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培养模式的课题研究报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681166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培养模式的课题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信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培养模式的课题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信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培养模式的课题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信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培养模式的课题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信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培养模式的课题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培养模式的课题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培养模式的课题研究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子课题研究报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组执笔人: 程科文 2014年6月18日 摘要重视设计和建设学校信息技术软硬件环境,打造一支过硬的团队,营造信息化氛围,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多途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全面发展。具体有以下措施:果断诀别“传统办公”模式,推行网上协同办公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保障电化教学校本培训常态化,有效促进信息化应用水平;形成“每人一课”有效管理机制,开展网上观摩、评课,共享学科资源;推行区域化网络电子备课,促进专业化发展;打造数字校园文化平台,促进师生

2、信息素养可持续发展。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学生、家长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需要在日常教学、网络互动平台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培养模式”一、 引言我校作为安徽省第一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项目实施包括了全部三种模式。2006年,学校开展了教育技术专项课题基于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卫星IP资源应用的教学策略研究以来,全校教师已经基本掌握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卫星IP资源应用的技术,并在各学科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和十一五国家级课题的研究给学校营造了浓郁的信息技术氛围。但是,教师对于农远IP资源的运用仅限于在多媒体电脑上直接使

3、用相关课件,而对于课件的下载、修改、制作还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在将农远IP资源运用于学科教学时的整合水平显得参差不齐,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度也存在一定差异。所有这些都说明,我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进一步加强,操作技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基于此,我们决定以“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为课题,更换角度,侧重解决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与技能、如何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两个基本问题二、 正文(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对象本课题的关键词为“信息技术环境”、“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培养模式”。这四个关键词互为联系:“信息技术环境”是研究的前提和条件,“教师”是研究的对

4、象和主体,“信息素养与技能”、“培养模式”是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信息的获取、甄别、分析。以中心校向辖区完小辐射涵盖的教师都是本次课题研究的对象,而这些对象往往都具有不同的信息技术环境,自身的信息素养也是参差不齐的。(二)、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接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们学校信息技术环境方面可以说“一穷二白”,连2004年建设的第一批机房也被淘汰了。当时仅有几台部门办公电脑和一座多媒体教室,连像样的局域网都没有。学校引入这个课题可以说是下了决心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落后的信息化教育现状。1、新校区打造农村中心小学较高起点的信息化教育环境2013年初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注重信息化设备的投入

5、,硬件上初步建成“十大”系统,其中“ 计算机教学系统”“ 多媒体教学系统”“ 电子备课系统” “视频录播系统”“班班通教学系统”和“在线课堂教学系统”,初步构建了较完善的信息技术环境。辖区完小也都配置了班班通设备,朝着“三通两平台”的目标要求更近了一步。2、做好教师信息素养问卷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接到课题后,课题组组织开展“教师信息素养问卷调查”,由于中心校的特殊情况,不仅立足中心校,还要考虑到其他完小开展调查问卷工作。教师信息素养问卷调查表 姓名: 任教年级: 学科: 学校: 为了解广大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信息素养,特做以下调查问卷,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问卷,感谢您给

6、予的帮助!(答案可多选)1、您在学校使用计算机主要是用于( ) A、备课写教案 B、课堂教学 C、制作课件 D、写教研论文 E、消遣和娱乐2、您通常在什么时候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A、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尽可能用 B、只在公开课上用 C、从来不用3、您查找资料主要通过( )A、校园网 B、通过Internet搜索 C、到教育资源类专题网站查找 D、同事之间共享4、您认为自己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最需要加强的是( )A、计算机基本操作 B、常用软件安装和卸载、使用 C电子白板和课件制作 D、网络知识5、教学常用软件Word使用水平( )A、不会B、会一点 C、较好D、熟练6、教学常用软件PowerPo

7、int使用水平( )A、不会B、会一点C、较好D、熟练7、教学常用软件Excel使用水平( )A、不会B、会一点C、较好D、熟练8、您对电子邮箱的了解和使用情况( )A、没有电子邮箱 B、有且能熟练使用10、您的课件制作和应用情况( )A、不会 B、会一些 但不太熟练 C、掌握熟练11、您会通过QQ、博客或论坛讨论教学问题吗( )A.基本不会 B.一般 C.经常12、您有自己的电子备课档案吗( )A、有 B、没有 C、很希望能有 从繁重的重复写教学设计中个解脱出来13、你对信息安全的了解程度是( )A非常了解,能积极维护B有所了解,能维护信息安全。C有所了解,平时不太注意。D不了解。以下是收集

