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备考建议课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9681342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4.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备考建议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高考历史复习备考建议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高考历史复习备考建议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高考历史复习备考建议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高考历史复习备考建议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备考建议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备考建议课件(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历史高考复习备考建议,绍兴市第一中学 赵寅芬 2015.4.13 安吉,2,一近六年浙江历史高考试题特点,1.立意:体现了课程观的转变。强调的是历史课程内容,知识范围不超纲,体现了稳中有变的特点。,2.情景:试题以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为切入点, 体现了学习观的转变。强调对历史学习能力、方法与过程的考查。,3.问题:问题设计侧重考查时空观、多元联系等主干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与人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史论结合”等史学的基本常识;考查“将获取的信息与相关知识建立有效联系的思维能力”及“文字表述”等能力。主要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

2、养。,启示: 总结近六年来浙江高考命题的特点,考试范围较为稳定,题型题量与难度都相对稳定(去年0.58)。 从考查内容来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一直是考查的重点,在历年浙江高考中所占分值最多。因此,有关“思想解放”“工业文明”“民主法治”“国际关系” 等主题是复习中的重点,值得考生为之付出更大的精力。,二、学生答题反映出的问题与启示,(1)知识的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不扎实,世界史知识尤其 薄弱,重要概念理解不清,知识点记忆混淆,影响知识的调动和运用,知识迁移能力较弱。,(2)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普遍偏弱:不能全面把握、准确理解材料,难以抓住关键点,提取有效信息并分析、运用信息解决

3、问题,答题时,逻辑混乱,条理不清,答非所问。,(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弱:不会使用历史专业术语;所写与所想经常不是一回事;碰到要求回答原因和归纳特点、特征类的设问,往往无从下手。,(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强,尤其怕开放性试题。,三、高考历史复习备考建议,研究指导意见与考纲,重视主干知识与能力,研究现实与历史结合点,重视联系与发展,重视非学科、非智商因素,研究真题,加强答题技巧指导,精读课本,细化考点,重视核心素养,提高复习有效性,10,备考建议一:,(一)重视非学科、非智商因素,1 .沟通管理者、班主任 2 .合作备课组、学科组 3 .关注学生(模拟考后,心态、信心,笑脸,传递正能量

4、) 4 .重视心理疏导。四分实力,六分心理,11,备考建议二:,(二)重视指导意见与考试说明 依据学科指导意见,重视主干知识; 根据考试说明,明确考查范围与能力层次要求。,考查目标与要求、试卷结构与2014年相比,无大的变化。 考查范围根据学科指导意见删增的有: 删除了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整本书(改选修)以及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等知识点;新增了“非战公约”“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等。,1.考试说明有变化吗?,必修部分: 有些知识点的表述有所变化:如“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变为“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马克思”“共产党宣言”改为

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牛顿和经典力学”变为“经典力学”“爱因斯坦和相对论”“量子论”改为“相对论和量子论”“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时期的外交和成就”等。,自选模块部分: 2015年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删去,调整为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其中“克伦威尔”、“恩格斯”、“詹天佑”、“李四光”为新增内容。原有的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新增内容为“布达拉宫”;知识点“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与保护”“希腊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的表述变为“希腊雅典卫城”。,1)依旧保持了考查中国史重于世界史的特点。 2)依旧保持了历史地图题与逻辑推理题等传统考查项目。 3)更加

6、突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考查倾向。 4)更加偏重通过创设文化史与社会生活史的情景来查考对政治经济史知识的掌握。 5)显现出对教育史加强考查的倾向。 6)进一步增加史料题分量的趋势。,这种趋势我们岂可视而不见?,2.样卷体现了怎样的命题趋势? 选择题,作为高区分度的历史主观题,应该会继续延续前六年38题、39题的综合性风格,或从一个历史角度切入,在它与时俱进的演变中考查学生对阶段性历史特点与历史发展趋势的掌握和归纳;或以一个时代为横断面,在对比中考查中西历史发展的共时性史实及其背后的历史特点和趋势。 既强调了横向联系的思维,又强调了对纵向时序性阶段性特点的把握,既体现了命题人对全球史观的重视,又体

