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总规划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662920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8.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部县总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南部县总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南部县总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南部县总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南部县总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部县总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部县总规划(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部县总体规划修编构思目 录第一部分、规划修编相关要素分析2一、原规划剖析2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背景分析4三、发展条件分析6四、发展策略及对策分析9第二部份、县域村镇体系规划15一、县域生产力布局15二、县域交通系统布局16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7第三部分、中心城市规划18一、南部县城城市性质的确定18二、城市规模及规划年限19三、城市发展方向的确定19四、中心城区发展思路及策略:21五、城市功能布局结构形态23六、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25第四部分、新“五城”建筑全面启动26南部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构思第一部分 规划修编相关要素分析一、原规划剖析 (一)原规划要点1、城市性质:南充市一级中心城市

2、,以重点发展商贸、轻工为主的山水园林城市。2、城市人口及用地规模:近期:人口为30万人,用地15.19k,人均62.17远期:人口为40万,用地达35.02 k,人均83.39远景:人口为80万人,用地达60 k,人均1003、形态布局结构:“一轴、两片、三心、四区”的功能结构。一轴:嘉陵江生态轴两片:主城片区和江东片区三心:城市新区中心、老城传统商业中心和江东组团中心四区:2个工业产业区、一个仓储区、一个风景区。4、城市发展方向:北延、西拓、南进、东补 北延向北延伸至五面山脚下,濠口村和江东岸的长滩河一线,与红岩子风景区的满福坝景区内的农民新村及旅游服务设施相呼应,交融发展。 西拓因兰渝铁路

3、和高速公路均在县城西端由北至南通过,加之西向用地情况良好,无不良地质灾害,地势较平坦,故此区有很强的吸引力。将兰渝铁路“97规划”中的位置向西移至金星镇大刀山后梁家湾黑石崖一线,以拓出大片可建设用地。在此重点发展公共设施和居住。 南进将唐巴公路向南移,大幅度向南进军至枣儿。在此重点发展工业。 东补河东镇在原基础上适当扩充,东至河东收费站,北达长滩河北侧,此区主要进行自身完善。5、生产力布局:以县城为中心形成一主、两副的生产力轴线。6、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等级结构:一级中心城市:南隆镇;二级片区中心城镇:升钟、东坝、伏虎;三级区级重点城镇:建兴、定水、楠木、王家、盘龙、大坪等6个城镇 其余

4、建制镇为四级,乡镇为五级,中心村为六级。(2)城镇空间结构:以县城南隆镇为极核,以定水、建兴、伏虎、升钟、楠木、王家为发展极点,主要交通为轴线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镇空间结构。(二)原规划剖析1、原规划的长处及优点城市规划区范围的确定及城市空间发展政策规划的制定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上版规划制定的规划范围在维持远景发展用地,城市生态格局以及农副产品基地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城市规划理念、指导方针以及规划重点具有远瞻性:以 “经营城市的观点,深化土地经济分析,树立土地价值观念,以级差地租为指导,优化城市土地利用和用地布局”的指导思想在城市功能分区及旧城的更新与新城的建设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原规划

5、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1)上版总体规划缺少总体城市设计的内容,城市各景点、开敞空间、城市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景观元素整合不够充分,“山水格局”不能充分的显现。(2)在区域分析上,虽将南部县定位为南充市二级中心城市,但未从川东北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圈的角度对南部的产业布局进行研究和定位。(3)在 “嘉陵江” 生态轴的开发利用方面,缺少具体的措施。(4)对城市规划区内的远景城市空间形态提出了“主城区+组团”的发展模式,但缺少进一步深化,没有明确提出城市远景具体的空间布局结构形态。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背景分析1、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工业向内地转移的趋势给南部带来了发展第二产业的良好机会;招商和县

6、内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给南部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2、成渝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的研究、中国成渝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立,给成渝经济圈注入了蓬勃生机与活力;兰渝铁路、兰渝高速公路的建设给川东北地区融入成渝经济圈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因此,位于成渝经济圈中部的南充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南部地处南充北部区域,生产力布局、城镇体系结构必将发生重大的调整。3、兰渝铁路、兰渝高速公路、南巴高速公路的规划和即将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南充市的产业布局和城镇体系,市域经济及城镇发展轴线将进行重新组合和构建:由原来沿达成铁路的东西向主轴演变为沿兰渝高速(铁路)及沿达成铁路的“十字”型发展主轴,且沿兰渝高速

7、(铁路)的发展主轴将更为重要和突出,该主轴从南部县域南北通过,并途经县城西侧。南部、阆中、仪陇以各自的优势形成了南充北部“金三角”,南部以其工业的强劲力和特色生态旅游在该“金三角”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阆中(古城游)、仪陇(天然气资源)形成了互补的区域经济格局。这将导致南部县城产业布局及县城空间布局结构形态发展重大变化,因此,需对县域生产力布局及县城定性,规模及空间布局重新进行审视和思考。4、南部县城人口及用地增长速度已明显超过原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发展速度和规模,尤其随着行政中心西移等变化因素,县城的用地布局,路网结构及县域的城镇等级结构、规模结构和职能结构都有待优化完善。5、在“工业强省、

8、工业强县”及工业向园区集中的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借沿海地区加工业逐步向内地转移的机会,南部不失时机地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内部企业结构调整升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河西工业集中区和河东科技工业园区初具规模,不仅使县城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也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三、发展条件分析(一)优势条件分析1、区位优势(1)宏观区位优势:南部地处成渝经济圈、中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成渝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形成两条东西向发展轴线:成都遂宁南充重庆发展轴(成渝北线);成都资阳内江重庆发展轴(成渝南线)。南部位于成渝北线上,随着成渝中部地区的崛起南部将成为成渝城镇群北部区域的重要极核。(2)中观区位

