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分类》ppt课件-2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680819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的分类》ppt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昆虫的分类》ppt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昆虫的分类》ppt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昆虫的分类》ppt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昆虫的分类》ppt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虫的分类》ppt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虫的分类》ppt课件-2(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蚤目 Siphonaptera,该目因具有吸收式口器且无翅而得名;是昆虫纲中一个较小的目,也是一个十分特化的目,俗称虼蚤或跳蚤,简称蚤。 成虫能爬善眺,部分种类寄生于哺乳动物或鸟类体表,叮咬并吸食血液,常引起宿主烦躁不安,能传播多种疾病。 体型微小,体壁坚韧,体表多鬃毛,身体侧扁,黑棕色或黑褐色;触角棒状;口器刺吸式;无翅,后足发达,为跳跃足。,完全变态。幼虫为蠕虫型,白色或淡黄色,咀嚼式口器,取食有机物碎屑或成虫粪便;胸、腹部无足,仅尾节上有l对短小的臀足。 雌雄虫均吸血,耐饥饿能力较强。一般情况下,雌蚤需吸食正常宿主的血后,才能交尾出卵。一雌产卵数百粒;产卵期可延续数月之久。卵散产于

2、鸟和哺乳动物的巢穴、粪堆、居室床席或地板、墙角的尘土中。幼虫活泼,生活在阴湿的地面、缝隙等处,取食成虫的粪便或宿主的皮屑等。幼虫期23周,3个龄期。多数种类仅成虫吸血时才到宿主身上。成虫刺叮、吸血后引起宿主剧烈搔痒,还能传播鼠疫、鼠源性斑疹伤寒、绦虫等多种疾病。 目前,全世界巳记载跳蚤约2500种(亚种),我国已记录640系种(亚种)(图2846)。,吸血跳蚤为蚤目 刺吸口器后足跳 头小皮坚体侧扁 基节极大体翅无,第三节 农业昆虫中的重要目,一、直翅目 Orthoptera 二、半翅目 Hemiptera 三、同翅目 Homoptera 四、缨翅目 Thysanoptera 五、脉翅目 Neu

3、roptera 六、鞘翅目 Coleoptera 七、鳞翅目 Lepidoptera 八、双翅目 Diptera 九、膜翅目 Hymenoptera 十、蛛形纲植物螨类概述,一、直翅目(Orthoptera),该目因该类昆虫前、后翅的纵脉直而得名。包括蝗虫、蟋蟀、螽斯、蝼蛄等种类昆虫。属有翅亚纲、渐变态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以热带地区种类较多。 (一)主要识别特征 体小到大型; 口器为典型的咀嚼式,下口式; 复眼一对,单眼3个,触角丝状。 前胸背板发达,呈马鞍状;前翅窄长,加厚成皮革质,称为覆翅,后翅膜质、扇形,翅脉直;后足跳跃足,前足步行足或开掘足。 尾须发达,雌虫具发达的产卵器;雄虫多数

4、能发声,前足胫节或腹部第1节常有鼓膜听器。 渐变态。,口器咀嚼式,前胸马鞍型,前翅为覆翅,蝗虫跳跃足,开掘善跳直翅目 前翅狭革背上覆 雄鸣雌具产卵器 蟋蟀螽斯蝗蝼蛄,(二)生物学特性 陆生。大多数蝗虫生活在地面,螽斯生活在植物上,蝼蛄生活在土壤中。渐变态。若虫和成虫生活习性相同,外形也很相似。多数直翅目昆虫1年发生一两代,以卵越冬。 绝大多数种类为植食性,其中许多种类是农牧业重要害虫。有些蝗虫能够成群迁飞,蝼蛄是重要的土壤害虫。仅螽斯科少数种类为肉食性。,本目分三个亚目,12个总科和26个科,全世界已知近3万种,中国已知1000余种。很多种类是农业上的重要害虫。常见科的分类如下: 1、 螽斯亚

5、目 Tettigoniodea 触角长过身体,跗节3-4节,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内侧,具发达的产卵器。,(三)分类及常见科简介,(1) 螽斯科Tettigouridae 产卵器为马刀形、剑形或镰刀形。尾须1对,较短。跗节4,一般为植食性,少数为肉食性。卵产在植物体内。,(2) 蟋蟀科 Gryllidae 产卵器为矛形,尾须很长,跗节3节,植食性,危害地表根茎。常见的种类如油葫芦Gryllus testaceus Walker。,本亚目昆虫营土中生活,前足开掘足,触角短于身体。跗节2-3节,听器位于前足胫节,无发音器,产卵器退化。 (3)蝼蛄科Grhllotapidae 土栖昆虫,前翅短,革质。前足

