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第七章劳动报酬统计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69672010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5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第七章劳动报酬统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第七章劳动报酬统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第七章劳动报酬统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第七章劳动报酬统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第七章劳动报酬统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第七章劳动报酬统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第七章劳动报酬统计(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劳动报酬统计 第一节 劳动报酬统计的意义 一、劳动报酬的含义: 劳动报酬是根据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从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中所取得的并归其占有与支配的部分价值量。劳动报酬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货币和实物两种。,劳动报酬统计的意义: (1)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特征的重要途径。在按劳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为补充,兼顾效率和公平。 (2)是研究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和国民收入分配状况的重要方面。 (3)是研究各地区、各行业及各类职工分配关系的重要依据。 (4)是反映和研究按劳分配具体实现形式的重要手段。 (5)是检查劳动工资计划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三、企业劳动报酬统计研究

2、的问题P165 四、企业劳动报酬统计的任务p166 第二节 企业工资总额的核算 一、工资总额的含义 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定义) 二、职工工资总额计算的原则:(将定义展开) 工资总额是“劳动报酬”。非劳动报酬性质的货币和实物不能计入。 工资总额是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货币形式和实物形式。 工资总额是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工资总额是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三、工资总额的构成: 1计时工资 是按小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包括: 对按已做工作的时间和小时工

3、资标准支付的工资。 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等级工资或岗位工资。 由单位向社会保险机构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运动员体育津贴。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明确纳入基本工资(即计时工资)的各项物价补贴。,2计件工资 指按工人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和预先确定的计件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包括: 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纪检、限额纪检、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形式支付给职工的工资。 按工作任务包干办法支付给职工的工资。 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职工的工资。,3奖金 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的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 生产奖 节约奖 劳动竞赛奖 机

4、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奖励工资 其他奖金,4津贴和补贴 津贴包括岗位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年功性津贴以及其他津贴。 物价补贴,是指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 5加班加点工资 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 (1)依据有关规定,对因疾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和社会义务等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2)附加工资、保留工资,即在工资标准以外支付的带计时工资性质的工资。,以下各项不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范围: 根据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设奖和技术改进奖,以及

5、支付给运动员的奖金。 有关社会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 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 有关劳动保护的各项支出。 稿费、讲课费及其他兼职的专门工作报酬(如参与某课题研究)等。 出差伙食补助费,午餐补助、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 对自带工具、牲畜来企业工作的职工所支付工具、牲畜等补偿费用。 实行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补偿收入。 对购买本企业股票和债券的职工所支付股息(包括股金分红)和利息。 解除劳动合同是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的医疗补助费、生活补助费等。 因录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 支付给家庭工人的加工费和按加工订货办法给承包单位的发包费用。

6、支付给参加企业劳动的在校学生的补贴。 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职工工资工额统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职工工资总额因按实发数统计,即统计实际发到职工手中的工资。 工资总额统计必须与职工人数统计相一致,即“工资跟人走”。 工资总额统计时不应顾及其基金的来源和发放型是,只要是发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就统计为工资总额。,四、企业工资总额的变动分析 职工平均工资的计算: 报告期工资总额(元) 平均工资=- 同期职工平均人数(人) 报告期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的动态指标=-100% 基期工资工额,职工工资总额与职工人数、工资水平的静态关系是: 工资总额=职工平均人数职工平均工资 三者间的动态关系是: 报告期工资总

7、额 报告期职工平均人数 报告期职工平均工资 - = - 基期工资总额 基期职工平均人数 基期职工平均工资,分析职工人数和工资水平的变动,对工资总额变动的影响程度,可以建立以下分析计算关系式: 1报告期比基期工资总额的增减绝对额=报告期工资工额-基期工资总额 2由于职工人数增减影响工资总额增减的绝对额= (报告期职工平均人数-基期职工平均人数)基期职工平均工资 影响工资总额增减绝对额 3由于职工人数增减影响工资总额增减的程度=-100% 基期工资总额 4由于职工工资水平升降影响工资总额增减的绝对额= (报告期职工平均工资-基期职工平均工资)报告期职工平均人数 影响工资总额增减绝对额 5由于职工工

8、资水平的升降影响工资总额增减的程度=-100% 基期工资总额,五、工资总额计划执行情况和分析 1、绝对检查分析法 (1)月工资总额计划完成程度指标:月工资总额计划完成程度、月工资总额超支(+)或节约(-)绝对额 (2)自年初至本月止工资总额累计完成程度指标 (3)累计完成全年工资总额计划的指标:年假话工资总额预计完成程度(需要在9月份实际完成基础上进行) (4)年终检查工资总额年计划的执行情况:完成程度、实际超支(节约)绝对额、实际超支(节约)率 2、相对检查法:结合经济效益分析 实际工资总额 (1)工资总额计划相对完成程度=-X100% 修正后的计划工资总额 (2)工资总额相对超支获相对节约

