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写生教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698733 上传时间:2017-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场景写生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场景写生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场景写生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场景写生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场景写生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场景写生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场景写生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画场景写生教学方案课程名称:动画场景写生(56课时)授课对象:2015级动漫班(大二上学期)课 型:理论、习题课授课题目:风景写生讲课课时:八课时教学目的:风景写生课是水彩画专业重要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内在的个性发挥,它使学生面对大自然直接对景写生,弥补课堂教学中教学的不足,从而体现风景写生教学中的真正价值。水彩风景写生课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风景写生知识,室外静物在不同光线下色彩变化规律,基本掌握水彩画工具、材料,性能和作画步骤,基本掌握色调及多种类型的水彩画表现技法,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理解和表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认

2、识和了解色彩写生的一般步骤、方法,了解透视在风景写生及动画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写生了解工具、材料的性能和特点。学会组织画面,为后续动画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水彩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掌握水彩风景画的艺术规律和绘画语言,并对画面进行较完整的艺术处理。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演示相结合教学重点:风景写生的方法、步骤。教学难点:构图处理、光、色表现技巧教 参:1、风景写生,薛欢、冯美宇编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2、中国高等院校美术色彩风景写生,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作业安排:1、本次采风时间为3周,从2016年9月5日23日。5-7日为范画临摹与写生准备阶段,要求

3、每位同学每天必须临摹一幅不小于8开的与写生地相关的风景范画;2、8-23为实地考察写生阶段,要求每天一幅不小于8开的写生作品,教师定时点评。作业要求:1、掌握选景、构图及风景写生的作画方法步骤。2、掌握室外风景写生中的色调和色彩两大关系及一般水彩画表现技法。3、掌握风景写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4、强调学生对画面色彩感觉、感受及表达、强化学生的个性特点。5、主客观相结合,把握好画面的艺术处理,防止表面模仿学生情况分析:本次外出写生的学生为2015级动画专业的大二学生对风景写生练习不多,需要教师讲授和大量示范。根据动画专业特色,本次采风活动,除了练习色彩风景写生的技能技巧外,还进行速写练习和与动画相

4、关的场景记录。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本课程为下乡写生课、组织学生集体进行写生。复习旧知识:针对要讲授的知识,复习以往新学到的知识进行学习,起到一种连接作用。讲授新课程:以下是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节:取景、构图和景物的选择1、选景、大自然是美的。但也并不什么地方都可以入画,都能引起人们的美感,正是由于客观的大千世界、广阔而庞杂 ,如像金沙、混杂一样,我们必需经过筛选和淘洗,选景的过程就是观察和比较的过程。一般来说,选景要注重选择近、中、远层次分明,黑、白、灰调色较为明显,主体物较突出,富于节奏感,色调倾向较为明显的景色。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时间以及练习的目的来选景,不要贪多求全。如地面

5、景物很好,就选画地面景物为主,少画一些天空;如果天空云朵优美动人,也可以描绘天空,少画地面。即使是选择景物一角,只要表现自然生动而富有情趣,同样也能给人美的感染。选景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考虑。从学生自身审美角度去选取景物从逆光、侧光、正面光等不同光线和阴天、晴天、一年一晚,及各种气侯多变的条件下选景。在取景时预先估计到构图均衡统一的问题。在表现景物深远的空间感方面,取景时宜适当选择近、中、远三景的画面。取景着眼于对比关系是十分重要的,画面上的明与暗、疏与密、动与静、冷与暖、虚与实、软与硬、高与低、远与近、强与弱等都属于对比范围。取景还需选择较好或较典型的角度去描绘。风景写生开始阶段很重要,选景时,

6、首先熟悉周围环境,最好在指导教师的安排下选景,免得提一大堆画具到处转。2、构图构图问题,涉及到画者的美学思想和艺术修养,反映其概括取舍和组织画面的能力,是风景写生成败的重要因素。风景画构图主要是取与舍和画面均衡关系,主题要明确。主题一般放置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和透视线交汇处。透视线和地平线的高低,对一幅画主要是描绘什么起很大的作用。大面积的天空容易产生空间感,使人感到天高云淡、心情舒畅。略带俯视的构图是西方风景画常用的手法,这样的构图以中远景为主,而抬高地平线,这样景物充实、生活环境反映上体实在。下面几个构图要点在实践练习中要把握好。构图要突出重点,不要在构图时企图把看到的一切罗列到画面上来。这样