9、优势:南部地处嘉陵江生态旅游发展轴及即将形成的南充市南北向产业发展轴线上,是南充市域二级中心城市和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兰渝高速与嘉陵江平行自南充市域由南向北通过,兰渝高速沿线为产业发展轴,嘉陵江沿岸为旅游发展轴,两轴线共同构成南充综合发展轴,南部处于该轴线北部,中观区位优势十分突出。(3)交通优势:兰渝铁路在南部建有客、货运站,兰渝高速,南巴高速在南充“T”字交叉,兰渝高速及兰渝铁路将使南部起到一定区域内的交通枢纽作用。2、政策优势(1)国家宏观产业政策调整:沿海发达地区加工工业逐步向内地转移,有利于南部工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点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2)西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南巴高速

10、、兰渝高速公路和兰渝铁路的建成,有利于南部对外联系的改善,消除县域东南部发展瓶颈,强化南部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3)四川扩权强县政策:南部是四川省27个扩权强县之一,享有经济管理相对独立的权限等政策,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行政效率,为其发展带来了更多的自主权。3、周边区域比较优势(1)仪陇:天然气资源、旅游资源、资金、政策、等方面的优势, 但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缺乏,不利于工业的规模发展。(2)阆中:旅游资源好、经济基础好;但是交通不如南部方便,且古城保护也将限制工业的发展。(3)西充:交通便利,但水资源缺乏,不利于工业规模发展。(4)南部:具有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用地条件好、水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

11、好,且位于南充阆中古城游、川东将帅故里及红色旅游、嘉陵江生态游三条旅游线上,突出错位发展和区域协调的发展思路,其区域职能应突出第二产业和旅游业。4、资源优势(1)经济优势:近几年内,全县GDP总值位居全市第二,增长速度第一,经济发展保持强劲势头。(2)原材料优势:境内农产品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县城形成了以纺织、食品、酿造为主的工业体系。(3)生态资源优势:南部县是全国绿化文化先进县,县域生态环境好,绿化覆盖率高;尤以升钟水库、红岩子风景区、嘉陵江流域、西河流域最为突出,为构建以“生态”为主题的特色旅游提供了先决条件。(二)不利条件1、产业层次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民营经济经营型

12、多,生产型少,粗放型多,缺乏核心企业;民营企业普遍产品老化、单一,适应市场能力差,专业化、协作化水平不高,经营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少,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低。2、南部县人口众多,给县域经济发展增加了巨大压力,土地后备资源极为有限,这种人地矛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巨大阻力。3、县域科技力量薄弱,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加之发展资金严重短缺,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增长机制尚未形成。4、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较低。城镇化密切相关的工业经济薄弱,城镇化动力机制不足。另外,易地城镇化现象普遍,且数量较大,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可以富民,但不能强县。(三)结论南部区域地位的提升,区位优势的凸现,将成为成

13、渝城镇群北部区域的重要极核;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突出自身资源优势和固有的自然环境特色,强调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加工工业及休闲旅游业,突出“生态”特色,打造南部独具特色的生态工业、生态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工业、农业、旅游业三者以“生态”为特色相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四、发展策略及对策分析1、积极融入成渝城镇组群,提升南部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1)成渝城镇组群北部区域重要极核的构建:借助城际轨道列车连通成都、遂宁(南充)、重庆的区域基础设施,将南充与遂宁两市合并打造成渝中部地区双核枢纽,以遂宁市为“锚固点”,使“遂、南城镇组群”融入成渝经济走廊,以提高南充在成渝镇组群中的地位;

14、借助兰渝铁路、兰渝高速、南巴高速公路的带动,使南部融入“遂、南城镇组群”,随着成渝城镇族群中部区域的崛起,南部在成渝城镇组群北部区域重要极核的地位将凸显出来。(2)南充市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构建:在成渝城镇群中,南部位于成都向东出川二通道与兰渝高速(铁路)交汇处,是成渝北轴线上的重要极点,是即将形成的市域生产力布局北部区域重要的一极,其作为南充市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越来越明显。2、重大基础设施对城镇发展的影响(1)南充生产力纵向延伸,“一区”变“两极”高速公路、铁路的修建将促进北部资源的开发、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南部(工业)、阆中(旅游)、仪陇(天然气开发)共同形成北部的发展极核。南充的生产

15、力布局也由“一区(南充城区)、一江(嘉陵江)、两线(达成铁路、成渝高速)”变为“一江(嘉陵江)、两极(南充城区为一极;阆中、仪陇、南部共同形成的一极)三线(兰渝铁路、兰渝高速共同构成一线,达成铁路为一线;南巴高速公路为一线)”。(2)消除县域东南及西北部交通死角兰渝、南巴高速的兴建,县域内多处高速公路出入口的确立,县域北部交通轴线的规划解决了两片区交通瓶颈的问题,加强了两片区与外部之间的联系,消除了两片区长期以来交通死角的问题。(3)强化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的联系高速公路的修建必然加强中心城区与沿线城镇之间的联系,使得中心城区流马、中心城区东坝、中心城区铁佛塘、中心城区楠木、中心城区阆中、中心城区定水之间的联系大大加强;建议南巴高速公路在楠木增设出入口以带动河东科技工业区的发展。另外,主城区与各城市组团之间应加强联系,形成主城区外围快速交通,再通过与周边城镇的放射交通联系,从而加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城市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应,使其成为川东北经济圈中的重要极核。(4)促使生产力轴线的横向延伸通过中心城区与外部联系分析,上版规划确定的生产力将在建兴处进行横向延伸,延伸至流马、东坝、铁佛塘至仪陇新政。(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