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科学与艺术的对话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830208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84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之科学与艺术的对话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之科学与艺术的对话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之科学与艺术的对话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之科学与艺术的对话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之科学与艺术的对话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之科学与艺术的对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之科学与艺术的对话(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瓷(china) 之科學與藝術的對話,演進+藝術篇,歡迎你們一同來探索 陶瓷之科學與藝術的對話。,演進+藝術篇,陶瓷乃融合中國科技和藝術,陶瓷器之製作,是中國科技及藝術發展中最突出的一項,同時亦對世界文明有很大的貢獻。 西方人士稱呼中國為瓷國China。,資料來源:陶瓷器的製作,國立故宮博物院,最後 檢索於11月30日, 2004, WWW:http:/www.npm.gov.tw/omniedu/palace_museum/5_d_coursestudy/7_china/0_preface/preface_all.htm,中國陶瓷的演進,實用(簡樸),藝術品(華麗),科技發展,中國陶瓷的演

2、進(始於新石器時代) 實用(簡樸)藝術品(華麗)科技發展,參考資料:1:呂嘉靖(2003):生活陶進階。台北:積木文化。2:陶瓷器的製作,國立故宮博物院,最後 檢索於11月30日, 2004, WWW: http:/www.npm.gov.tw/omniedu/palace_museum/5_d_coursestudy/7_china/0_preface/preface_all.htm 。3中國陶瓷發展淺釋,松月山房,最後 檢索於12月5日2004。WWW:http:/.tw/3.htm。材料科技與日常生活,最後 檢索於11月30日, 2004, WWW:http:/140.114.18.41

3、/mtl/index.html。,商,夏,漢,唐,三國,晉,南北朝,隋,五代,宋,元,明,清,遼 金 西夏,周,秦,史前時代,舊石器,中石器,新石器,偶發事件,陶器出現,中晚期:彩陶文化、黑陶文化、灰陶文化和印紋陶白陶。 晚期:發明窯,有效提高燒成溫度,並有釉的形成。,釉陶。第一個瓷器生成。,唐三彩:大量使用呈色金屬,璀璨的色彩,輝映大唐盛世。,陶瓷器發展第一個高峰。色彩含蓄內歛且連趨統一。五大名窯:定、汝、官、哥、鈞窯。,釉下青彩、釉上鬥彩。,精密陶磁,奈米陶磁,陶瓷發展第二個高峰期。粉彩,琺瑯彩,兵馬俑,元朝於景德鎮設“浮梁瓷局”。並發明了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明朝於景德鎮設立“御窯廠

4、”。,使用火,硬陶,陶和瓷發展史的圖解,圖片來源: (國家歷史博物館)http:/www.nmh.gov.tw/museum/history2/extract/ext84489.html (國立故宮博物館) http:/www.npm.gov.tw/ch/a030101.htm,史前時代,商,夏,漢,唐,三國,晉,南北朝,隋,五代,宋,元,明,清,遼 金 西夏,周,秦,陶,瓷,現代,兵馬俑,瓷器誕生,國家歷史博物館精選典藏之陶器,圖片來源: 國家歷史博物館,最後 檢索於11月30日, 2004, WWW: http:/www.nmh.gov.tw/museum/history2/extract

5、/ext84489.html 國立故宮博物館,最後 檢索於11月30日, 2004, WWW: http:/www.npm.gov.tw/ch/a030101.htm,現代,黃帝,中國陶瓷的演進 史前、漢朝以前,陶瓷燒製法 -多媒體中華百科全書 ,最後 檢索於6月24日, 2005, WWW: http:/140.137.11.168/chinesebook/main-h.asp?id=6994,史前辛店文化 彩陶 雙耳壺,我國史前在西北地區的彩陶,發展至齊家文化之後,一支以甘肅臨洮辛店遺 址出土文物為代表的彩陶型式被發現,一般稱辛店文化。 其存在 的年代,約與中原的商朝同時,而出土的彩陶,則

6、以雙耳壺為典型的代表文物。,高:62.5公分,資料來源:國家歷史博物館,最後 檢索於11月30日, 2004, WWW: http:/www.nmh.gov.tw/museum/history2/extract/ext84490.html,戰國 灰陶加彩鴨形器,功用:陪葬用品。 藝術風格:全器整體造型如鴨之展翅欲飛,靜中有動,誠屬戰國陶塑代表作之一。,長36.5公分,資料來源:國家歷史博物館,最後 檢索於11月30日, 2004, WWW: http:/www.nmh.gov.tw/museum/history2/extract/ext8373.html,中國陶的高峰期漢唐,漢至唐期間,瓷器尚