6、开掘足,胫节宽,具4齿,跗节基部2齿,构成开掘足。发音器不发达,具听器。产卵器不发达,但尾须很长。1-3年发生一代,是重要的地下害虫,如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和东方蝼蛄 G.orientalis (G.africana) 。,2、 蝼蛄亚目 Gryllotalpodea,本目昆虫营地上生活,触角短,鞭状。跗节3节,听器位于第一腹节两侧。产卵器凿形,卵产在土中。 (4) 蝗科 Locustoidea 前胸背板发达,呈马鞍形,盖住中胸。跗节3节,具跗垫。鼓膜听器位于第一腹节两侧,雄虫可发音。植食性,许多种类是农林业的重要害虫。卵以卵囊的形式产在地下。若虫5个龄期。,(三

7、) 蝗亚目 Locustodea,半翅目昆虫俗称蝽或椿象,又叫臭虫、臭板虫。属有翅亚纲、渐变态类。多为植食性种类,为害农作物、果树、林木或杂草,刺吸其茎叶或果实的汁液,对农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热带、亚热带种类最为丰富。 (一)主要识别特征 体小至大型,体扁平。 口器刺吸式,后口式。 前胸背板大,中胸小盾片发达,多三角形;两对翅,后翅膜质,前翅半鞘质。 身体腹面常具臭腺开口。 渐变态。 基革端膜半翅目 前胸发达盾片露 臭腺刺吸分节喙 水陆为害动植物,二、半翅目(Hemiptera),(二)生物学特征,不完全变态中的渐变态,多数一年一代,以成虫越冬,少数一年多代,以卵越冬。多数植食性,以刺吸式口

8、器刺吸多种植物幼枝、嫩茎、嫩叶及果实汁液,有些种类还可传播植物病害。少数肉食性,是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多数陆生,少数水生。,臭腺,刺吸式口器,半鞘翅,(三)分类及常见科简介,1、隐角亚目 触角比头短,隐藏在复眼狭长的凹槽内,不外露;水生。 (1) 田鳖科(负子蝽科): 北方常见的如大田鳖,南方常见的如桂花蝉。 (2) 蝎蝽科:蝎蝽、中华螳蝎蝽 (3) 仰泳蝽科 :划蝽,大田鳖,蝎蝽,划蝽,触角比头长,外露;多数陆生,少数水生。 植食性种类: (1)龟蝽科(圆蝽科):为害豆科植物,如筛豆圆蝽。 (2) 土蝽科:如根土蝽是小麦、高粱和甘蔗的重要害虫。 (3)蝽科:斑须蝽、菜蝽、硕蝽等,2、显角亚目

9、,筛豆圆蝽,根土蝽,斑须蝽,菜 蝽,(4)长蝽科 :多数种类植食性,如谷小长蝽为害谷子及高梁。 (5)缘蝽科:植食性,如为害豆类的点蜂缘蝽。 (6)盲蝽科:植食性,是半翅目中最大的一个科之一,如绿盲蝽、苜蓿盲蝽 、 三点盲蝽等。,长蝽,点蜂缘蝽,绿盲蝽,盲 蝽,捕食性种类(天敌): (7)猎蝽科:也称食虫蝽科,以各种昆虫及其它节肢动物为食。如黑红赤猎蝽。 (8)姬蝽科:多为捕食性,捕食盲 蝽科等小形昆虫。如暗色姬蝽、华姬蝽等。 (9)花蝽科 :俗称食蚜小花蝽,如微小花蝽 。 (10)黾蝽科 :生活于水面,捕食性,多以小型昆虫为食。如大水黾,猎蝽捕食,小花蝽,大水黾,三、同翅目(Homopter

10、a),本目包括蝉、叶蝉、沫蝉、蜡蝉、飞虱、木虱、粉虱、蚜虫、蚧等种类昆虫。属有翅亚纲、渐变态类。许多种类是重要的农业害虫,既直接为害栽培植物,又能传播植物病害。有些种类产胶、蜡等,为益虫(五倍子蚜等)。因此,本目昆虫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一)主要识别特征 体小到大型。 后口式,口器刺吸式,触角短,呈刚毛状或丝状。 前后翅质地相同,膜质或革质,静止时常呈屋脊状置于体上或竖立于体上。 8一ll节。有些种类基部两侧具发音器(如蝉),有的在某些腹节上具有瘤突、腹管及蜡腺等。 渐变态。 前翅同质同翅目 喙出头下近前足 蝉类飞虱蚜和蚧 常害农林与果蔬,蚜 虫 腹 管,半翅目和同翅目区别,渐变态,少数种类为

11、过渐变态(粉虱和雄蚧)。繁殖力强,多数种类年发生世代多。几乎全部为植食性种类,成、若虫均刺吸植物汁液。还能传播多种植物病毒病,造成更大的间接为害。,(二)生物学,(三)分类及常见科简介,1、 蝉亚目Cicadomorpha 体小至大型。触角刚毛状,跗节3节;翅脉发达,口器由头基部下方伸出;雌虫具有3对生殖瓣发育而来的产卵器。 (1)蝉科Cicadidae :成虫俗称知了,例如蚱蝉、蟪蛄。 (2)蜡蝉科Fulgoridae:通常色彩美丽,有“羽衣”之称。额常向前伸长似象鼻状。如荔枝鸡 、颖蜡蝉 等。,蚱蝉,蟪蛄,荔枝鸡,蜡蝉,(3)叶蝉科 Cicadellidae :俗称浮尘子,很多昆虫是传毒昆

