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到05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管理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821607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7年到05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97年到05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97年到05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97年到05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97年到05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7年到05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7年到05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管理(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发展,国贸九人组,宏观经济管理两大的武器,一:财政政策 政府支出 税收 其中,我国所具体运用的财政手段为: a.税收b.国债c.财政预算d.财政补贴 二: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贴现率政策 改变准备金,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四大目标(熨平经济波动、实现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7年 第二阶段:19781991 第三阶段:19921997 第四阶段:1998到至今,第一阶段:19491977,1949-1952底: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 首先:1949年通货膨胀严重 原因分析: 1.建国初期经济濒临破产,物资供应普遍短

2、缺,长年战争使生产能力和产量降到最低。国民党败退台湾时,大走了大量物资和资金。 2.投机成风,工不如商,商不如囤。 3.政府财政入不敷出,赤字庞大,相应的措施,一.加强金融管理,实行“紧“的货币政策 “紧”的货币政策包括: a.紧急冻结未上市的人民币10天 b.全国暂停一切贷款,并按时收回贷款 c.地方经费凡可以缓发者尽可能缓发 d.工矿投资及收购资金,除中财委认可外,一律暂停支付。,二.发行折实公债,实行“紧”的财政政策 a.发行折实公债 b.增加税收(对城市工商业者多征一 些,农业不增税。) 作用:一方面冲减了政府的财政赤字,另 一方面,抑制了工商业者的需求, 特别是投机需求,起到了一箭双

3、雕 的作用 三.充分运用市场规则,用经济办法战胜投 机资本。主要表现为中央调集物资抛售 以打压市场物价,四.统一财经,从体制上清楚产生通胀的深 层隐患。1950.3.3对全国财政收支,政务院通过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决定有十个方面的内容,略为: (一),成立全国编制委员会,制订各级编制,人员统一调配使用。 (二),成立全国仓库物资清理调配委员会,统一调度所有库存物资,合理使用,以减少财政支出及向国外订货。,(三),厉行节约。全国均应节省一切可能节省的开支,缓办应该缓办的事项,以便集中财力于军事上消灭残敌,经济上重点恢复 (四),全国各地所收公粮,除地方附加粮外,全部归中央人民政府财

4、政部统一调度使用。 (五),除批准征收的地方税外,所有关税、盐税、货物税、工商税的一切收入,均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六),为了调节国内供求,组织对外贸易,有计划地供售物资和回笼货币,各地国营贸易机构业务范围的规定和物资的调动,均由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统一负责。 (七),划分企业归属。 (八),指定人民银行为国家现金调度的总机构。 (九),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必须保证军队与地方人民政府的开支及恢复人民经济所必需的投资。 (十),必须严格地完全地执行以上九项规定。,这十条决定,是克服国家财政经济困难,控制通货膨胀,保证国家财政开支的重要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三点:一是统一全国财政收支。

5、在此之前,中央在财政上只统一支出,而未统一收入。公粮、税收等国家主要财政收入,均在省、市、县中,而支出则大部分由国家财政开支。二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这样,便于国家调节市场,控制需求,对投机资本进行斗争。三是统一全国现金管理。决定规定一切军政机关和公营企业的现金,除留若干近期使用者外,一律存入国家银行,并且规定外汇牌价和外汇调度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这样就减少了市场上货币流通数量,大大增加了国家能够运用和控制的资金。,作用,1950年,中央通过财政预算调整产业结构 建设重点: 1.解决水利失修,提高运输能力,水利主 要是 中东 部,交通主要是西部, 2,扩大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等恢复工农业生 产的关键

6、性问题。重工业主要是东北。 一五计划后期,工业投资额占全国总投资额的58.2%,轻重工业投资比为1:7.9,1962年3月,中央制定了关于切实加强银行工作的集中统一,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的决定,1962年4月,中央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财政管理的决定。 从1961-1965这段时期,调整了工农业结构,投资比例,1960-1966 全面经济调整时期,1966-1976 “文化大革命 “时期,从1966年以后一直到1975年,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直到1975年,邓小平才开始对财政金融进行“全面整顿”。做出了财政十条的规定: 1)努力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2)整顿财政收入。3)节约财政支出。4

7、)迅速扭转企业亏损。5)加强基本建设拨款的管理。6)管好用好更新改造资金。7)加强信贷管理。8)控制货币发行。9)改进财政和信贷管理体制。10)严格财经纪律,1976年的紧急措施 从财政,投资,银行三方面入手,进行行政强制 压缩紧本建设投资20亿,立即冻结各单位银行存款 增产节约,争取财政收入高于上年,支出减少10% .,19791991,扩张,紧缩,紧缩,再紧缩,BACKGROUND,计划经济,市场经济,1979年1981年,1979年1981年,从1981年起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同时伴之以合理的收入政策和微观的产业政策,控制投资要求,压缩基建规模,提高投资效率 控制消费

8、需求的增长,压缩各项开支和消费基金,使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总额与国民收入相平衡 增加出口量,平衡国际收支 调节商品需求,平抑市场物价,加强对市场和物价的管理和监督 改革财政体制 在货币政策方面,实施以控制中短期贷款发放总额和贷款余额的信贷规模控制政策,SOLUTION,1979年1981年,ANALYSIS,I,C,G,-NX,1979年1981年,EFFECT,BACKGROUND,1982年1986年,1982年1984年,政府采取财政扩张的政策,松动财政。经济在投资拉动下迅速进入扩张阶段。,1984年底,出现经济过热,以投资膨胀与贷款规模膨胀为先导,金融和消费领域失控(也就是说投资,消费

