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69698569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县一中高一年级月考一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霍明录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 一历史学者指出:“西周宗法制是一种以父系血缘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这些“遗产”不包括A. 王国统治权B. 财富和爵位C. 指定继承人D. 土地和人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王国统治权、B财富与爵位、D土地与人口,以上都是继承的遗产;C指定继承人,这并非是统治者随意规定的,而是必须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故此题应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2.19

2、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gu),是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簋底部铸有铭文,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七日后战争结束,武王赐金(即铜)给一个名叫“利”的官员,为他的先祖铸造这尊青铜簋,以作纪念。该文物的出土,一定程度上说明A. 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B. 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C. 西周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D. 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

3、然很快攻克商都”、“一定程度上说明”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C两项表述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史实;CD两项不是题干材料内容核心意思。进一步可知,A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周政治文明特征3.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A. 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 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 政治与血缘相结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是主从关系,但诸

4、侯有很大的独立性,没有形成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故B正确;封建等级是封建社会的特点,不符合分封制,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故C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政治与血缘相结合,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4.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A. 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B. 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 民本色彩较为浓厚D. 宗法制度雏形初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民事”体现的是政权,“神事”体现的是神权。“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表明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故A项正确;权力尚未高度集中是指最高统治集团权力,材料没有体

5、现,故B项错误;民本色彩是以民为本,而材料反映的是“民事”与“神事”相结合,故C项错误;宗法制度是以血缘为纽带,材料不能体现宗法制信息,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政权与神权结合【名师点睛】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处于政治制度的形成阶段,以宗法分封制为代表(核心)。(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血缘与政治关系相结合。(3)王权与神权相结合。(4)具有有森然的等级关系。(5)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中央集权和专制皇权(秦朝确立)5.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这次转型A. 摧毁了宗法观念B. 发展了分封

6、制度C. 确立了专制政体D. 创立了科举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观念至今还存在,故A错误。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故B错误。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质是一种专制政体,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转型,故C正确。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而不是秦汉时期,故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君主专制制度6.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

7、,主要是基于他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 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始皇帝嬴政,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始皇帝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的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只是专制集权的一部分,不符合题意;选项D军功爵制开始推行于战国时期的秦国,不符合题意;选项C西周时期创立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7. 晋中兴书载:王恬

8、,字元愉,为御史中丞。大司马桓温屯中堂,夜吹警角。恬奏劾大不敬,请治罪。明日温见奏事,叹曰:“此儿乃敢弹我,真可畏也!”这说明王恬所任职务A. 是副丞相B. 具有监察的职能C. 职责是负责奏章草拟D. 职责是负责下达诏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御史中丞。大司马桓温屯中堂,夜吹警角。恬奏劾大不敬,请治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王恬所任职务,故B正确。御史中丞不是丞相,故A错误。御史中丞职责是监察,不是负责奏章草拟,故C错误。御史中丞职责是监察,不是负责下达诏令,故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御史中丞8.隋文帝杨坚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

9、改革,将州、郡、县三级改并为州、县二级,克服了南北朝时期“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弊端。其主要目的在于A. 节省中央的财政支出B. 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C.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 打击地方豪强势力【答案】C【解析】【详解】隋文帝进行地方行政体制改革,改行州、县二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郡县设置过多、重复等弊端,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C;合并机构并一定意味着财政支出的节省,排除 A;地方机构改革与中央政府行政效率无关,排除B;材料与地方豪强势力无关,排除D。9. 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

10、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统合功能”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A. 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 D. 提高了官员素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能起到维护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作用,但这是思想 上的作用,不符合题干政治上的限定,故 A 项错误;科举制度以才能取士,为统治者笼络了各阶层的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把官员的任免权从地方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体现了科举的统合功能 ,故 B 项正确;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是科举考试的特点,不是政治上的作用,故 C 项错误; 统合功能是指科举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11、, 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不符合?统合功能?,故 D 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名师点睛】科举制的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提高创造条件;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加强中央集权;促进重学风气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角度看,有一定合理性;10.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据此分析,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内在的用意”主要是A. 通过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B. 适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C. 通过分化事权强化君主专制D

12、. 继承前代制度,适当创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内在的用意”主要是通过分化事权强化君主专制,即以分权来集权,故C正确。二府三司制是加强专制皇权,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故A错误。适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不是“内在的用意”,故B错误。二府三司制不是继承前代制度,故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二府三司制11. 南宋初,有个叫做王继先的御医,因为治好了高宗之病,高宗想封他为“武功大夫”,旨下,被给事中富直柔封驳,因为这种破例的人事任命不合宋代的“伎术官法”。最后

13、高宗不得不“屈意从之”。材料表明A. 宋代机构重叠效率低下B. 宋代君权受到机制性约束C. 宋代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D. 高宗是遵法守纪的明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给事中富直柔封驳,因为这种破例的人事任命不合宋代的“伎术官法”。最后高宗不得不“屈意从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宗不得不“屈意从之”说明宋代君权受到机制性约束,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宋代机构重叠效率低下,故A排除。宋代相权削弱,没有对皇权构成威胁,故C错误。材料主旨也不在于高宗是遵法守纪的明君,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君权12. 宋仁宗曾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

14、,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作用是( )A. 降低决策失误以维护统治 B. 提高言官地位以加强集权C. 通过权力制衡以巩固皇权 D. 通过行政分工以提高效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材料大致意思,即凡是君主理智地处理国家事务,都需要臣僚的参与。尤其是重大事务的决策,皇帝与宰执近臣核心圈子里反复讨论,集体商议是经常的事。据此判断选项:A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信息没有

15、提及“权力制衡”,排除C;D项“提高效率”与材料“降低决策失误”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名师点睛】隋唐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异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社会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都是通过分权实现权力之间的监督与牵制。但二者的实质是根本不同的,三权分立的目的在于限制君主专制,而三省六部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君主)专制。13.“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直接原因是因为明代A. 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 中枢机构设置调整C. 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的中央机构设置的调整使得明代六部最高长官的品级提升,故B项正确。官员晋升难易程度与品级调整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科举制选拔的严格程度与品级调整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