7、现了命题人对考生论从史出等历史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非选择题:,1.时空观念(时序排列) 2.史料佐证(史论结合) 3.发展意识(因果关系等) 4.多元联系(纵向、横向联系) 5.历史理解(5、6、7三项为考查历史思维) 6.历史评判 7.历史认同,(三)重视核心素养,提高复习有效性,备考建议三:,18,1. 指导学生查漏补缺,夯实基础,注重对时序性与阶段性史实的把握。,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特质。时序性和整体性是人们感知历史、认识历史、解释历史的重要纽带,专题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一特质。时序性思维能力也是重要的历史能力之一。考纲已经在提醒我们,考题也在提醒我们。 画数轴线,列大事年表等,1

8、9,排列先后顺序: (2010年)20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 B C D,指导学生具有“论从史出;史由证来; 孤证不立;史论结合“意识。,20092014年的浙江文综卷历史试题充分体现了“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史论结合”的学科基本原则和学科能力的全面考查。,2.史料佐证,(2011年)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

9、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解析】本题突出考查“过程与方法”目标。本题出自宋史研究的一个案例,涉及史学基本方法问题,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信息运用史料研究的基本方法进行思辨推导和判断。,(2012年)15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

10、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2013年)13.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研究基本方法和史证能力。 本题通过“商王世系

11、”研究的一个案例,涉及史学基本方法问题,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信息运用史料研究的基本方法进行思辨推导和判断。,(2012)19.右图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 的发展壮大 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A. B. C. D.,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新航路开辟 原因和条件 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客观原因,精神动力,物质条件。 过程:航海家;时间;路线等,3.发展意识,指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前因后果,理清历史发展线索,,26,例:第一次国共合作 为什么要合作 ? 与谁合作 ? 目标?(原因) (条件) (任务) 怎样合作? 合作基础

12、 ? 合作实现? (方式) (新三民主义) (标志) 合作成果? 合作破裂?,指导学生掌握某一知识点在整个历史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以构成的历史发展主线。,27,28,4.多元联系:,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关联性,活化知识。 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 历史知识的纵向发展 加强知识的专题性,深化知识。,2011年-2014年多元联系问题设置,29,(1)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评价。(如对辛亥革命影响的评价,关于国民党及其军队在抗战中的作用问题等。),2011年-2014年高考历史多元联系试题设置的教学启示,(2)整合教材内容,既重视专题间的衔接,也注意模块之间的联系。(如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

13、经济全球化趋势等),(3)依托教材,进行有依据的分析、推理,避免简单的否定和标新立异倾向。,30,“明清社会百态”,例如:明清时期的社会百态: 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经济:重农抑商、海禁政策与会馆的出现(晋商、徽商的强大)、新经济因素的萌芽; 文化: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文字狱)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文学艺术的新变化;,例如:明清时期的大千世界: 政治: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9权利法案颁布,1721年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美国独立战争,联邦宪法,联邦共和政体确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时代。 经济:新航路开辟,英国工业革命 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欧

14、洲宗教改革;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启蒙运动高潮;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艺术,31,32,5.指导学生以严谨的逻辑思维方法准确分析理解,评判历史,认识历史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历史事件偶然性和必然性 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关系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关于人物和事件的评价问题,(2012年) 39(26分)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 (1688

15、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而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33,据辞海等整理,材料三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34,(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10分)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所结合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7分)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

16、命的历史意义。(9分),从设问中可知:材料题答案生成由材料有效信息和教材相关知识组成。,35,【答案】(1)美利坚合众国。其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为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其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2)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倒行逆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来英国,并成为国王。詹姆斯二世逃亡。没有流血而政治制度发生变革(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转变)。 (3)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大国,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革命中没有流很多的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36,备考建议四:,(四)精读课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