9、,信贷和外汇相继失控)。,1982年1986年,SOLUTION,19821984年 扩张的财政政策,1985年 紧缩的财政政策,1984年之前 宽松的货币政策,1985年 紧缩的货币政策,经济改革以来的首次经济紧缩,收紧银根 抽紧消费基金和工业贷款 缩短基本建设战线 加强外汇资金管理 压缩信贷规模,1982年1986年,ANALYSIS,I,C,G,Y,LM,1982年1986年,EFFECT,1982年1986年,OPPOSITE,1985年 紧缩和调整政策,企业严重缺乏流动资金,1986年第一季度的工业生产只有4.4的增长率,要求放松财政,放松银根,1986年第二季度,政府决策开始变化,

10、新一轮经济扩张开始,1987年第三季度,经济明显过热,1987年,&,BACKGROUND,INSTRUCTION,FEATURE,SOLUTION,HOWEVER,RESULT,“总量紧缩,结构调整“,重新实行财政和信贷双紧的政策,制定了包括财政支出,贷款政策,货币发行等一系列硬性政策指标,这种政策没有实行多久,1988年,经济继续全面升温,出发了各种经济矛盾的尖锐化,1987年,1988年1991年,BACKGROUND,需求总量膨胀,财政赤字,物价上涨,货币超经济发行,“温和通货膨胀有助于经济发展“ “价格创关“ 商品抢购风潮 居民储蓄存款的绝对下降 通货膨胀率高 市场秩序混乱,1988

11、年1991年,SOLUTION,大规模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大力削减消费需求 紧缩中央财政开支,努力使财政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方面,在利改税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包干财政政策 实行税利分流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规模压缩行政管理费支出,87年88年8月,经济扩张阶段,”控制总量,调整结构“ 88年89年9月,经济收缩阶段,紧缩的货币政策 89年以后,放松了紧缩的力度,1988年1991年,ANALYSIS,1988年1991年,ANALYSIS,1988年1991年,EFFECT,1988年1991年,PROBLEMS BROUGHT ABOUT,企业资金严重紧张,效益恶化 “三角债” 市场疲软 有效需

12、求不足,一个周期,一个调控,(),自1991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进入第4个经济周期的扩张 阶段.1992年上升到14.2%。1994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收缩阶段, 经济增长速度一路下滑,到1999年降到7.1%,,19921997中国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GDP增长率 通货膨胀率,13.5 14.7,12.6 24.1,10.5 17.1,9.6 8.3,8.8 2.8,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4.2 6.4,周期波动发生的成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有资本密集化的趋势; 计划与市场协调方式同时起作用,而且计划协 调占主导的情况下,经济协

13、调参数体系是紊乱 的,各种协调信号是严重失真的。于是,微观个 体经济对供求平衡计算难以准确,微观失衡导致 宏观上货币和信用因素失调,图:1981-1995年固定资产投资率(%),资料来源: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1995、1996、1997各年。,周期波动的表现,从信用扩张(货币不均衡)开始的 货币不均衡导致投资膨胀,也就是说信用膨胀必然导致大量社会资源流向资本品的生产。 信用膨胀和投资膨胀的一个后果就是通货膨胀。,宏观经济管理,首先是制止违规拆借,清收违规拆借资金,停止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的拆借,停止了省以下同业拆借市场的业务,停止了对银行自办经济实体的资金注入; 其次是上收了中央

14、银行省级分行的信贷资金的调控权; 第三,强化了信贷资金的计划管理; 第四,连续两次上调了银行存贷款利率。 以上四项紧缩银根政策的直接效果是可放贷资金迅速缩减,企业的资金成本上升,资金需求下降。(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图 几种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变动,宏观经济管理的特点,实施方式。在第一次到第三次宏观调控时,在最初作出调整国民经济决定的头一两年内,在实施上存在着犹豫不决、贯彻不力的问题;随后,才进行坚决的大规模的调整。在第四次宏观调控时,汲取了前三次的教训,在作出治理整顿的决定后,在实施上表现出雷厉风行的特点。 紧缩面。前三次宏观调控都是对投资和消费实行力度较大的全面紧缩,使经济增长率较大幅度地

15、迅速回落。1993年6月开始的第四次宏观调控,亦是对投资和消费实行全面紧缩,但为“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为“适度从紧”,使经济增长率从两位数的高峰平稳地、逐步地回落到10以内的适度增长区间。 调控手段。第一次至第三次宏观调控,主要采用的是行政手段。第四次宏观调控时,已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的做法,开始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如开始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市场性货币政策进行调控。,97年到05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管理,97-05年我国整体经济状况,97年出现东南亚经济危机 98年中国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使中国经济出现解冻。 2001年的时候加入WTO 2

16、00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3年新经济增长起来 2005年经济仍是快速发展,但整体速度略有下降,中国的经济仍然处于经济上升周期。,以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联系汇率制为标志而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到1998年,已席卷了几乎整个亚洲中国经济在此次危机中被评价为在亚洲表现最好,受影响最小。 金融危机影响迭加到中国经济周期低谷阶段上,使经济增长明显趋缓并出现通货紧缩迹象,亚洲金融危机,GDP下降,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负增长,1-7月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4%,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2% 。,货币政策,中國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可以透過利率、再貸款和公開市場操作來加以調節。近年来,中国利率不断下调并市场化,贷款增加,国债增加,这些都使货币供给量增加。,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各國皆出現通貨緊縮,中國也不例外,針對這種情況,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