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片湘江北去有感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9661642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影片湘江北去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观影片湘江北去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观影片湘江北去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影片湘江北去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影片湘江北去有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影片湘江北去有感主旋律电影蓬勃,百位明星加盟的建党伟业首当其冲,而此部湘江北去没有此番大气,却也在那波澜壮阔的年代里将镜头对准了特定地域的一群特定的对象。湘江北去这部红色经典影讲述了1918年中华大地军阀割据乱象丛生之时,毛泽东、萧子升和彭煌等年轻人怀抱救国理想,踏上不同的救国道路的故事。并将把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青年毛泽东与何叔衡、蔡和森等革命密友之间的友谊搬上大银幕。故事的主人公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而故事的主题就聚焦于他们上下求索、探寻救国救民的历程之上。影片中除了描绘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老一批爱国志士,更将镜头对准了那群热血青年身上。在不断探寻过程中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

2、百花齐放,影片也肯定了这些年轻人为救国救民而选择的其他路线。“孩儿励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归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每次想起革命先烈为救国图存奔走相告,苦心探索时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正值青年的伟人们开始探寻一条救国之道,萧子升等一批爱国青年赴法求学,当时的毛泽东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并在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13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相聚一起,一个决定中国以后走向的政党就此宣布成立。片中年轻的毛泽东做过很多短工,最让我感动的是陈独秀在讲述自己的理论时,身为清洁工的毛泽东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陈独秀没有生气,与他认真交流了思想。那时候毛泽东并不出名,作为一

3、名底层的青年,能够在这些泰斗面前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理论,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他不管自己力量多么微小,始终都努力的在奋斗。还有一个片段是萧子升从德国留学回来时,知道毛泽东主张的是武装革命道理,与当初的信仰有一定的抵触,但他选择了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他说这种和平的方式即使不能实现也要坚持下去。无论哪种道路和方式,无论对还是不对,都是每个人的选择,我佩服萧子升在信仰下产生的那种坚持。说起主旋律电影,大家的印象可能是比较枯燥,乏味,看不下去的。但湘江北去让我非常喜欢。其中有苦有笑,有感动,有反思,有感恩,有怀念。影片从开头到结束都充满热血和激情,毛泽东、肖子升、蔡和森等一帮湖南热血青年一同去北京勤工

4、俭学筹备赴法之事、毛泽东激荡文字,指点江山,看得心里热血沸腾。它并没有和其他主旋律电影一样沦于说教,而是展现出老一辈革命家年轻时的热血和激扬,谋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电影结束语毛泽东和何叔衡赴上海出席“一大”的游轮上,这段故事更像是传奇的前传。一条江和一个国家青春的记忆。一群将改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视为己任的热血青年,一部关于对理想、信仰的追求与迷茫的青春励志片,一位被亿万人民神化了的伟人终于走进了荧幕,就像我们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那么的让人感动。这是为了纪念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电影,但我却不想过分强调那时那些鲜明的人物们,他们无疑是任何时代的主角。历史的滚滚洪流带走了许多我们无法再触及的东西,但他们曾发生过,我们将会从字里行间慢慢体会。时代在向前,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无需像他们当时那样每时每刻都生活在战战兢兢之中,但是先辈们留下的革命精神永远都刻在我们心中。正值风华正茂的我们,是否也应像我们的革命前辈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不畏强险、不惧阻挠、勇于思索的精神呢?这部电影时时警醒着我,要找到自己人生真正的目标,只有勤勤恳恳,用自己脚踏实地的行动来靠近党组织,学习党的历史和理论,来武装和充实自己,才能建立更为崇高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要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为国家的繁荣和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党和国家奋斗一生,奉献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