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献计量学-第一章

tia****nde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64.55KB
约54页
文档ID:69753344
文献计量学-第一章_第1页
1/54

文献计量学,林熙阳,第一章 绪论,知识点: 1) 文献计量学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2) 文献计量学的定义 3) 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内容 4) 文献计量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重点:掌握 1) 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史、概念,研究的对象、目的、手段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领域主要内容:,第一节 文献计量学的产生及发展 第二节 文献计量学的概念及内容体系 第三节 文献计量学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第四节 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及其他相 关学科 第五节 文献计量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前 景,1.文献计量学的萌芽时期(1917—1927) l917年 科尔(F.J.Cole)和伊尔斯(N.B.EaLes) 统计对象:1543-1860年间动物解剖学方面的论文 开创性的进行了分析工作: 统计每年所发表的该专业论文数量,并绘制成相应的简单图形 统计不同国家地区所发表的论文内容和数量,对各国各地区的发展方向、水平进行了分析、比较 用同样方法判定了在不同时期,解剖学家所研究的动物各类和解剖学课题 探讨了不同时期的各种研究成果、出版物和研究者对解剖学思想史的影响 ----“文献的统计分析”方法,第一节 文献计量学的产生及发展,1.文献计量学的萌芽时期(1917—1927)(续),1922年,伦敦专利局的休姆(E.W.Hu1me) 统计对象:1901-1913年 《国际科技文献目录》 按不同国家地区进行逐年的分类统计分析,首次进行文献数量增长的分析研究 首先提出了“统计书目学” (Statistical Bibliography)这一名称,并用来表示文献定量研究。

同一时期(1927年),美国的格罗斯夫妇(P.L.K.Gross and E.H.Gross)《美国化学会志》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文献被引次数的多寡可以在程度上反映出该文献的价值” 此后,在图书馆和情报学文献中又出现过“图书馆计量学”、“文献统计学”等名称2.文献计量学理论基础奠定期 (1926—1960年代),这一时期文献计量学对各种文献集合可能存在的一般数量规律进行进行了探索,初步确立了一些重要的文献计量学基本经验公式理论基础的奠定表现在文献计量学中三大基本定律的建立 (1)、1926年,美国学者洛特卡(A.J.Lotka) 发表的《科技生产率的频率分布》的论文 第一次提出了著者与文献数量之间的倒平方关系,并建立了数学模型y(x)=1/x2 (y,x分别表示著者频率和论文数),这就是洛持卡定律2.文献计量学理论基础奠定期 (1926—1960年代) (续),(2)、1935年以后,美国语言学家心理学家齐(普)夫(Zipf)在 “最小努力原则”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工作,充分地验证了贡东、艾思杜等人的词频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并验证了这些结论(数学模型)中的各个参量的性质及范围。

提出了在用自然语言表达的文章中,词汇按其出现次数(词频)的分布态势近似地服从一次反比规律 齐(普)夫定律--词频等级分布定律2.文献计量学理论基础奠定期(1926—1960年代) (续),(3)、1934年,英国著名的情报文献学家布拉德福(Bradford) 发表了文献分散定律——布拉德福分散定律 首次提出了期刊专业论文在相应期刊中的数量分布服从集中与离散的规律,并给出了文字表述与图形表示 文字表述:“如果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专业论文的数量多寡,以递减顺序排列,则可分出一个核心区和相继的几个区域,每区刊载的论文量相等,此时核心期刊和相继区域期刊数量成1:n:n2……的关系” 这一成果被收入其本人晚年(1948年)完成的专著《文献工作》中布拉德福博士在长期的文献工作中,对科技文献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工作,掌握了文献分散的特点,首先用定量的形式表述了文献分散的客观现象,开拓了布拉德福分布理论,对文献计量学的形成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奠定了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基础2.文献计量学理论基础奠定期(1926—1960年代) (续),(4)、五十年代,著名的美国情报学家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开始了关于科学引证索引的研究。

编成了(《一九六一年遗传学引证索引》,它是《科学引证索引》 (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前身为引文分析的理论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1960年美国文献工作者伯顿(R.E.Burton)和物理工作者开普勒(R.W.Kebler)共同提出了文献老化“半衰期”的数学公式使文献老化定量研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文献计量学理论基础奠定期(1926—1960年代) (续),(6)、1961年,美国著名科学史、科学学的权威普赖斯首先总结出了文献量按指数增长的规律和按逻辑斯蒂曲线增长的规律这些都立刻成为了文献计量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指数增长规律: 逻辑斯蒂曲线增长规律:,3. 文献计量学的发展时期(1960年代--),1969年英国计算中心的普里查德(A1an Prithard)首先提出用“文献计量学” (Biblio - metrics)这一新名称来代替“统计书目学”一词 二个重大成果: ①引文分析的重大进展 加菲尔德领导下建立的一系列引文数据库(SCI、SSCI、A&HCI),并为引文分析的理论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计算机在引文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②已有经验公式的验证与完善。

