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新生入学欢迎仪式上致词.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9704347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长在新生入学欢迎仪式上致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校长在新生入学欢迎仪式上致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校长在新生入学欢迎仪式上致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校长在新生入学欢迎仪式上致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长在新生入学欢迎仪式上致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长在新生入学欢迎仪式上致词.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长在新生入学欢迎仪式上致词和一样,是一座具有几千年文明的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一个小家碧玉,一个大家风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使同时具备了高度的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教育也受益其中。中学起源于1035年*所创办的府学,至今已有974年的历史。中学毕业的学生中有李政道及钱伟长等40位两院院士,有、袁伟民等国家高层领导,有叶圣陶、胡绳、吴作人、陆文夫等各领域的大师级人物。中学*年开始举办少年班,积累了超常教育方面的丰富经验,少年班培养出了庄晓威、蔡天西等杰出的青年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的弟子、哈佛大学物理化学双聘终身教授庄晓威最近在生物领域里的开拓性成果,被认为有实力申请诺贝尔奖。中学

2、被称为江苏高中的四大名旦,目前也是硕果累累,近10年中获7块国际奥赛金牌,近7年中获6个省高考状元。中学以“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以科学的方法求和谐的发展”为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智慧学习”的能力,积极探索学生社团“领袖和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力行减负增效,实施素质教育”上狠下功夫,力求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年,我作为中学副校长带领精英团队在工业园区创办了高度国际化、现代化的东校区“中学园区校”。提出了“为人正,为人真”的校训和“融合东方文化和西文化,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理念。在校园里通过引进英国名校创办的“德威英国国际学校”,成功启动了“地球学习

3、村计划”,营造了校园国际小社区,形成了不出校门国际交流的环境。此外还利用校园内外的自然与人文条件,打造了一个校园文化与校本课程结合的特色,就是“校园湿地文化”,除了已有的校本教材之外,目前在筹建学校的“湿地博物馆”和“湿地公园”。早在*年,我们就开始关注交大少年班的创新办学模式,非常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交大的合作伙伴。今年年初,交大方面经过严格考核、反复论证,在国内多家名牌高中中选定了中学作为其高中课程的南方教学点,并且尤为看中东校区。今年5月也是在今天的会场,交大副校长和市副市长、局长出席了交大少年班的委托办学签约仪式。至此,继交大研究院、利物浦大学之后,交大三度看中,与交大的缘分已是非同一般

4、。交大*年11月对我校的考察报告中说:“从办学理念上该校创新意识较强,目前学校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各个环节的管理比较符合我校少年班预科学校的基本要求,注重追求卓越与创新,与我校的少年班人才培养理念比较吻合。”“教学环境宽松,基本没有什么应试气氛,有利于学生快乐的学习,健康成长。”交大对我们的业绩给予的高度评价、对我们在少年班承办工作上给予的高度信任,让我们既感到荣幸,更感到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对交大负责,同时对家长学生负责。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交大少年班的创新模式使得我们面临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我们必须像交大一样以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应对挑战。各位同学,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交大的学生了,同时

5、你们也是中学的学生,这在中学的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你们一方面作为高中新生,一切要从零开始脚踏实地;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一切要高标准严要求,包括做人、做事、做学问。你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你们必须过三个关。第一关是,远离父母、在外求学、独立生活之关。孩子想家、父母牵挂是必然的。要让父母放心,就必须增强自已的责任感,调整完善自己的心理,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独立生活的要求。第二关是,各地同学、汇聚一起、共同生活之关。今天有来自8个省的同学,文化背景、生活习俗不尽相同,但各有所长,都是高手。大家要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包容、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第三关是,新的课程、高的要求、学习发展之关。高中新课程加之多校化的特色校本课程,在摆脱高考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一至二年完成,对谁都是挑战。过去的优势只能说明过去,应试训练的方法必须改变,没了高考压力必须换之以自身内在的动力。主动学习、智慧学习是智者的武器,胜不骄、败不馁是勇者的法宝,积极参与、和谐发展是赢得未来的人生战略。各位家长请放心!各位同学要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