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思想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670954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9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思想(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讲 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思想,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是意大利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 在普通社会学中对非逻辑行为进行了逻辑 分析,提出“剩遗物”和“派生物”的概念。 他关于社会系统 的思想和社会精英及其循环理论也颇具特色。,一、生平与著述,维尔弗雷多帕累托于1848年生于法国巴黎,其父由于拥护马志尼的共和思想,反对皮埃蒙持人的统治而被迫逃离意大利,流亡法国。 1850年前后,帕累托一家又回到意大利,维尔弗雷多在完成了传统的中等教育后,进人都灵综合技术学院,毕业于1869年,获工程学学位 在固体平衡的基本原则毕业论文中,帕累托把每个固体看作是由相互依赖的部分组成的系统,重点论述了系统的平衡。系统及其平衡

2、的思想后来一直影响着他的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思想。 1897年他发表的政治经济学讲义,力图用普遍平衡的概念分析经济现象,强调同一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依赖关系,试图揭示经济现象相互联系的本质。为了表彰他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经济学界把他的经济效益(生产效益和分配效益)理论,命名为“帕累托效益论” 1893年帕累托被任命为洛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1898年帕累托继承了伯父的财产,在日内瓦的塞利涅购置了一座乡间别墅。此后,他开始致力于理论研究,特别是社会学理论的探讨。他把自己后半生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社会学领域的研究上,希望通过社会学理论来解释其他科学(包括经济学)不能解释的社会现象。,在帕累托热衷政治

3、活动期间,他同情自由派人土,接待并保护过流亡者、政治避难者和社会主义革命者。但他发现,所有这些所谓的革命者与那些他们企图取而代之的腐朽统治者之间没有本质差别,都是些贪婪的、自私的、蛊惑人心的政客,用满口的民主和博爱之类美好的词语掩饰他们丑恶的灵魂。 他认为那些政治领袖人物,无论是当权者还是在野者,都是十足的骗子,他们像狮子和狐狸那样交替使用暴力和狡诈的手段,使人民大众很容易上当受骗,把大众引向歧途。 帕累托思想敏捷,言词犀利,清高自负。他对各种理沦观点,从人道主义到法西斯主义,从民主到专制等无一例外地进行过批判。他这种毫不顾忌地斥责他人的尖苛性格,使他遭致很多人对他的非难。 帕累托的社会精英理

4、论为法西斯分子所推崇,当意大利法西斯上台后,他倍受青睐,1922年出任意大利政府驻国联代表,1923年被任命为意大利王国参议员,并于当年8月19日死于塞利涅。 帕累托一生著述颇多,他先后发表的著作有:社会主义体制(1902)、政治经济学手册(1907)、伦理主义的神话和不朽文学 (1911)、 普通社会学 (1916)、 事实与理论(1920)、民主制的变革(1921)。,二、帕累托社会学的重要理论范畴,帕累托认为,人是一种无理性的、但又能理性思维的动物;人很少合乎逻辑地行事,但又总希望他人相信其行为是合乎逻辑的。 帕累托认为经济学与社会学的不同就在于,经济学主要研究人们的逻辑行为,而社会学则

5、主要研究人们的非逻辑行为。他通过对非逻辑行为的逻辑分析,提出了剩遗物和派生物的概念。 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重点研究的就是人的非逻辑行为。把握非逻辑行为对理解帕累托的社会学思想体系至关重要,剩遗物和派生物概念是帕累托用来分析非逻辑行为的重要理论工具。,1、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帕累托把人类社会活动分为“逻辑的“和“非逻辑的”两种。 头脑中手段与目的与在客观上的手段与目的存在着一致性,这种行为在帕累托看来是典型的合乎逻辑的行为。 逻辑的行为就是指在主观上和客观上将手段与目的合理地联系在一起的行为。凡是符合这标准的都属于逻辑行为,反之都是非逻辑行为。帕累托特别指出非逻辑行为并不意味着是反逻辑的行为。

6、非逻辑行为是帕累托社会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出发点,社会学研究就要从这个基本点出发,自觉地放弃把人类行为看作逻辑行为的思想。他把非逻辑行为分为四类: (1)在主观和实际上手段与目的都没有联系在一起的行为(无关)。帕累托认为这一类非逻辑行为,除了一些出于礼貌和习惯不得已的行为而外,这类行为是极为少见的,因为“人们有一种非常明显的倾向,总要把自己的行为涂上逻辑的光泽”。 (2)行为与引起的结果之间没有逻辑上的联系,但行为者却误以为他采用的手段能够引出他所希望的结果(误解)。如祭天求雨、拜神解难等一些宗教仪式或迷信活动就属于这一类。属于这一类的非逻辑行为事例很多,枚不胜举。凡是行为者个人并不知道现象之间的

