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校等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 ---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69696983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校等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 ---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校等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 ---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校等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 ---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校等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 ---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校等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 ---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校等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 ---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校等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 ---精校解析Word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校等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某地依托互联网搭建的虚拟博物馆,让静态文物“活”了起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其魅力,省时省钱省力,还能享受到气动性极强的沉浸式体验。这一做法体现的道理是A. 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B.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C.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D. 大众传媒完全超越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手段【答案】B【解析】【详解】题目中,某地

2、依托互联网搭建的虚拟博物馆,让静态文物“活”了起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其魅力,从而更好地让人们享受到互动性极强的沉浸式体验,这表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故B入选。A选项错误,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材料没体现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作用,故C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大众传媒凭借现代信息技术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而不是能够完全超越时空局限,故D错误。故选B。【点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1)文化事业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它不以赚钱为目的。文化产业是以赚钱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文化事业具有创造性和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文化产业带有

3、消遣性、娱乐性、益智性和营利性。(2)它们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生产目的不同(公共产品;商品);资本来源不同(国家或社会;企业);机构性质不同(事业机构;企业单位);运营机制不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调控方式不同(直接;间接)。(3)联系: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2.2.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

4、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对此正确的理解有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应更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特别重视家庭、重视亲情A. B. C. D. 【答案】B【解析】家庭的文明作用不可替代,所以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正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错误;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应更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应重视家庭文明建设,正确;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特别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不是材料要强调的,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3.3.中

5、国教育部发布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致力于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并为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人才支持,力争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教育发展和经贸合作并驾齐驱。中国与“一带一路”各国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丝绸之路原本就是一条贸易之路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丝路发展的经济意义大于文化意义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丝绸之路不只是一条贸易之路,还是东西方文化融合交流的道路,故错误;通过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使中国与“一带一路”各国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越来越

6、紧密,对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故正确;丝路发展的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都很重要,故错误。故选A。【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

7、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4.4.“有一种孝顺,是带老人跟上这个信息时代。”在当今这个互联网社会,子女孝顺不仅仅是物质赡养,更要注重情感赡养和知识赡养。事实证明,从绘制图文并茂的“微信操作说明书”,到教父母熟练使用各种实用的出行软件,来自后辈的“文化反哺”,既能避免老人因知识脱节而被边缘化,也能大大减缓其身处数字时代的寂寞空虚。这表明“孝”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孝顺”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对“孝顺”的判断和选择具有主体差异

8、性情感、知识赡养比物质赡养更重要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在当今这个互联网社会,子女孝顺不仅仅是物质赡养,更要注重情感赡养和知识赡养”,一方面表明“孝”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另一方面也表明“孝顺”的具体内涵应该因时而变,故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对“孝顺”的判断和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故不合题意;情感、知识赡养和物质赡养都重要,不能说哪一种赡养更重要,故错误。故选A。5.5.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是,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下列 表述与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要脚踏

9、实地优秀作品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造的主体。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正确且符合题意;说明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阐明了文艺与国家的血肉联系,也体现了文艺在未来中国使命中责任,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6.6.“二十四节气”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体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二十四节气” 成功申遗表明我国古代科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

10、是世界的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示世界文化包容性A. B. C. D. 【答案】C【解析】“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能够成功申遗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文化自信。表明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项符合题意;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项说法错误;“二十四节气” 成功申遗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但展示的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包容性,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以名录方

11、式确立,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7.7.2017年5月12日,在海口举行的“南海和水下考古工作会”上,国家文物局负责人表示,将全面开展水下文化遗产的专项资源调查,推动沿海各省做好涉海遗址调查工作,积极围绕南海岛礁和重要航线开展拉网式调查,进一步摸清家底,这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保护好文物是我们的义务及对前人的交代应切实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要严厉打击破坏水下遗产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文物保护,使文物保护结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选项不是问题文化生活道理,故不符合题意;将全面开展水下文化遗产的专项资源调查,推

12、动沿海各省做好涉海遗址调查工作,积极围绕南海岛礁和重要航线开展拉网式调查,进一步摸清家底,这体现了我们应切实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同时也说明了国家加大文物保护,使文物保护结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故正确;材料没体现破坏水下遗产的违法犯罪活动,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8.8.2017年2月7日,央视一套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了帷幕,本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专家指出,古诗文进课堂,传递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被量化的“知识点”,还应该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该观点强调:古诗文对人的综合素

13、质和终身发展可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古诗文教学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古诗文教学应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古诗文应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 B. C. D. 【答案】C【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古诗文进课堂,传递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被量化的“知识点”,还应该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这说明古诗文教学应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适合题意;说法正确但不适

14、合题意;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9.9.同样是写梅,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主席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是,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做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把“梅”作为精神追求的目标,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得益彰“梅”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成为中华文化中独特的文化形式传统的梅花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

15、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华文化的特点的知识。传统文化中以梅象征人的高洁品质,体现中华民族气节,题干没有体现梅与爱国主义的相通之处,不符合题意;“包容性”是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题干没有体现,排除;从陆游到毛泽东,把梅的精神赋予时代内涵,入选;古今人士通过诗词颂梅并喻人,丰富了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入选。故本题答案选B。10.10.2017年3月,中英两国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讲述了世界历史发展变迁的故事,让观众在领略人类文明精华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知文明间的互补、互动和相互交流。从中可以看出(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