对三大基本公式及其它公式进行了反复验证和讨论,使已有的经验公式逐步得到完善3. 文献计量学的发展时期(1960年代--)(续),文献计量学向情报(信息)计量学发展: 文献计量学术语提出的同年,苏联学者纳利莫夫和穆利钦提出了“科学计量学”—“用以研究科学发展过程的各种定量方法的总和”即应用定量方法研究科学学的一门学科 情报(信息)计量学最早是1980年由德国学者昂托•纳克教授(Otto Nacke)提出德文:Informetrie,英文:Informetrics),3. 文献计量学的发展时期(1960年代--)(续),1987年,第一届文献计量学与情报检索理论国际研讨会,布鲁克斯在会上提议应将Informetrics添加到第二届会议中去 1988年,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和他的学生埃格希(L.Egghe),主张用信息计量学代替文献计量学,提出了如下信息计量的发展逻辑过程:统计书目学(Statistical Bibliography)―文献计量学( Bibliometrics )―科学计量学(Scientomertrics)―信息(情报)计量学(Informertrics)3. 文献计量学的发展时期(1960年代--)(续),1997年T.C.lmind和Ingwersen首次提出网络环境下引文分析的概念和“网络计量学”(Webometrics)和另一名词“赛博计量学”(Cybermetrics)。

这是将信息计量方法使用在Web分析上,对诸如语言、单词、词汇、频次、作者特征、作者合作的能力和程度,以及对作者的引文分析,学科或数据库增长的测量,新概念、新定义的增长、信息的测量,检索措施的形式与特征进行了研究第二节 文献计量学的概念及内容体系,1 .文献计量学的概念 ①普里查德(A.Prichard)认为是“将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运用于图书及其它交流介质研究的一门学科 这里的“图书及其它交流介质”的含意非常广泛它不仅包括我们所熟悉的各类具体的文献(如书、刊、科技报告、会议论文、专利说明书等等),而且还包括一切与文献有关的可以计量的各类指标(如作者数量、词频统计、引文数量、流通数量、复制数量等等)很明显,文献计量学这一术语个的“文献”二字必须要做广义的理解,决不仅仅指通常意义上的具体文献,1 .文献计量学的概念(续),②Sengupta认为是“用数学和统计学演算来对宏观、微观交流的出版物模型连同其作者进行组织、分类和数量分析 ③“以各类文献为基础,采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等方法,对文献规律、文献科学管理及科学技术动态特征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文献计量学中“计量”这一概念上应该具有科学性。

计量问题的科学性并不完全等于精确性因为量的本身可以有精确的与近似的,确定的和随机的,确切的与模糊的区别由于文献计量学本身既涉及自然科学,也涉及社会科学,而且影响文献计量过程的既有科学技术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所以,它的定量在许多情况下只能是近似的、随机的和模糊的2 .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理论基础,(1) 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理论假设 ①文献的某些特征具有可计量性,并且可以通过计量对文献对应的学科性质和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这是文献计量分析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 ②文献计量分析的基本信息处理单元是篇章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的基本对象是一篇一篇的文献,每篇文献构成文献计量分析的基本计量单元文献计量分析不分解文献内容,而只关注文献篇章之间的关联,这是造成文献计量分析具有局限性的一个原因 ③每个信息计量单位都具有同样的信息量这是文献计量分析得以成立的充分条件虽然“每个信息计量单位都具有同样的信息量”这一假设在一般情况下难以成立,但就纯粹数量比较而言却是需要的 如果每个信息计量单位具有不同的信息量,则计量就失去可比性而由于假设每篇文献都具有同样信息量,又显然不能正确处理客观存在的文献不等值情形,这也是造成文献计量分析具有局限性的原因之一。

3.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的对象,(1)根据计量数据的类型,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对象可大致有以下四大类: ① .出版物 ② .著者指标 ③ .服务指标 ④ .词语指标,,① .出版物 各个学科和技术领域所发表和被引用的各类文献是文献计量学的主要对象上述文献载有大量可资分析的信息,是数理统计施展其威力的绝好用武之地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应充分利用它们的控制工具,如各类检索工具:文摘、索引、年鉴、手册、百科全书、指南等,例如,美国科学情报社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就是当今进行引文分析不可缺少的工具 ② .著者指标 各类出版物,特别是期刊论文的数量与其作者数量之间关系是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例如各类检索工具均附有累积索引的作者部分,甚至许多期刊的年终本也都附有有关作者的累积索引收集著者指标的专门工具书为《科学论文著者名录》(Who is Publishing in Science),它罗列了《近期目次》(Current Contents)所报导的全部论文的主要著者的姓名及地址可以利用该名录来了解各国各学科科学家的人数与相应出版物的分布情况③ .服务指标 对图书情报单位的各类登记记录以及读者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获得大量可资研究的数据和资料,如阅览数、借阅数、资料复制数、读者类型分布、使用文献类型和情报需求持点等等。

特鲁斯威尔(R.W.Trueswell)得出的著名“二八律”就是通过资料流通数量的统计得出了文献资源利用的重要规律 ④ .词语指标 词语在情报检索中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各类词语的研究一直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定量方法已成了检索语言研究的重要手段,例如,利用词频分布的规律来选择标引词等等各类词表(如词频词表和叙词表等)也是这方面研究经常使用的辅助工具3 .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的对象(续),(2)根据计量数据的文献来源,其统计分析的对象大致又可分为传统的“十大信息源”以及光盘、网络数据等新型来源: ①.科技图书:是对某专门知识或某学科进行系统的论述或概括的一种情报来源包括专著、论文集、教科书、百科全书、字典、词典和手册等一般周期较长 ②.科技期刊:周期较短,能反映各个领域的成果和水平类型有:A、学术性、技术性刊物,是科技期刊的核心部分;B、快报型,如通讯等;C、消息性,如新闻等;D、资料性等③.科技报告:这是报道(记录)研究和开发调查工作的成果或进展情况的一种文献类型一般有号码供识别可分为报告书、技术札记、备忘录、论文、通报等,按进展情况分:初步报告、进展报告、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