7、真正客观联系,而主观上将手段与目的虚幻地联系起来的,都表现为这种类型。这种类型的行为的手段与目的没有实在的联系。,(3)行为的手段与其客观结果有逻辑的联系,但行为者在主观上并不曾知或想象过这种联系(断裂)。一些生理反应便属此种类型,如:某一粒灰尘在刹那间落入人的眼睛里时的闭眼动作,客观上是合乎逻辑的,可是我们征完成闭眼动作时不曾有过关于我们运用的闭眼(手段)和要达到的目的(防止尘粒)之间有何关系的意识,这是一种不由自主的人的本能行为。本能行为的反应常常是适当的,但是没有逻辑的,即事先没有思想准备和意识到。 (4)行为结果与所运用的手段之间有逻辑的联系,但结果并不符合行为者的主观愿望(偏差)。帕

8、累托以无产阶级革命为例,他说,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是为了人民自由,但无产阶级一旦运用暴力取得革命胜利,他们又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迫使着建立一种社会主义专制制度。这里在行为与结果有逻辑联系,但无产阶级希望达到的民主自由的目的却无法通过他们运用的手段(无产阶级革命)来实现。他认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事与愿违。另如,降低成本是为了得到更大利润,可是这一举动的结果又无意中导致价格下降的后果。,非逻辑的行为并不一定意味着是反逻辑的,非逻辑的行为后果只是最终无法达预期的目的而已。 帕累托认为,人们所做的许多事情从行为者本人的角度看来是合乎逻辑的,这里所说的“逻辑”是指行动者本人的心智逻辑或主观逻辑,而不是客观

9、实在的逻辑。 通常为自己行为辩护的理由(主观逻辑)是经不起推敲的,在程序上本末倒置:先有行为,后找理由为其行为的正确性进行论证。 一般人很容易受这种思维程序的欺骗。比如说,要使人们接受奴隶制社会制度,就在这种制度前面冠以自由的美名;要使人们接受计划经济制度,就千方百计地让人相信,计划经济可以解决一切社会经济弊端。 帕累托是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来考察手段与目的之间客观和主观关系的一致性。逻辑行为就是行为者思考过他想做的事情和他要达到的目的的联系,这种逻辑推理成了行动者的行为动机。反之,为逻辑推理以外的精神状态所支配的行为就是一种非逻辑行为。 帕累托试图用逻辑的手段来研究非逻辑行为。其研究非逻辑行为的

10、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效益,而是为了寻求真理。在杜尔克姆看来,社会学如果不能为改善社会作出贡献,社会学的研究就失去了意义,而帕累托则认为这种命题混淆了科学目标与行为目标两者之间的界限。,2、剩遗物和派生物,(1)概念的提出 在分析和研究大量的非逻辑行为过程中,他发现变幻多端的感情或感情冲动的背后常常隐藏着某种稳定不变的东西。 比如说,在各种不同的文明中,人们倾向于在数字、日期、地点与或环境之间赋予某种吉利或不吉利的象征含义,这几乎成了不变的情感。 而在这其中可变的部分是,人们在各种情况下都为论证它们之间存在这种或那种关系提出种种理由。 帕累托把这种不变的因素叫做“剩遗物”,把那些可变的部分称作“派生

11、物”。,(2)剩遗物(Residues) 该词在化学词汇中表尔“余渣”或“沉淀物”的意思。帕累托借用这个词是想要强调和表示情感中具有的稳定性和不易变化的部分。 帕累托有时认为,剩遗物和情感是混为一体的。一方面,剩遗物比情感更接近行为或表现,因为人们可以通过对行为或表现的分析来发现剩遗物;另一方面,剩遗物又不是具体的现实,只是观察者为了解释现象而创造的分析概念。 剩遗物是情感和本能的表现,帕累托把社会学家追溯的剩遗物比照语言学家追溯的词根。剩遗物是大量行为或表现的共同根源,与语言学家发现的词根有同样的抽象性质。 词根不是具体的成分,但也不是虚构的东西,它有助于理解词汇的含义。正是这种比照,帕累托

