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精校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69737327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专题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专题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专题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专题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精校解析 Word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生产决定分配, 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的分配制度。2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 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3实行按劳分配,是由 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 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4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

2、分调动劳动者的 和 ,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 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 、 的社会地位。5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6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参与分配。7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 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 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 的源泉充

3、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答案】1生产资料所有制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按劳分配 公有制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 生产力 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4积极性 创造性 社会生产 共同劳动 平等分配 5按劳分配 6生产要素 7生产要素所有权 公民权利 社会财富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分配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

4、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图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包括所有制制度和分配制度,所有制制度是基本经济制度,在生产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我们把分配制度放在整个经济制度中去理解,(见下图)才能更深刻地把握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原因。【典例1】“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

5、、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说明分配决定生产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分配是生产的前提条件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ABCD【答案】D2全面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不适用于私营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内容按劳分配的内容是个人消费品,是指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如国家税收、企业成本与利润)之后的个人消费品部分,不是分配全部社会财富要求要求个人消费品分配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多劳多得,少

6、劳少得。每个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是不同的,因此,按劳分配并不承诺等量劳动会获得等量报酬【典例2】搞好收入分配改革,最根本的就是坚持现阶段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让按劳分配成为社会财富分配方式的主体。下列对于按劳分配的认识正确的是按劳分配是市场经济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据主体地位ABCD【答案】C【解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说法错误。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说法错误。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

7、选C。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典例3】某国有经营单位改革分配机制,将职工工资分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绩效工资的分配与员工的绩效考核得分息息相关。这一做法坚持以劳动为尺度对社会总产品进行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生

8、产发展说明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内部的唯一分配方式ABCD【答案】B4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区别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广泛存在于包括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中体现关系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者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包括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与使用者的交换关系)地位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两者共同构成我国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坚持两者相结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典例4】甲、乙、丙、丁四人,甲是某国有控股企业的总工程师:乙是某外资企业的职工;丙是某农贸市场个体经营户;丁在

9、一股份合作制企业持股上岗。下列对甲,乙、丙、丁四人收入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B乙和丙的收入分别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系分配C丙和丁的收入分别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D甲和丁的收入分别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答案】D5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公平是指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它包括“机会均等、规则平等、差距适度、共同富裕”等内容。收入分配的平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承认适度的差距,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平均主义则抹杀一切劳动差别和分配差距,要求绝对平均,实际上违背了公平原则,压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10、所以,公平与平均是根本对立的。【典例5】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认为,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到自己获得和付出的绝对额的影响,而且受到获得与付出相对比较的影响,即人们不仅关心个人努力所获得的绝对报酬量,而且关心同别人比较报酬的相对报酬量。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国民收入增长同步 报酬的分配要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公平合理的分配关系有助于推动生产发展 公平的分配关系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基础ABCD【答案】C【解析】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受到获得与付出相对比较的影响,启示我们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故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要维护收入分配公平,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实现效率的提高,故符合题意与材料无关

11、,排除;错误,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选C。6几种分配方式对应的形式类别对应形式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所获得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管理人员(如职业经理人)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按贡献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等【典例6】小华的爸爸是某外资公司的高管,妈妈在该市的工商银行当营业员,爷爷奶奶在农村种责任田。材料中小

12、华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取得收入的相应分配方式分别是A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分配B按劳动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C按管理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分配D按技术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答案】C7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2)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典例7】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你要用别人的东西,就得承认这东西是别人的,就得拿钱来获得使用权,这些东西在

13、别人那里可能闲置,在你这里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这说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是由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所有权合法性、合理性的确认有利于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和财富创造ABCD【答案】D8误区警示:(1)在公有制范围内的分配都属于按劳分配(错)分析:按劳分配必须在公有制范围内,但并不是所有公有制范围内的分配都属于按劳分配。只有在公有制范围内,以劳动为尺度对个人消费品分配的结果才属于按劳分配,比如,工资、资金和津贴。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比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属于非按劳分配。(

14、2)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错)分析:对农民收入要具体分析,农民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通过生产劳动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通过土地租赁、流转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3)工资性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错)分析:判断工资性收入的性质,要看它背后的所有制性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典例8】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是国内最富裕的村庄之一。华西集团与下属企业实行的承包经营,按“二八开、一三三三”制办法分配利润,即企业的超额利润20%上缴集团,80%企业留用;留用部分10%奖励给承包者,30%奖励给管理和技术人员,30%奖励职工,30%作为企业公积金积累。对这种分配方式理解有误的是A调动了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