7、会使主题不突出、零散、吃力不讨好,由于画面东西太多而画不完,显得粗糙、呆板。作建筑风景画时一定要在画初稿时注意透视的准确。待上了颜色之后,再修改就困难了。首先是要确定画面上的地平线位置,倘若你想省略掉地面上的一些东西就把地平线放低些;要省去天空部分就把地平线放高些。确定地平线后,建筑物所有主要部位都要根据透视规律,尽可能画得选型准确。在构图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做一些取舍。首先要突出主体、同时有些破坏画面效果的细节可以删去,有些主要配景上的物体(如树、山等),也可以根据需要移动位置。在写生中,学习时多画些小素描和小色彩稿练习。构图的最高要求为简洁、生动、画面均衡、突出主题。第二节:风景画的写生特点1

8、、概念:以自然景物(包括建筑)为描绘的对像的绘画。2、风景画的主要艺术特点是:研究气氛、情调和意境。气氛:指一幅画应具备一定的季节、时间、气侯、地域的光线特点和合乎情理的自然组合规律。情调:是指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表达出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情绪。意境:对于风景画来说,是审美的更高层次,“以情写景,情景交融”,画家对所描绘的景色总会倾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意境就是这种景与情的有机结合。与静物、人物写生相比,风景写生有以下的特点:1、视野广阔:室内空间范围是有限的,由室内走到室外,大自然是那样无边无际,使人视野豁然开朗。2、内容繁杂:大自然中的景物丰富多彩,千姿百态。3、光色多变:由于太阳光源与其

9、他光源对地面照射角度和距离不同气侯的变化季节的更迭等等,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因而光色、景物就产生了不同的气氛和情调。4、层次深远:由于景物存在的空间的不同,就有了前后层次和深远的问题。在平面的画幅上表现它是风景写生中又一特点。第三节:室外光色变化一般规律因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光色变化。时间是依据太阳光与地球形成的角度位置而定的,由于光源的位置变化直接影响着景物的光色。因此有早晨、中午、傍晚、夜等较明显的差别。因季节不同而产生的光色变化。一年四季,由于太阳距地球有远有近,光照有长短、强弱的差别,植物有周期性的生长规律。3、因天气影响而产生的光色变化。阴、晴、雨、雾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不同的天气有其各自的

10、特点,给人以不同的情绪感染和联想。如雨天,雨天的光色特点和阴天类似,云层高低而浓,加上雨帘,使得景物更加模糊,只有地面积水处及建筑的受光面因雨水对光的反射而发亮。天空灰暗,但接近远景部分的天空反而倒比较亮。雨天,是画家喜爱描绘的题材,色调虽然灰而不艳,但那种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朦胧景色,给人以水色淋漓,以色空蒙的美感。画雨景,不要拘泥于画一条条的雨丝,而应表现其光色特点和气氛。这种景色用水彩画来表现更为适宜。气候的变化,也不仅上述几种,如彩虹、积霜、狂风等,这些光色变化大都瞬间即逝,一般多凭藉观察和记忆来表现。第四节:空间距离的表现空间距离是根据形体透视原理和空气色彩的透视变化,表现出景物之间的

11、远近层次关系,使人在平面的绘画上获得立体的,有空间深度的感觉。风景画视野广阔,近景与远景距离的空间无法比拟,远远超过了视觉的广度。空间距离的表现在风景画中是至关重要的。1、要处理好景物形体的透视关系:必须按焦点透视法则来处理形的透视。透视画不准,必然会影响空间距离的表达。2、理解色彩透视规律:由于物体与我们的距离有远有近,色彩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由此可以概括出生活环境中色彩强弱变化的规律:距离点越近,色彩感越强,反之则弱。原色比间色强,暖色比冷色强。色彩对比大的强,对比小的弱。3、利用主次、浓淡和虚实加强空间感。景物远近及主次在视觉上的差别是很明显的。因而构图上常把主体物安排在视域中心范围内作