7、未普及,民間所使用的器皿以漆器及陶器為主。 這段時期是陶器製作及技術發展的高峰期,卻也是陶器演進為瓷器的過渡時期。 兩漢、南北朝至隋唐千餘年間,陶器的製作,其技術與風格,皆有所不同。以遺留下的實用器皿不多。要探討漢唐的陶器,只有從明器中去尋找資料。,陶瓷燒製法 -多媒體中華百科全書 ,最後 檢索於6月24日, 2005, WWW: http:/140.137.11.168/chinesebook/main-h.asp?id=6994,漢朝陶器的演進,漢代陶器最大的發展是釉彩的普及,當時已有綠釉及赭釉兩種,其中尤以綠釉最為普及。,陶瓷燒製法 -多媒體中華百科全書 ,最後 檢索於6月24日, 20

8、05, WWW: http:/140.137.11.168/chinesebook/main-h.asp?id=6994,漢代陶泥極為堅實細緻,可以從漢瓦當上看出來,這與汰洗陶泥的技術有關,因此漢代的素陶器皿絕不滲水,後代有以瓦片、瓦當作為瓦硯者。,出土的漢代陶器,以漢磚、漢瓦、瓦當及明器為多,明器中又有樓閣、瓦屋、農舍,瓦竈、瓦井、黍倉、車輿、豬圈、羊舍、陶俑、馬首、博山爐、博山奩、各種器皿、雞、鴨及獸類等模型。,漢 加彩大陶鼎,功用:殉葬用品。 藝術風格:此件陶鼎形制為覆蓋扁圓體附耳矮足式,鼎形如扁圓體,弧形蓋上 有三環鈕,可反置為盤使用。而腰腹間有弦紋一道,並有微曲的附耳。此種形制之陶鼎

9、是戰國中期以後至漢代最流行的式樣之一。,資料來源:國家歷史博物館,最後 檢索於11月30日, 2004, WWW: http:/www.nmh.gov.tw/museum/history2/extract/ext84489.html,漢 空心磚,功用:墓室建築(漢朝厚葬制度)。 藝術風格:此磚尺寸鉅大,上下邊緣為菱形幾 何紋飾,磚面二排紋飾上為飛禽紋,下面飛馬紋,均為陰刻,兩面紋飾相同,可 能屬大型墓之壁磚,圖案刻紋線條流暢,磚質光滑平直,流露漢代陶工質樸不凡 的藝術風格。,資料來源:國家歷史博物館,最後 檢索於11月30日, 2004, WWW: http:/www.nmh.gov.tw/m

10、useum/history2/extract/ext31574.html,六朝的陶器的演進,六朝的陶器,出土的亦以明器為主,且多是彩繪的各種人物,陶瓷燒製法 -多媒體中華百科全書 ,最後 檢索於6月24日, 2005, WWW: http:/140.137.11.168/chinesebook/main-h.asp?id=6994,六朝因為佛教的盛行,雕塑技術極為發達,陶俑的製作亦以雕塑法為之,與漢唐兩代拼模的方法迥異,六朝汰洗泥胚的技術比漢代更為進步,燒窯的火力也更高,釉料的提煉也更發達,又有高嶺土的發現,於是瓷器的發展有了相當的成就,瓷器的發展似乎受漆器的影響,直到隋唐盛期都沒有大量地生產

11、。,隋唐的陶器演進,隋唐時代陶器的大量製作,亦僅限於明器,先是繪彩與米黃釉彩,到了唐盛期卻又發展出多彩陶器,即所謂唐三彩。唐三彩的發展並不普遍,僅是盛唐時期在長安及洛陽地區短暫地出現過,但傳世的唐三彩卻極為豐富。,陶瓷燒製法 -多媒體中華百科全書 ,最後 檢索於6月24日, 2005, WWW: http:/140.137.11.168/chinesebook/main-h.asp?id=6994,唐代版圖極為遼闊,西疆涵蓋中亞,盛唐時的長安,人種雜薈,中西文化的交流十分密切。因此,唐代的陶瓷,其形制、花紋受西方的影響頗深,尤其明器中陶俑的製作,就可以看到各種人物、服色、駝馬、雜戲等非漢民族的

