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7第十章陶渊明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69671737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7第十章陶渊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古代文学7第十章陶渊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古代文学7第十章陶渊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古代文学7第十章陶渊明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古代文学7第十章陶渊明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7第十章陶渊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7第十章陶渊明(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十章 陶渊明与两晋诗歌,西晋(265316)诗坛以陆机、潘岳为代表,左思的咏史、郭璞的游仙诗在诗史上享有盛誉。 东晋(317420)诗坛流行玄言诗。 东晋末年的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描写田园生活的风气,成为魏晋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3,一 、,太康诗风: 太康(280289)是晋武帝司马炎年号,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 。,4,二、左思咏史诗的特点和地位 以“咏史”为诗题,始于东汉的班固。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多引史实,借古讽今,深刻恰当,能起到讽谕作用。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

2、法的范例。 钟嵘诗品置左思于上品,评其诗曰:“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5,左思咏史其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咏史其六: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左思风力:左思咏史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内容深刻,笔力雄健,气势豪迈,直率质朴,其风格与建安风骨相近,钟嵘诗品称为“左思风力”。,6,三、郭璞游仙诗 郭璞游仙诗文采富丽、富于形象性。故诗品称其为

3、 “中兴第一”。,7,王羲之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常和朋友诗酒相会,最著名的是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兰亭之会,标志文人开始注意山水审美,对山水诗兴起有很大作用。,四、王羲之与兰亭唱和,王羲之,8,兰亭之会在后世享有盛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王羲之写了一篇兰亭集序。其文曰: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

4、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此序的前半记述这次盛会概况,写山水之美,饮酒吟咏之乐,后半由眼前之乐想到人生短促,以感慨作结,令人遐思无限。,9,玄言诗是在诗歌中大谈玄理,

5、缺乏诗歌形象性的一种诗歌。它的出现受玄学影响很大,也是清谈之风兴盛的结果。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五、孙绰、许询与玄言诗,孙 绰,10,陶渊明,11,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是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号五柳先生。一生分为闲居、出仕和归隐三个阶段。,一、陶渊明及其思想,12,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陶渊明四十一岁为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脱离了官场。,13,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其两大人生支柱。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崇尚

6、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14,陶 渊 明,15,二、陶渊明的诗歌创作,1、陶诗题材的分类 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2、陶渊明的田园诗 表现农村的恬静幽美和诗人的悠然自得之趣,反映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描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 表现诗人的社会理想 陶渊明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给当时玄言诗统治的诗坛带来清新的气息。,16,三、陶诗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

7、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守拙与适俗,园田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田后感到无比愉悦。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狗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惬意。“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17,士大夫亲身参加农耕,并用诗写出农耕体验的,陶渊明是第一位。陶渊明之后的田园诗真正写自己劳动生活的也不多见。 归园田居其三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带月荷锄、夕露沾

8、衣,实景实情生动逼真。而在农耕描写背后,隐然含有与为官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18,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只要 “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尘俗喧嚣的干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19,杂诗其二: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

9、,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这首诗写一个不眠的秋夜,用环境的清冷衬托出自己心情的孤独,又以时光的流逝引出有志未骋的悲凄,是陶渊明咏怀诗中的代表作。,20,四、陶诗的艺术特征 (一)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自然 其诗取材于日常生活,用家常语写家常事,将农事和农家生活诗化。他绝少使用秾艳的色彩,夸张的语调, 曲折的结构,生僻的典故。诗中情感纯是自然的流露, 自然是其最高的美学追求。,21,(二)陶诗艺术特色的具体表现 1 情、景、事、理的浑融 抒情、写景、叙事、说理有机结合,景中有情:青松、秋菊、孤云、归鸟表现了诗人坚贞孤高的情操和爱好自由的感

10、情。事中见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22,2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陶诗的平淡朴素,并不是随口而道,毫无加工,而是高度精炼, 明净单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乡村的恬静,“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写雪的轻虚都很形象逼真。“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掷”字、“贮”字看似平淡却很精彩。 苏轼评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元好问评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23,陶渊明的散文及辞赋颇有情思,最著名的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五、陶渊明的散文及辞赋,

11、陶渊明离乡图,24,1、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酬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25,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1、五柳先生传 不重在叙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这种写法是陶渊明的首创。 本文以极

12、其简洁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26,2、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文中所写归途的情景,抵家后与家人团聚的情景,来年春天耕种的情景,都是想象之辞,于逼真的想象中更可看出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欧阳修说: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这篇抒情性辞赋有艺术特色 一是情、景、理结合,富于意境美。 二是语言华美、清新流畅。,27,六、陶渊明诗文中的“酒”、“菊”、“孤云”意象,酒和菊已成为陶渊明的象征。他能识酒中深味,从饮酒中体悟人生真谛,追求酒所助成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陶渊明写菊一共六处,但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太著名

13、了,菊便成了他的化身,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意象。 象征陶渊明的还有 “孤云”:“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咏贫士其一),28,陶渊明的田园诗为中国文人寻求到了另一种寄托情思的方式,其人格魅力和人生范式为后世文人仿效。,陶渊明的典型意义,陶渊明祠,29,1、士大夫的精神家园,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30,2、酒与菊:陶渊明的象征,酒和陶渊明的生活及其文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陶渊明追求酒所助成的物我两忘的境界。菊是陶渊明的化身,是中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意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