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虾养殖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694 上传时间:2016-1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对虾养殖失败的原因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对虾养殖失败的原因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对虾养殖失败的原因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对虾养殖失败的原因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对虾养殖失败的原因及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虾养殖是高风险产业,每一个养殖环节都充满风险。其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容易发病。而一旦发病又不容易治好,至今还没有哪一种特效药能把所有虾病治好。在此谈谈对虾发病的原因和应吸取的教训,供参考。一、虾苗质量低劣目前南美白对虾是最主要的虾类养殖品种,其产量占 70%以上,其亲虾由国外引进。现在养殖的虾苗基本上由本地亲虾繁育,至今已达第 20 个世代,近亲繁殖严重,种质退化十分严重,养殖越来越困难。同时由于南美白对虾苗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曾出现过每万尾虾苗仅 10 元的超低价位,虾苗场已无利可图,所用的培苗饵料是低质饲料,虾苗营养得不到保证,育出的虾苗无疑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虾农应选购价钱较高、用丰年虫

2、孵化的虾苗。而不要为每万尾虾苗便宜 510 元,就购买劣质虾苗。在广东珠三角的一些虾农常犯这方面的错误,导致对虾养殖失败。而有经验的虾农,宁愿每万尾多花 10 元,或更多,买到优质虾苗,养虾年年成功。二、水环境恶化引起水环境恶化有以下原因:虾先养水,养水先养土,养虾成功在于土,失败也在于土。可见改良底质是养虾成功的根本保证。但有许多虾农经常犯这方面的错误,导致养虾失败。有些虾农的虾塘长期养虾,特别是沿海地区的虾塘,根本没有采取措施改良,只是晒塘,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只要养虾,虾的排泄物、残饵和生物尸体就不可避免地积聚池底,这些积聚的有机物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污染就越来越严重。池水的变化

3、,主要由底质变化引起,以改良底质为中心的水质管理,是当今养殖的最关键技术。因此,凡养虾应首先把底质改良好,清除污染源。这些污染源可以比喻为虾塘中的牛鬼蛇神。当温度升高或恶劣天气,这些牛鬼蛇神就会出来兴风作浪,进行破坏,导致水质恶化。西、海南等地虾农,发现不少虾农在放苗后即开始投饵料,这样过早投饲料,污染底质,引起水质恶化。导致对虾发病。2004 年 3 月广西北海市某虾农养殖一个 10 亩塘南美白对虾,放 700 万尾南美白对虾标粗。从放苗的第二天开始就投饲料,在放苗后的 25 天内,总共投下800 千克饲料,曾在一天内投下 20 千克饲料。在投饲料后第 25 天,笔者到该虾塘,虾农反映饲料台

4、内虾苗越来越少。笔者在投饲后 4 小时,观察饲料台内仍有许多饲料,并有不正常个体出现。随即建议用捞箕捞池内虾苗观看,结果发现有死亡个体和残体,底质存在许多腐烂发臭的饲料。这完全是过早投饲料和过量投饲料造成的恶果。最后这池虾继续发病,大量死亡,只好放弃养殖,重新放苗。损失虾苗款 2 万元,饲料款 4000 余元,更耽误生产时间,损失惨重。众所周知,对虾养殖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在放虾苗前肥水培养基础饵料生物。经过肥水的虾塘,改变了水色和透明度,池中存在大量的浮游动物。幼虾最喜食这些浮游动物,投下的人工配合饲料幼虾也不吃。有经验的虾农一般在精养虾塘,放苗 20 天左右方开始投人工配

5、合饲料。以用一个饲料台,每天放下少许饲料试验。如果饲料台内饲料被虾吃完,则应开始投饲料。试验过一次,总结出经验后,就可以掌握放苗后开始投饲料的时间。过量投饲料,也导致水质污染。广东江门市新会区某虾农养了 5 亩塘南美白对虾,每亩放苗 10 万尾,放苗后 45 天内,共投下 200 千克人工配合饲料,最多一天投下 20 千克饲料。笔者因饲料售后服务工作需要,到过该虾塘,见到池水已变清,表明是投饲料过量。在投完饲料后 3 小时,检查饲料台内饲料状况时,发现饲料台内还有许多饲料剩余,这表明投饲料过量。投饲料过量的最大危害不在于浪费,而在于剩饲积聚池塘,大量耗氧。而池塘各种要素都直接或间接与含氧量发生

