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710901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6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邱均平 教 授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系,我国情报学教育的 回顾与展望,邱 均 平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本演示文稿可能包含观众讨论和即席反应。使用 PowerPoint 可以跟踪演示时的即席反应, 在幻灯片放映中,右键单击鼠标 请选择“会议记录” 选择“即席反应”选项卡 必要时输入即席反应 单击“确定”撤消此框 此动作将自动在演示文稿末尾创建一张即席反应幻灯片,包括您的观点。,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3,摘 要今年是我国科技信息事业45周年,情报学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之际,回顾和展望情报学专业教育发展的历程、现状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

2、国情报学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段和特点;详细考察了情报学和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研究生和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并从六个方面对21世纪情报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情报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教育,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4,引 言 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于1958年创办了科技情报大学,1959年并入中国科技大学,改称情报学系;但在培养出第一批学生后,由于缺乏办学所需的各种条件和多方面原因而告中断。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情报学专业教育才真正进入了大发展时期,目前已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层次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完整的情报学教育体系

3、,为我国信息事业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人才,起到了应有的推动作用。,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5,我国情报学教育发展的回顾,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6,1.1 “科技情报”专业阶段(1978-1992) 1.2 “科技信息”专业阶段(1993-1998) 1.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阶段 (1999),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7,1.1 “科技情报”专业阶段(1978-1992),1978年,武汉大学创办科技情报专业,之后吉林工业大学、北京大学、西安电信工程学院、南京大学等一批院校相继建立了不同特色的情报专业,情报学本科教育正式在我国兴起。 1983年,教育部在武汉大学召开了图书馆学

4、情报学专业教育座谈会,讨论了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教学计划调整问题,强调加强情报学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8,1984年,武汉大学成立图书情报学院,设立情报科学系,并开始招收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增设了一批专业核心课程,如情报经济学、文献计量学、情报用户研究等。我国情报学教育以本科生为重点,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办学单位不断增加,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到1992年,全国共有30多个本科教学点,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的情报学教育具有如下特点:,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9,(1)情报学从图书馆学专业独立出来,开展专业教育,培养从

5、事科技情报事业的专门人才。 (2)注重研究、借鉴世界主要国家的情报学专业教育经验,探索情报专业教育的方向、办学模式、人才规格和层次以及相应的培养方式。 (3)专业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为情报学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10,(4)重视计算机的应用。大多数院系建立了信息技术实验室或实验中心,促进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5)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11,1.2 “科技信息”专业阶段(1993-1998),90年代初,以美国图书情报学院的调整为标志,情报学专业教育遇到了新的挑战并出现了世界性的危机。信息技术的进步和80年代以来多学科、

6、多领域对信息领域的介入,使传统的以文献信息管理为重心的情报学教育显得陈旧和不适应,信息人才市场已面临着多个学科专业的竞争,社会信息部门已不局限于从图书情报专业挑选人才。在这一背景下,情报学教育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拓宽专业面和适应范围,迈向“信息”、“信息管理”这一更广阔的领域。,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12,1992年9月,在国家科委的一次会议上,决定把“科技情报”更名为“科技信息”,这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科技情报”专业调整为“科技信息”专业,我国情报学教育以改名为标志(将图书情报学系改称“信息管理系”或与信息有关的名称),向以信息

7、管理为轴心的方向延伸和发展,开始了新的变革。主要特点有:,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13,(1)在理论上提出了“大情报观”,认为情报工作应突破科技情报的局限,与社会、经济、管理等情报信息密切结合,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广泛的信息需求。 (2)强调情报学教育应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 (3)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 (4)完善层次结构,重点培养高层次人才 。,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14,1.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阶段(1999),如前所述,90年代初期以来,情报学教育向以“信息”、“信息管理”为轴心的方向延伸和发展,这种变革于90年代末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有关教育管理部门的

