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的隔离防护指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698339 上传时间:2017-05-1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传染病的隔离防护指引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常见传染病的隔离防护指引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常见传染病的隔离防护指引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常见传染病的隔离防护指引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常见传染病的隔离防护指引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传染病的隔离防护指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传染病的隔离防护指引(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传染病的隔离防护指引 隔离分类 标准防护 空气传播感染预防(标准预防 +空气预防) 飞沫传播感染预防(标准预防 + 飞沫预防) 接触传播感染预防(标准预防 + 接触预防) 标准预防 常见疾病 所有的病人均应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 帽子,口罩 1. 一般诊疗活动应带外科口罩,帽子。 2. 口罩定期更换,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标准预防 手套 1. 接触病人及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体时需带手套。 2. 接触黏膜或非完整皮肤时。 3. 接触可能为无菌组织的时候必须带无菌手套。 4. 不同诊疗程序之间必须更换手套。 5. 离开隔离病房前

2、,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并洗手。 6. 医务人员受伤有伤口时应带双层手套。 标准预防 隔离衣 1. 进入隔离病房,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 2.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 3. 离开隔离病房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 4. 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 标准预防 戴面罩,护目镜 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影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措施 1. 强调双向防护,操作过程中尽可能应用非接触技术。 2.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和污染物品时戴手套。 3. 衣服或脸部可能被污染时应穿隔离

3、衣,戴口罩和眼罩。 4. 根据疾病的主要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5. 接触感染物品后立即洗手,脱手套后立即洗手。 6. 处理所有尖锐物品时,注意安全操作放针刺伤。 7. 激死清洁和消毒感染物体的溅出物。 标准预防 洗手 当手有血液,体液,或其他蛋白性物质的可见污染,强烈怀疑或已证明暴露于病原体时。 直接接触病患者前后。 摘手套后。 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粘膜,肥完整皮肤,伤口敷料后。 接触紧邻患者的物品后。 处理药物或准备食物前。 标准预防 穿脱防护用品程序 1.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带帽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进

4、入潜在污染区 2.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 :穿隔离衣戴护目镜或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3. 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 :摘手套 ,消毒双手摘护目镜或面罩脱隔离衣脱鞋套洗手和 /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4.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 /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 /或手消毒进入清洁区 标准防护 备注 1. 甲类传染病:霍乱,鼠疫 2. 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改致病性禽流感。 3. 多重耐药菌,甲流, SARS,禽流感按卫生部相关指引处理。 空气传播感染预防 空气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 5微米)通过空气流

5、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空气传播感染预防 常见疾病 肺结核(气道有结核菌排出的情况),水痘,麻疹等。 帽子,口罩要求 1. 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或 N95口罩。 2. 患者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 3. 探视者戴口罩。 空气传播感染预防 患者安置 1. 单间隔离,限制患者到本室外活动。 2. 如无条件单间,同一种病原菌感染者可置同室,床间距 1.1米。 3. 隔离单间要求密闭,每小时通风换气 6次,院外排气,或置负压病房。 4. 严格空气消毒。 5. 结核病人及时转送结核病院治疗。 6. 病房或床尾挂黄色标示牌。 空气传播感染预防 手套,隔离衣,面罩,护目镜,洗手,穿脱防护用品程序及标准防护同 标准预防

6、 飞沫传播感染预防 飞沫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5微米),在空气中短距离( 1米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经飞沫传播( droplet transmission) 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在病人呼气、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入环境,大的飞沫迅速降落到地面,小的飞沫在空气中短暂停留,局限于传染源周围。因此,经飞沫传播只能累及传染源周围的密切接触者。此种传播在一些拥挤的公共场所如车站、学校、临时工棚、监狱等较易发生。对环境抵抗力较弱的流感病毒、脑膜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常经此方式传播。 经飞沫核传播( droplet nucleus transmission) 飞沫核

7、是飞沫在空气中失去水分后由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所组成。飞沫核可以气溶胶的形式漂流到远处,在空气中存留的时间较长,一些耐干燥的病原体如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等可以此方式传播。 经尘埃传播( dust transmission) 含有病原体的较大的飞沫或分泌物落在地面,干燥后形成尘埃,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凡对外界抵抗力较强的病原体,如结核杆菌和炭疽杆菌芽孢,均可以此种方式传播。 飞沫传播感染预防 常见疾病 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流脑,手足口病,百日咳,白喉,狂犬病等。 帽子,口罩要求 1. 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 患者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 3. 探视者戴口罩。 飞沫传播感染预防 患者安置 1. 原

8、则上单间隔离。 2. 如无条件,床间距需 1米。 3. 患者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需 1米。 4. 避免与手术后,免疫力低下患者同室。 5. 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消毒。 6. 病房挂粉红色标示牌。 飞沫传播感染预防 手套,隔离衣,面罩,护目镜,洗手,穿脱防护用品程序及标准防护同 标准预防 接触传播感染预防 接触传播是指患有传染病的的病人或病院携带者将病原体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他人的过程。 1. 直接接触传播 2. 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感染预防 直接接触传播 指传染源与易感人群接触而未经任何外界因素所造成的传播。例如,性病、狂犬病、鼠咬热等 间接接触传播 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指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

9、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而造成的传播。被污染的手在间接接触传播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例如,接触被肠道传染病患者的手污染了的食品经口可传播痢疾、伤寒、霍乱、甲型肝炎;被污染的衣服、被褥、帽子可传播疥疮、癣等;儿童玩具、食具、文具可传播白喉、猩红热;洗脸用被污染的毛巾可传播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便器可传播痢疾、滴虫病;动物的皮毛可传播炭疽、布鲁菌病等。 接触传播感染预防 常见疾病 伤寒,菌痢,新生儿脓疱疮,疥疮,淋病,梅毒, HIV,病毒性肝炎,急性传染性结膜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等。 帽子,口罩要求 同标准预防 接触传播感染预防 患者安置 1.避免与手术后,免疫力低下患者同室。 2.同一病种可置同室。 3.病房或床头挂蓝色标示牌。 接触传播感染预防 手套 诊疗患有接触性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必须戴手套。 隔离衣 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必须穿隔离衣。 接触传播感染预防 面罩,护目镜,洗手,穿脱防护用品程序及标准防护同 标准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