6、关系。当池塘中含氧量高时,池底各种物质进行氧化反应,水质良好。当池塘中含氧量低时,是进行还原反应,池塘中有害物质,例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就增加,导致水质恶化,致使虾发病。002 年养殖 10 亩塘的南美白对虾,规格已达 100 尾/千克,达到上市规格。为了省钱,也为了虾更快长大,用新鲜福寿螺喂虾,笔者见到这种情况后,建议不要用这种饵料喂,因为它会污染水质,容易引起虾病,但该虾农认为,虾已长到上市规格,如果发病,可以立即卖掉。事后第 5 天,该虾农给笔者打电话,该虾塘真的发病,损失惨重。用一个河道。许多地区的虾发病后,不经消毒处理,水便排到河道。而另一些虾塘进水时便产生交叉污染,导致正常养

7、殖的虾也发病。三、003 年广东阳江市曾发生一次事故:一天,虾场老板叫一个工人施沸石粉,每亩施 20 千克。该工人却施了漂白粉,浓度达200 克/立方米,结果把该塘虾全部毒死,损失惨重。这个事例说明,不少虾农,特别是聘请的养虾工人,很少或根本不学习养虾知识,只知道干活。从这个事例中应吸取教训:凡养殖对虾,都应努力学习,要依靠科学致富和勤劳致富,更应科学养虾。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养虾的基本方针,按照科学的养虾方法,做好每个环节的养殖工作,是最好的预防虾病的方法。但不少虾农怕虾发病,定期使用杀菌消毒药物,而一旦有病,更是大量用抗生素或其它各种消毒药物。所有这些都是不科学的,因为各种消毒杀菌类药物不仅

8、将病毒病菌杀死,也把水中有益微生物杀死。而池中的微生物,90%以上属有益微生物,池中有益微生物是维持池塘生态平衡的主力军。致对虾发病在每年的东北季风转为西南季风和西南季风转为东北季风期,对虾最容易发病。例如我国 5、6 月间是对虾病的高发季节,这是由于这个期间正是多雨季节,经常有大雨和暴雨出现。遇到同样的自然灾害,许多虾农每年养殖都成功,但也有许多虾农养虾经常失败,这与养殖技术有密切关系。抗击自然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培养好水色,维持透明度在 1020 厘米,经常测定水中的含氧量,池塘底部含氧量若低于 4 毫克/升,必须及时开增氧机。006 年 3 月曾到江苏海安市作对虾养殖技术服务,了解到 20

9、05 年许多虾农的虾在养殖到每千克 100 尾、达到上市规格后,因发病而死在塘底,损失惨重。对于这种损失实在太可惜。虾发病总有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就是病情由轻到重,数量从少到多。其最明显特征是在摄食饲料中表现出来。养殖对虾必须在每个虾塘设 2 个以上饲料台,每次投完饲料后,在饲料台内放当次总投饲量的 1%2%,每次投完饲料后 小时准时观察饲料台内饲料状况。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上述观察时间若发现虾把饲料吃光,表明虾生长正常。如果发现饲料台内没有吃完,表明虾开始不正常,很可能发病,应果断卖虾,越快越好。这时卖虾没有任何损失。相反若迟疑,甚至采取救治的方法,过 12 天,虾开始游塘、停在池边,甚至出现死亡,损失很大。2002 年广东珠海市白蕉镇一虾农养殖了南美白对虾,也达到上市规格,在虾发病后不及时卖掉,而用救治方法,不但不能把虾病治好,反而虾死得更多,损失巨大。台风是养虾的大敌。每年在我国沿海地区几乎都有台风登陆,这些地区正是我国对虾养殖最发达地区。如果在台风季节,自己养殖的对虾已达到上市规格,已形成的台风有可能在自己养殖的地区登陆时,应立即卖虾。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水产/渔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