8、承认,其主要标志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设置。教育部于1998年7月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简称“专业目录”),将原来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和林业信息管理5个专业合而为一,设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管理)专业,与图书馆学专业、档案学专业一起隶属于管理学门类之下。,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15,2. 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发展现状,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16,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情报学教育获得了较快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本科、硕士、博士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完整的专业教育体系;而且招生人数较多、规模较大、

9、培养质量较高,基本上能够满足社会对各类各层次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17,2.1 本科教育,本科生培养是我国情报学教育的重心,这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情报学教育以硕士研究生培养为重心有所不同,由此形成了我国情报学教育的特点。,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18,2.1.1 目标定位,新专业目录规定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10、。,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19,2.1.2 教学规模,根据从教育部高教司获得的统计资料,截止2000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点177个。 1998年专业目录调整后新增教学点47个,其中1998年9个,1999年7个,2000年31个,新增数占调整前130个的36%,其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而且每年的招生规模较大,每个教学点一般都在60-280人左右 。 此外,全国目前还有与情报学相关的图书馆学本科教学点22个、档案学教学点25个。,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20,若从教学点的地域分布来看,除海南、宁夏、青海三省区外,目前我国大陆有28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院

11、校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由此可以看出,新专业的设置使信息管理教育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 从合并专业的知识背景、目前所在院、系和教学方案的侧重点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21,一是以图书情报知识为背景,从“科技信息”、“信息学”专业合并过来的、大多称为“信息管理系(院)的教学单位,现有35个左右,约占总数177个的20%; 二是以经济信息知识为背景、主要从“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合并而来、目前在经济管理、工商管理或商学院内的教学点最多,有80个左右,占45%; 三是以理、工、农、医、管理学知识为背景,从“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而来、目前在理、工、农

12、、林、医学或管理学院的教学点有62个左右,约占总数的35%。,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22,表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77个教学点的 地区分布,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23,2.1.3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培养目标确定之后,课程体系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执行新的专业目录,经教育部高教司同意,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发起,1998年10月在河北大学召开了全国高校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研讨会。会议就信息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达成了共识,确定了8门主干课程,它们是:管理学原理、经济学、信息管理学、数据结构与数据库、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与检索、计算机网络、管理信

13、息系统。,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24,2.1.4 教材建设,1995年春,原国家教委开始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提出要编写出版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作为221个大的立项项目之一(理科27个之一)也于当年立项并启动。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编写20种“高等学校信息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承担出版任务。经教育部高教司批准,这些教材都已列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计划,目前已编写出版了近10种。,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25,2.2 研究生教育,

14、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的专业教育,是培养情报学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目前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相对应的研究生教育,主要是隶属于管理学门类的“情报学”硕士生和博士生专业,这意味着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必然要面向信息管理各方面的人才需求,确立其专业培养模式与体系,以适应信息时代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26,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已形成由博士和硕士两级学位授权点组成、结构和布局基本合理的教学体系,在推动情报学学科建设,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27,2.2.1 硕士研究生

15、教育,1984年,武汉大学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了情报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经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8次学位授权审核和部分省、市学位委员会学位授权审核,截止2000年底,我国共建立了28个情报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见表2),其中,2000年新增8个硕士点,比原来20个增长40%;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00人左右 。,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28,此外,在同一个一级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下,还有图书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其中2000年新增5个(河北大学、北师大、吉林大学、华南师大、四军医大),增长38.5%;档案学硕士点12个,其中2000年新增6个(广

16、西民族学院、辽宁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四川大学),比原来翻了一倍;从而使我国“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58个,其中新增19个,比原来增长48.7%,每年招收硕士生500人左右。这充分说明其发展是很快的。,表2 我国“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下 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批准时间一览表,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31,2.2.2 博士研究生教育,1990年11月,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情报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使我国情报学学位教育开始形成由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构成的完整体系。之后,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陆续建立了情报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使我国情报学专业博士点达到4个。目前,全国情报学专业现有博士生导师26人(含返聘者),每年招收博士生50人左右。此外,还有3个图书馆学博士点(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1个档案学博士点(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又批准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为“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