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3古诗两首(第2课时)课件 苏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673588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3古诗两首(第2课时)课件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3古诗两首(第2课时)课件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3古诗两首(第2课时)课件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3古诗两首(第2课时)课件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3古诗两首(第2课时)课件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3古诗两首(第2课时)课件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3古诗两首(第2课时)课件 苏教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古诗二首,3,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1.认识“牧”、“骑”、“振”、“樾”等字。 2.理解古诗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重点),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代表作品: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儿童诗,指以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

2、括成年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振,左窄右宽,“辰”的第二笔撇舒展。,zhn,意,“立”的末横长,托上盖下。,y,欲,第四笔是点,“欠”撇捺舒展。,y,忽,上窄下宽,“心”的三点遥相呼应。,h,樾 蝉,yu,chn,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

3、词,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核心问题: 品读课文,说一说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象? 串珠问题: 1.诗中的孩子在做什么? 2.找出描写孩子动作的词语? 3.诗人想抒发什么情感? 4.这两首诗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牧童:指放牛的孩子。,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林樾:指道旁成荫的树。,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欲:想要。,捕:捉。,立:站立。,鸣:叫。,

4、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

5、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这两句诗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表现了出来。,导思:画出诗句中的动词,并说一说这几个动词好在哪里。,“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忽然”指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视鸣蝉的瞬间

6、神态写得韵味十足。,导思:诗中“忽然”这个词用得很好,你能说一说它好在哪儿吗?,品读课文,说一说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象?,核心问题:,所见描写的是林中牧童天真快乐的画面。这首诗中有环境描写,并通过孩子富有童趣的动作表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1.诗中的孩子在做什么?,串珠问题:,所见中的牧童为了捉蝉而停止唱歌立大树旁。,2.找出描写孩子动作的词语?,骑、闭、立。,3.诗人想抒发什么情感?,抒发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4.这两首诗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之处:池上抓住了孩子的心理来写;所见抓住了孩子的动作来写。相同之处:两首诗都运用了环境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心情。,动态:

7、骑、振,童真 童趣,所见,听到:歌声、蝉鸣,静态:意欲、闭口,看到:牧童、黄牛、蝉,所见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小儿垂钓胡令能),【对韵歌】,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歇后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蚕豆开花黑心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8、,所见的作者是清代诗人袁枚,写出了一个骑在牛背上欲捕蝉的孩子天真活泼的形象。 是啊,童年的生活是有趣的,让人神往的。孩子们,珍惜你们的童年,让它们多姿多彩吧。,描红临写,点拨:书写这些汉字的时候需要注意:“偷”左窄右宽,“人”稍收敛,第五笔横短,“月”和“刂”分别在竖中线两侧。“迹”是半包围结构,“亦”笔画紧凑,“辶”捺画舒展。“浮”的“氵”呈弧形分布,右上部三点呼应,“子”最后一笔横画稍长。“萍”的“艹”稍宽,“氵”稍小,“平”第二横长。“振”左窄右宽,右部笔画舒展。“意”上部“立”的第二横要长,中部“曰”略扁,“心”三点呼应。“欲”左右等宽,第四笔是点,“欠”撇捺舒展。“忽”上部是“勿”不

9、是“匆”,“心”的三点呼应。,积累运用,读词语。 小娃 小艇 踪迹 浮萍 牧童 黄牛 歌声 鸣蝉,点拨:我们可以边读诗句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根据自己想象到的画面理解带点字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来理解第一句话中带点字的意思。 参考答案:1.解:知道,懂得。2.欲:想要。,理解表达,点拨:首先要借助汉语拼音解决文中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然后在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边想边背诵。,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点拨:完成本题,首先要在熟读诗句的基础上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想一想诗中描写的孩子具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就是两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的印象。 参考答案:池上一诗中的孩子

10、调皮、可爱;所见一诗中的孩子天真、快乐。,联系诗句,说说两首诗中的孩子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tu ci f png zhn dng y wi h rn,偷 采,意 外,浮 萍,忽 然,1看拼音,写词语。,振 动,不解(ji ji) 踪(zhng zng )迹 林樾(ju yu ) 白莲(ln lin ),2.我是聪明小裁判。(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3解释下面词语。 撑:_ 解:_ 藏:_ 开:_ 樾:_ 欲:_,划。,知道,懂得。,隐藏。,分开。,树荫。,想要。,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_ (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_,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5课文学得怎么样,把空填上才算棒! 池上表达了诗人_的情感。所见描写的是_的场景,表达的是诗人_之情。,对孩子的喜爱,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欲捕蝉,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