12、虫,如大青叶蝉。 (4)飞虱科Delphacidae:常有长、短翅两个类型,主要为害水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如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大青叶蝉,褐飞虱,2、 木虱亚目Psyllomorpha 小型种类,善跳。触角丝状,基部膨大,末端生有两根不对称的刚毛。口器由胸部前足基节间伸出;跗节2节,翅脉简单,静止时,翅呈屋脊状置于体背之上;产卵器退化,不突出;无发音器。 (5)木虱科Psyllidae :若虫常分泌蜡质和蜜露,虫体在其下,给喷药防治带来许多困难。例如中国梨木虱。,梨木虱冬型成虫,梨木虱若虫,梨木虱危害,3、 粉虱亚目 Aleyromorpha 小型昆虫。虫体及前后翅上均具白色蜡粉,翅

13、不透明。口器由前足基节间伸出。触角丝状,7节。复眼肾形。翅脉简单,后翅仅具一条翅脉;跗节2节,爪2个,爪间有中垫或短刺。过渐变态。 (6)粉虱科Aleyrodidae : 如温室白粉虱 。,危 害 状,4、 蚜亚目Aphidomorpha 小型多态的昆虫,分有翅和无翅两种类型。口器由前足基节间伸出。触角3-6节,有原生和次生两种感觉孔。有翅个体具单眼,无翅个体无单眼。跗节2节。渐变态。 (7)蚜科Aphididae 腹部在第6或第7节背两侧具一对腹管。桃蚜 、栗大蚜 等。 (8)绵蚜科Eriosomatidae :具蜡腺。如苹果绵蚜 。 (9) 瘤蚜科 Phylloxeridae:无腹管,例如

14、梨黄粉蚜、葡萄根瘤蚜。,桃蚜,苹果绵蚜,梨 黄 粉 蚜,5、 蚧亚目 Coccomorpha 通常叫介壳虫,性二型性。 雌虫:无翅,口器发达。一般营固定生活。触角、足和复眼均退化,甚至消失。头胸和腹部愈合在一起。雌虫为渐变态。 雄虫:具一对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前翅仅具一条两分杈的翅脉,触角念珠状,具多枚单眼。跗节1节,尾端常具2条长蜡丝。属于过渐变态。二龄若虫是其主要的取食阶段。,(10)绵蚧科Margarodidae:草履蚧和吹绵蚧等。 (11)粉蚧科Pseudococcidae:如康氏粉蚧 (12)蚧科(坚蚧、蜡蚧)Coccidae :朝鲜球坚蚧、日本龟蜡蚧等 (13)盾蚧科Diasp

15、ididae:蚧亚目中最大的科,如梨圆蚧、糠片盾蚧,草履蚧,康 氏 粉 蚧,吹绵蚧,朝鲜球坚蚧,日本龟蜡蚧,糠 片 盾 蚧,四、缨翅目(Thysanoptera),缨翅目昆虫通称蓟马。属有翅亚纲、过渐变态类。全世界已记载约6000种,中国已知340余种。 (一)主要识别特征 体小型,细长。 口器为锉吸式,触角线状,6-9节, 具翅的种类有单眼和复眼,无翅的种类仅具复眼。翅狭长,翅脉简单,至多具2条长的纵脉。翅的边缘具长的缨毛。 雌虫腹部末端圆锥形或圆柱形。 过渐变态类。 钻花蓟马缨翅目 体小翅狭缘毛附 短角聚眼口器歪 过渐变态胞脚足,(二)生物学特性,通常两性,雄虫一般比雌虫小,体色也较浅。雌

16、雄二型或多型现象较普遍。蓟马中很多种类是营孤雌生殖,或无雄虫。大多数蓟马是植食性昆虫,其中很多是农林牧业的重要害虫,少数营捕食生活。,(三)分类及重要科简介,缨翅目一般分为2亚目:即锥尾(锯尾)亚目和管尾亚目。 1、 管尾亚目 翅缺或有,前后翅相似,翅面光滑无毛,或有一简单缩短的纵脉。雌虫无特殊的产卵器;腹部末节两性均管状,腹面不纵裂,无产卵器。若虫第5龄变为蛹。本亚目只有1个科。 (1) 管蓟马科:稻管蓟马为害水稻和小麦等禾本科植物。,管 尾 亚 目 腹 末,2、锥尾亚目 通常有翅,前翅翅脉发达,翅面有微毛。腹部末节雄性通常端部圆形,雌性为圆锥状,腹面纵裂。雌虫有锯齿状产卵器。若虫第4龄变为蛹。 (2) 蓟马科:如烟蓟马、塔六点蓟马(天敌)等。 (3)纹蓟马科:多数为捕食性种类,如横纹蓟马。,烟蓟马,蓟马科腹末,横纹蓟马,五、脉翅目(Neuroptera),主要包括草蛉、粉蛉、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