都七中高三年级语文二诊模拟试卷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698908 上传时间:2017-05-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七中高三年级语文二诊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成都七中高三年级语文二诊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成都七中高三年级语文二诊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成都七中高三年级语文二诊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成都七中高三年级语文二诊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七中高三年级语文二诊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七中高三年级语文二诊模拟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成都七中高三年级语文二诊模拟试卷考试时间:150 分 总分:150 分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审题人:黄明勇 付阳第 I 卷 阅读题甲 必 考 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周易借助于具体的形象符号,启发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 的思维方式。周易系辞传:“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卦象是周易 的骨骼,舍象则无易。借助卦象,并通过象的规范化的流动、联结、转换,具象 地、直观地反映所思考的客观对象的运动、联系,并借助六十四卦系统模型,推断天地人物之间的变 化,这种思想方式渗透到中医和中

2、国古代科技之中。道家庄子主张“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庄 子外物),魏晋玄学家王弼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明象)的命题,表明了中国 思维穿透语言,领略语言背后之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的特点。中国儒释道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之根据和全体。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 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 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而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道家认为,心灵的虚寂状态最容易引发直觉思维。因此,人们要尽可能地摆脱欲望、烦恼的困扰, 保持心境的平和、宁静。而要使直觉思维真实呈现,则离不开

3、默思冥想的“玄览”。老子主张“涤除 玄览”。“涤除”即否定、排开杂念,“玄览”即深入静观。这是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才具备的一 种思维状态。庄子主张“心斋”、“坐忘”。“心斋”即保持心境的虚静纯一,以便直接与道契合。“坐 忘”即心灵空寂到极点,忘却了自然、社会,甚至忘却了自己的肉身和智慧,物我两忘,浑然冥同大 化之境。儒家孔子的“默而识之”,孟子的“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荀子的“虚壹而静”、“大清明”,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朱熹的“豁然贯通焉”,“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 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陆九渊的“吾心”与“宇宙” 的冥契,王阳明的“致良知”,虽不排斥客观外 象直

4、接作用于感官认知,但都是扬弃知觉思虑,直接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对道德本体之 契合的一种境界或方法。佛家更是强调一种精神性的自得和内心的体验,彻见心性之本源。禅宗的参究方法是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直心而行,无念为宗,触类是道,即事而真。不执着外物,种种言行纯任心性之自然。禅 宗的顿悟成佛,排除语言文字、逻辑思维工具,主体直接契入客体(人生的本性或宇宙的实相),与客 体融合为一。这种思维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有赖于每个人自己体悟,别人只 能暗示、启发,而不能替代。超越逻辑,祛除言诠,止息思维,扫除概念,排斥分析、推理诸理性思维活动,精神内敛,默然 返照,当下消解了主客、

5、能所、内外、物我的界限,浑然与天道合一。这是一种思维状态,即“众里 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下得到了对于生活和生命,对于自然世界和精神 世界之最深邃的本质的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洞悉。但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在多次反复的理性思维的基础 上产生的,没有理性思维的铺垫,这种灵感或悟性就不可能出现。(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3 分)A. 周易的思维方式是由具象到抽象,其具体的形象符号,有助于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B. 周易体现的中国思维,完全摒弃了语言,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C. 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

6、周易,周易的思想方式影响了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D. 庄子“得鱼而忘筌”和王弼“得象在忘言”的观点,强调的是穿透形象进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哲学认为,要把握宇宙本体,完全得靠直觉和顿悟,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 就是无用的。B. 禅宗参悟修行的过程,直心而行,纯任心性之自然,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顿悟而成佛, 他人不能替代。C. 儒学大家张载、陆九渊都主张抛弃知觉思虑,而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身心与道德本 体的契合。D.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主张“涤除玄览”,庄子主张“心斋”“坐忘”,他们提倡排除杂念,保持心灵的

7、虚寂。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诗句与文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思维状态最相近的一项是( )(3 分)A.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B.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夏元鼎绝句)C.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D.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迁授编修。皇长子出阁,充讲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坐

8、 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 噪,毁其公署。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起山东副使、登莱兵备、 河南参政,并不赴。光宗立,问:“旧讲官董先生安在? ”乃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擢本寺卿, 兼侍读学士。时修神宗实录,命往南方采辑先朝章疏及遗事,其昌广搜博征,录成三百本。又采留中之疏切于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仿史赞之例每篇 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五年正月,拜南 京礼部尚书。时政在奄竖,党祸酷烈。其昌深自引远,

9、逾年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 事。居三年,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三。赠太子太傅。福王时,谥文敏。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初,华亭自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莫如忠 及子是龙皆以善书称。其昌后出,超越诸家。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 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四方金石之刻,得其制作手书,以为二绝。造请 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以为重。性和易,通禅理, 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人撅之米芾、赵孟頫云。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刑侗、顺天米万钟、晋江张 瑞图,时人谓3刑、张、米

10、、董,又曰南董、北米。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选自明史董其昌传)【注】党祸酷烈:此处指明朝东林党人受到宦官的残酷镇压和迫害。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 寻转左侍郎B. 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 寻转左侍郎C. 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 寻转左侍郎D. 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

11、郎/协理詹事府事/ 寻转左侍郎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字”是古人入学时取,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 和尊敬。B. “礼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其长官为礼部尚书,主要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 往来事。C. “疏”在文中指古代一种重要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疏还可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 步解释。D. “致仕”在文中意为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词来指官员辞职 归家。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3 分)A. 董其昌为人仗义,

12、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在任上,董其昌为此事请假,奔走数千里路程, 把田一俊的灵柩护送回乡里安葬。B. 董其昌很正直,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不惯宦官把持朝政,对东林党人残酷迫害,就对东林 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C. 董其昌做事很踏实,修撰神宗实录时,朝廷派他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遗闻逸事,他搜 集记录了三百多本,受到皇上褒奖。D. 董其昌有多种才能,擅长书法、绘画、书画鉴赏,还精于禅理,并取得很大成就,人们把他比作 米芾、赵孟頫,后又称他为“南董”。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 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5 分)译文:

13、_(2) 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5 分)译文: _(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青玉案 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4【注】谩:徒然、空自。8. 上片后四句写景,景中含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其中包含哪些感情? (5 分)9. 词的下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_ 论语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

14、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荀子劝学篇中, 也有一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句是“ , _”。(2) 李商隐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己经远去,并且当时就不太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的名句是“ _? _”。(3)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也不羡慕他们的两句曰 “ , ,7是 _, _ 。乙 选 考 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 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4)题。(25 分)大野地

15、 陈毓现在是夏收之后,麦茬密布的地还没来得及翻。五月的阳光在大野地流荡,把麦子的焦香四处播 撒。大野地的深处,有一个黑点慢慢移动,慢慢地,越来越近,直至看得分明。看分明了,是一对拉着板车的老夫妇。老夫妇确实够老,但你却难判断他们的具体年岁,也许是 五十,也许是六十,也许七十。长途的跋涉与劳累、长期的营养不良、加上夏天骄阳的暴晒,使他们 看上去苍老委顿得犹如两截枯木桩子。望不到边际的麦田和他们身后的景象比,已是另一片天地,平地使他们的板车走得略显轻松了些, 现在,是老妇坐在板车上,老夫拉车。老妇怀里搂着一个通常被称作蛇皮袋子的大口袋,没人知道, 里面装着的是馒头,形状、大小、成色不一的馒头。看得出,它们来自不同的厨房,出自不同女人的 双手。当然,袋子最底下,有十二个馒头看上去是一样的,那是老妇从家里带出来的,她亲手蒸的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