12、形式,這是研究唐代文化最好的資料。,唐三彩(盛唐),精美的人物俑、動物俑,反映盛唐時期經濟繁榮、文化藝術的國際觀。 一般用於上層階級的貴族陪葬用品,一般老百姓不上釉。 製作過程:先經攝氏九百一千一百 度溫度素燒後施化妝土,然後施釉入窯,以八百九百度溫度燒釉而成。因經素 、烘燒二次完成,在燒窯過程中不僅沒有發生窯變(即還原燒),釉和胎土的密合度良好。釉中含鉛量高(75)、溶點低,流動性加強,燒窯時各種釉互相交融混合,形成渲染流淌的現象。,資料來源:國家歷史博物館,最後 檢索於11月30日, 2004, WWW: http:/www.nmh.gov.tw/ 呂嘉靖(2003),生活陶進階。台北:積

13、木文化。,唐 白釉雙龍尊(盛行於初唐),製作:白釉是指高溫顏色釉,一般是將不含金屬氧化物呈色元素的釉料,施於潔白 細膩的坯體上,入窯高溫燒製而成,釉色白潤光亮。 藝術風格:此瓶最突出之處 是龍形的雙耳柄,有的也把此種龍形稱做雙螭形,盛行於初唐時期。,高55公分,資料來源:國家歷史博物館,最後 檢索於11月30日, 2004, WWW: http:/www.nmh.gov.tw/museum/history2/extract/ext137.html,唐 三彩武俑 (盛唐),功用:殉葬用品。 藝術風格:此件作品胎白、頭戴盔、身著 鎧甲,肩袖飾獸面,腿上飾象頭,而在左、右胸前則各飾一圓徽。一手撐腰一

14、手 握拳,拳中應有武器。除頭和手之外皆施米白、黃褐及綠色三彩釉,立於座上, 神態威武,製作精緻,是為稀世傑作。,高102公分,資料來源:國家歷史博物館,最後 檢索於11月30日, 2004, WWW: http:/www.nmh.gov.tw/museum/history2/extract/ext1637.html,唐 三彩駱駝 (盛唐),唐朝時與西域來往頻繁,故當時重要的交通工具,所謂沙漠之舟的駱駝,亦大量出土於世。 藝術風格:以行走姿態直立於長方平台之上,長 頸昂首張口睜目作長嘶狀,神態雄偉,整體造型逼真而生動,飽含豐厚內在生命 力量,自然而感人。,資料來源:國家歷史博物館,最後 檢索於1

15、1月30日, 2004, WWW: http:/www.nmh.gov.tw/museum/history2/extract/ext288.html,唐 三彩馬(盛唐),唐代男女皆有尚武精神,酷愛養馬、騎馬。馬匹不僅做為交通工具、供做戰 馬之外,平常更是成為時髦運動工具。 藝術風格:此件三彩馬的造型優美,體型豐碩,比例正確,充分反映出動態美感與陶工的高度藝術水準以及唐代科技之發展。,資料來源:國家歷史博物館,最後 檢索於11月30日, 2004, WWW: http:/www.nmh.gov.tw/museum/history2/extract/ext34.htm l,唐 舞女陶塑(四件)(盛

16、唐),藝術風格:舞者人物造型豐腴,身材圓渾,滿月形臉,著大袖翻領上衣,下 著裙,裙裾稍揚,尖尖勾履微露,雙手做起舞姿。 唐代舞蹈分文舞與武舞之別。文舞又稱軟舞,多屬漢舞,舞者著大袖衣表現 出宛舞舒展的舞姿。武舞又稱健舞,基本上屬於胡舞,舞者著胡服,在胡樂的旋 律中展現舞姿。 此件令人喜愛的唐代舞伎俑所表演的舞蹈是屬於文舞軟舞。,資料來源:國家歷史博物館,最後 檢索於11月30日, 2004, WWW: http:/www.nmh.gov.tw/museum/history2/extract/ext1612359.html,清 陳鳴遠 陶塑砂柳條八果,柳條盤內盛八果,八果為:核桃、菱角、花生、瓜子、粟 子、荔枝、蓮子、紅棗。核桃最大,瓜子極小,然不論大小,就造型、顏色而言 皆逼肖實物,甚且如可啖一般,令人垂涎。白砂泥做成的柳條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