9、绝对额指标 (3)工资总额相对超支获相对节约率指标,3、工资总额假话完成程度的因素分析 (1)人数计划、平均工资计划、生产经营结果计划的执行结果对工资总额计划执行的影响分析P174 例题 (2)工资总额计划完成情况的构成分析:工资构成各项目计划执行情况会影响到工资计划执行结果 计件工资分析:计件工人工资超额率、计件工资的比重 奖金支付分析:受奖人奖金率、总奖金率、奖励面,第三节 工资水平及动态分析 一、企业人员的工资水平 企业工资总额(元) 平均工资=- 职工平均人数(人) 计算原则:公式的分子分母必须保持时间和空间完全一致,二、企业员工工资水平的变动分析 报告期职工平均工资 1、平均工资指数

10、=- 基期职工平均工资 2、可变组成工资指数=固定组成工资指数结构影响工资指数 T1 T0 (1)可变组成工资指数K可=X1- X0- T1 T0 全部职工平均工资指数称为可变组成工资指数。 X1、X0:报告期和基期职工总体中各组的平均工资; T1 、 T0 :报告期和基期各组人数。 T1 T1 (2)固定组成工资指数K固=X1- X0- T1 T1 将职工总体中各组(或类)职工构成比重固定在报告期,仅反映各组(或类)职工平均工资的变化程度,称为固定组成工资指数。,T1 T0 (3)结构影响工资指数K结=X0-X0- T1 T0 将各组工资水平固定在基期,只反映职工总体构成变化的影响。,三、实

11、际工资水平的变动分析 1实际工资水平的核算 实际工资是相对于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是职工运用货币工资能够实际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数量所表现的工资。 我国职工的基本生活来源是依靠工资收入。 2、职工实际工资水平指标的计算方法: 实际工资水平=货币工资水平(平均工资)货币购买力指数 货币购买力指数是依据物价指数计算的: 单位货币 单位货币 货币购买力指数=- 报告期物价 基期物价 货币工资水平(平均工资) 实际工资水平=- 物价指数,3、实际工资水平的变动程度 报告期平均工资 基期平均工资 实际工资指数=- 报告期物价水平 基期物价水平 货币工资指数 实际工资指数=- 物价指数 4、职工实际工资

12、的物价指数,四、企业职工工资关系的分析 五、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的分析 1、工资增收、减收差距的分析 2、工资最高与最低的比较分析 3、“五等分法”的分析 4、“基尼系数”的分析 5、“劳伦茨曲线”的分析,六、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关系,实质是职工生活水平与生产发展水平的关系。 1、研究分析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增长关系时,一般需注意到: (1)职工工资的增长是受制于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2)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应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3)职工平均工资是购买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2、两者增长关系的宏观分析 3、两者增长关系的微观分析,第四节 工资效益统计 一、工资效益的含

13、义 是企业或经济实体工资支付活动而取得的经济效益。它是一定时期内工资投入总额与产出总收益的比值。 二、工资效益的核算 (一)、分析工资效益的原则 (二)工资效益的产量成果指标: 1、每支付百元工资生产的实物产量:将支付的工资与生产出的实物结合起来观察,生产出的产品实物产量越多,表明工资支付的经济效益越好。 计算公式: 报告期产品实物产量 百元工资的产品实物量=- 报告期支付工资总额(百元) 工资产量效益的逆指标,是每生产单位产品支付的工资额。计算公式是: 报告期支付工资总额 单位产品工资额=- 报告期产品实物产量,2、每支付百元工资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 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 百元工资的国内生产总值

14、=- 报告期支付工资总额(百元) 报告期生产的增加值 3、每支付百元工资生产的增加值=- 报告期支付工资总额(百元) (三)工资效益的销售成果指标 报告期实现的销售收入 百元工资的国内生产总值=- 报告期支付工资总额(百元),四、工资效益的财务成果指标 1、每百元工资生产的利润 报告期实现的利润总额 百元工资创收利润=- 报告期支付工资总额(百元) 逆指标为:百元利润支付工资 2、每百元工资实现的利税 报告期实现利税总额 百元工资实现利税=- 报告期支付工资总额(百元) 逆指标为:百元利税支付工资,三、工资效益的动态研究 (一)、工资效益变化的纵向比较 1、工资效益指数是反映工资效益的发展变化程度: 报告期工资效益水平 工资效益指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