12、把剩遗物的对应概念取名为派生物。,帕累托区分了六种剩遗物: 组合的本能:聪颖的创造力,狡诈的心智和想象力,组合相似或对立物的本能。(组合本能的社会价值:不断建立新联系,推动变革) 组合体的持久性:顽强地、持久地维持和捍卫现状和传统的情感。(功能:阻止现存联合体的分裂,维持现状) 组合和组合体持久性的情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观测。人道主义(对不公正、不平等的反映)哲学的兴起通常就是组合情感上升、组合体持久性情感下降的典型情况;宗教的复活则一般是组合情感的衰落、组合体持久性情感兴旺的表现。 行动的本能;通过外部行为表达感情的需要。 社会性:与社会有关的剩遗物,即渴望有所归属和被接纳、关心社会生活和形成

13、社会凝聚力的情感。(集体主义,团体生活,保守性) 个人的完整性:指物质利益上的个人主义感情和自我实现的渴望。(个人主义,主体自主性,革新或进步) 性本能:满足性欲望的剩遗物。,(3)派生物(Derivations): 派生物是指意识形态、信仰和理论之类的东西。帕累托用这个词是为了强调它们的“衍生性”、第二位性,来源于人类情绪的性质。 派生物是相对易变的成分,是剩遗物的证明物,是辩护性理论,如宗教、民主、社会主义等等,都是一种信仰,是口头表示行为的可变因素。 派生物是人们为了理性地说明其行为,为了求得大众情绪的支持而发表的意见、观点,或提出的思想、信念,信奉的哲学或杜撰的故事。 帕累托把派生物分

14、为四类: “简单肯定”,即由绝对真理、公理,或定理组成的论点; “权威论据”,引用权威者的话来证明其正确性的判断; “原则”,靠通行的规范和感觉组成的论据; “口头论据”,纯粹用语言表达的证言,没有任何客观依据的东西,如某些形逻辑的诡辩。,帕累托强调指出,派生物在逻辑上站不住脚丝毫不会削弱其社会意义,不会降低它对整个社会和某些行为者的价值。如神学、神学学说虽然不符合现实,然而它依然具有相当大的社会影响。 帕累托就说过,说服听众和读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无休止地重复同一件事情。 “重复,尽管它没有半点逻辑一经验的价值,但比最好的逻辑一经验论证更为有效。重复尤其能影响感情,改变剩遗物,而逻辑一经验

15、的论证只能影响理性。” 是否合乎理性,是否合乎逻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人一种在作推理的印象。 在实际社会中,派生物常用来掩盖社会的真实面目。每一个政府都在赞美民主,但真正民主的政府很少。许多国家都举行选举,但人民开始就没有推荐候选人的真正权力。帕累托的派生物理论对揭露政治领域中的虚伪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贡献,但也被法西斯主义者滥用。,三、帕累托关于社会精英和社会系统的思想,1、精英和精英循环理论,异质或异质性的概念在帕累托的社会学思想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用于对社会人群属性和社会地位的分析。 在帕累托看来,任何社会中,都有占统治地位的少数人和被统治的广大群众之分。帕累托的异质或异质性概念所指的就是这

16、种不同。 这一概念有时也用来表示同一个群体如统治精英层中的差异。帕累托把少数统治者称为精英,把广大被统治者称为群众。在帕累托的社会学中,群众与精英的划分是认识和说明社会的前提,具有决定性意义。 帕累托关于精英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是指社会精英的全部,不分性质和类别;狭义的精英是指处于统治地位的少数人。 广义精英指那些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里取得了突出成绩或冒尖的人,如那些能嫌百万法郎的人,研究尖端科学的科学家,到处行骗又善于逃脱法律惩罚的狡猾骗子,著名的诗人、棋手和运动员,丐帮的帮主等等。 无论所干的事情是好是坏,只要他在本行业内出类拔萃或创了记录,帕累托就将其划为精英行列。换言之,杀一个人而被判处死刑的入在帕累托眼里算不上是精英,而杀了上千个人成了“杀人魔王”时就可列入“精英”行列。帕累托认为这样定义是客观的,不偏不倚的。精英是在生存竞争中得到了高分的人,在社会存在的赌博中交了好运的。,狭义的精英是指少数统治者,他们制定政府的政策,作出重大决定。帕累托就把在社会中生活的人群分为两个阶层:一是低级阶层,或称下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