8、的数据:项目1234567810111213A9147000122420B11614121111881612119C12051277770167D2002300000002数据反映了大部分教师信息素养层次较低,使用信息技术的层次较低,并且差异性很大,每个人都信息素养程度和需求不一样,但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培训和帮助。(三)多途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全面发展1、果断诀别“传统办公”模式,推行网上协同办公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中心校一般规模比较大,教学区和办公区距离比较远,教职工之间的信息的传递只靠过复印打印文本去“打招呼”,不仅没有工作效率,还会耽误很多信息及时传递。这种情况同样适应于中

9、心校和辖区完小、幼儿园的信息管理。在这样背景下,我们果断从以前传统校务管理模式转变成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校务管理。课题组遴选了江苏徐州华网平台,为达成理想效果,学校开展了多期电子校务的培训工作,以保证全员教职工顺利开展网上协同办公,确保学校信息畅通、有效,校务管理快捷高效,促进办学质量稳步提升,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我们发现教师一天天的进步,接受和反馈的信息越来越多,每学期末通过该平台把使用情况通过表格公布出来,表扬优秀,激励后进,效果良好。籍山镇中心小学办公平台通知阅读率统计表系统统计时间:2014-01-08上午登录总记录10725次帐户数112部门接收通知总数已读通知数量阅读率校长室768

10、67888.28%电教中心87486598.97%语文组4958427686.24%大队部43630369.50%英语组139494968.08%教导处107682876.95%综合组137268449.85%办公室29727893.60%数学组5217465689.25%总务处68417826.02%班主任5158476492.36%合计2223418459平均阅读率76.27%上图是我们课题组试验教师网上协同办公一个学期的统计数据,我们首先通过办公平台和学校短信平台发给每一位教师,其次在学期全体教师结束会全体教师会公布数据,并强调不能及时阅读通知信息会导致延误事情的情况发生。籍山镇中心小学

11、校务管理通知数据统计表2014-6-18部门接收通知总数已读通知数量阅读率校长室1876180896.38%电教中心1575156999.62%语文组123421201097.31%大队部140698570.06%英语组3394280182.53%教导处2155208196.57%综合组2685237488.42%办公室72772499.59%数学组125531190094.80%总务处133065549.25%班主任129791293499.65%合计530224984188.50%以上数据统计时间是6月18日,较上学期有明显提升。由于学校采取阅读和处理率和教师绩效考核数据挂钩,几乎全体教师

12、都能及时查阅、处理校务信息,基本实现了信息的及时传达、处理、分享,显著提高了办公效率。 2、保障电化教学校本培训常态化,有效促进信息化应用水平一切电教活动,培训先行,这是我们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随着学校电化教学网络系统(八大系统)和班班通、在线课堂教学系统的建设完成,我们发现“人”(教师)被“物”(装备),压得透不过起来。我们也没有时间等到大家都会了,才去使用装备开展教学教研活动。课题组先遴选部分骨干教师边学习边开展校本培训,边使用。为尽快使各项设备投入使用,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根据实际情况,先后开展了 “电子白板”“校务管理平台”“班班通”“电子备课”等四大项培训,每项培训也都是分批次进

13、行,尤其是“班班通”培训就是分校分年级分学科培训。由于班班通是实施国家“三通两平台”目标重要的实施环节,课题组把班班通的培训、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整个活动由应用培训、观摩教学、交流研讨、应用再培训、督学指导五个阶段组成。由于我们是中心校,下属多个完全小学,所以是分校区开展应用培训活动的,并且和学校校本培训过程结合起来做,减轻了学校校本建设的负担。在培训中,我们十分注意技术与教学实际工作的整合,优秀的一线教师深入课堂搞培训,边培训边操作,讲例子,有示范,及时解决操作中的实际问题,让老师们快上手,快应用。同时,我们注意区别对待,先是年轻教师,50岁内的要求人人会、天天用;再之后进行老教师培训,带动式学习和应用。起初我们发现,部分教师抵触心理非常大,舍不得丢掉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通过多次并且是循序渐进的培训,让他们感受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法和优势,这样原先的念头慢慢消散了,逐步适应了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承办县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比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