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人口-三年高考(2015-2017)地理试题分项版---精校Word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69671748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6+人口-三年高考(2015-2017)地理试题分项版---精校Word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06+人口-三年高考(2015-2017)地理试题分项版---精校Word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06+人口-三年高考(2015-2017)地理试题分项版---精校Word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06+人口-三年高考(2015-2017)地理试题分项版---精校Word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06+人口-三年高考(2015-2017)地理试题分项版---精校Word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06+人口-三年高考(2015-2017)地理试题分项版---精校Word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6+人口-三年高考(2015-2017)地理试题分项版---精校Word解析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高考题】(2017江苏卷)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图1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A京冀B闽川C桂黔D粤湘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A要素综合性B环境复杂性C空间邻近性D条件相似性【答案】1D2C【解析】考点:人口流动和红包流向的关系。【点睛】该题关键是明白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与人口流动量是呈正相关关系。(2017江苏卷)图7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1314题。13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A东部超大城市的

2、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14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答案】13A14B【解析】考点:人口问题和人口流动。【点睛】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

3、,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2016年高考题】(2016天津卷)读图3,回答第5题。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答案】5.D【解析】考点:人口的数量变化。【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不大,关键是理解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增长率大小之间的关系。(2016上海卷)(十)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甲省乙省丙省丁省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778.5914.3283.41799.

4、4耕地面积(万公顷)588.31528.18814.07414.95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20.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图为2013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 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 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答案】19、C 20、A【解析】试题分析:考点:考查人口容量及人口素质对社会发展影响。【名师点晴】本组题主要考查人口容量及影响因素。做题时学

5、生也会考虑资源短板,资料中短板有丙省的水资源和丁省的耕地面积;而判断时要考虑单位耕地面积的水资源量。学生做题时,很容易把比例和人数混在一起而出错。题中的3个选项都是人数偏低,而资料给出的是人口比例,这一点一定要看清楚。(2016浙江卷)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3、4题。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城乡间人口流动 农业专业化发展 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 B. C. D. 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

6、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答案】3.D 4.C 【解析】试题分析:3.该题需要理解三者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4.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化人口。考点:人口流动原因及影响。【名师点睛】理解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全面掌握我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及影响。(

7、2016新课标卷)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4-6题。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服务设施齐全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适宜就业机会多 生态环境好A. B. C. D. 6.今后,上海市

8、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 知识密集型产业【答案】4.A 5.C 6.D【解析】试题分析:6.今后,上海市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因此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故选D。考点:城市化的进程。【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上海市产业转移和人口数量变化为切入点,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第4题中B选项明显是无关选项,可直接排除;“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加重”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导致逆城市化即城市人口向周边迁移的原因,然而,这不是“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理清城市

9、化、逆城市化的异同,理解城市化、逆城市化和人口迁移的关系是作出正确选择的关键,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教材重要概念的理解,注重教材重要概念间关系的梳理。第5题是第4题的拓展和延伸,上海市向外转移的主要产业类型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周边中小城市承接来自上海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后,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多,因此导致外来常住人口大量流入。第6题,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后,将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结合材料中“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信息可作出判断。(2016江苏卷)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

10、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材料二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 年来此过冬养老人结合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材料三 图16 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1 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5 分)(3)大量外来人口对 “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4 分)【答案】(2)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 (3)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生态

11、环境改善 促进多元文化交流【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的分析,人口移动及其影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回答。考点:人口迁移【名师点睛】解答人口迁移,在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时要注意先从自然方面分析,再分析社会经济原因,当然做题时要看清问题,问什么就答什么,比如本题问的是有利气候条件,我们就回答有利气候条件就可以了,不用再去考虑其他的。解答人口迁移的影响时我们一般要回答积极影响,也要回答不利的影响,但是题目明确有利和不利影响时就要根据题目回答。对人口迁入地来说,人口迁移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

12、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来说,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总的来说,人口迁移对调整人口分布、劳动力盈缺、促进地区文化交流、新资源的开发、经济文化区的建立、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的作用。(2016海南卷)2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图4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6分)(2)分析河南、四川、湖

13、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8分)(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答案】(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6分)(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2分)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3分)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3分)(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3分)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3分)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3分)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

14、乡间的文化交流。(3分)(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否则不得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本小题满分不超过6分。)【解析】试题分析:考点: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名师点睛】此题要求学生有较好的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和空间定位能力,虽然提供的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图,但需要将外来人口分省统计转化到中国区域地图中,明确各个省份和城市的地理位置关系。【2015年高考题】(2015北京卷)图4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中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问题。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答案】11.C【解析】【考点定位】人口的迁移。【名师点睛】读图的一般步骤看图名,图名是一幅图的灵魂所在,它直接表明了这幅图要反映的主题。因此,在做有图的题的时候,首先要看图名,这样有助于我们确定考察方向、及时调动和回忆相关知识。看图例,图例能够告诉我们地图中各个事物所代表的地理意义以及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准确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