12、重点刻划,其它部分则适当概括。在表现手法上有意识地将主要与次要、虚与实结合起来处理,将有助于空间距离的表现。第五节 色调与意境风景写生是接触各种复杂的外光作业,对观察、研究自然界千变万化的色彩关系,很有好处,也是学习水彩画技法的重要课题。技法始终是为主题内容服务的。在风景画中,十分讲求色调和气氛,这与形成一定的意境是密切相关的。掌握色调的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从冷暖色性上观察处理:在构图的时候,画者对眼前的景物首先有一个色调的判断。画者一开始就要抓住这种主调,并有意识地加强画面的色调效果,以便更好的为主题服务。2、从色彩纯度上去观察处理:景物的色调从纯度上去看,有时是十分鲜明的调子,有时则是灰色

13、调。我们要加强或减弱这种对比关系。灰色调处理得不好就很闷,其原因主要是纯度变化不够;鲜明的调子又容易造成各自为政,色相不统一,若有一定的灰色在里面起作用,使色彩稳定在特定的色调中会使画面更为鲜明,更有变化。3、从色彩对比来观察处理:色彩的明暗对比,如果对比的地方太多,就显得零乱、不统一,甚至影响主题的表达。在风景画中,除分清近、中、远三景的层次面外,天空、地面(水面)景物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假若天空与地面在明暗、色度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那么景物就象悬在空中一样。甚至正看倒看都可以,连天地都分不出来,这种失误是不该发生的。第六节 风景画中应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一、树画树,首先要体会它的生长之势,每

14、棵树的姿态面貌是不相同的。树有很多种类特征也各有差异。它是由树叶、树枝、树根有机地组成的。树叶生成在树枝上,由无数叶片汇集在一起,它的基本形状象一把“伞”,因此,树枝不能随意画过“伞面”。树会是从树干分出来的,枝叶围绕在树干的前后、左右,画的时候不能仅画一个平面,只看到左右分开的树叶,忽视了前后的枝叶。树的干、枝、叶都有疏密粗细,上下不同的节奏感。树干可以说是一系列高低透视不同的圆筒形连实体。因此,要注意它的透视变化,同时要画出它的体感,并注意到树上枝叶的投影,才能画得生动。树根与地面的关系,也应变得清楚。不能象插在地面上那样生硬。二、建筑物画建筑物主要注意两点:是形的安定,没有倒坍,歪斜的感

15、觉。要做到这一步,首先要看建筑物的结构和透视上是否画的正确。分块、分面的明确性,建筑物光暗界限很清楚,轮廓分明。画的时候,要从主要明暗面对比入手,避免为窗户、屋面上的瓦垅等细节所搅乱。抓住主要的,然后处理局部和细节。三、天空天空在风景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表现季节、阴晴、天气等特征。它的明暗色度的变化,影响着大地上的各种物体,而形成一种气氛,支配着整个画面的色调。画天空应注意它的色彩冷暖性,同画蓝天空,若普蓝成分多了,便有阴沉的感受。阴天、雨天的天空是灰色的,也要辨别一下是冷灰,还是暖灰。为表现天空深远的感觉,高处与接近地平线的低处色调变化也是很微妙的。在一般情况下,天空与远景应趁湿画好,使水

16、分衔接自然、避免生硬。四、水面倒影水是透明的液体,反射、折射、透射力很强,水面在静止的时候,犹如一面镜子,倒影很清楚,它的色调与天空的调子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有差别。静止的水,倒影十分清楚,画倒影时,其明暗色度对比,略比实景差一些,不那么强烈倒影的轮廓亦比较模糊。动的水面,要观察它动的规律,才能很好的掌握它。由于角度不同,甚至将倒影分割开来了,拉长了,用笔要依据波浪的特征,画出倒影的特征,活泼而多变化,才能充分表现水的动荡不停的感受。五、路面及大块平地路面及大块平地若处理不好,不仅没有平远感觉,反而象竖起来的一堵墙一样,很不理想。画的时候,应将近处与远处,左面与右面的明暗色度比较一下,找出差别。画路面与大面积的平地要随时与天空的明暗色调作比较,避免类同,可利用树木或建筑物的投影来充实,或安排一些车辆,点景人物等,使单调的东西不感觉单调。六、点景人物风景画中所谓“点景人物”,是以景物为主,适当地、合理地安排一些人物活动,以增加气氛、效果。不适当、不合理的、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