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a潭西小丘记》鉴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655862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钴a潭西小丘记》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钴a潭西小丘记》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钴a潭西小丘记》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钴a潭西小丘记》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钴a潭西小丘记》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钴a潭西小丘记》鉴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钴a潭西小丘记鉴赏 八记写到第三篇,柳宗元心神飘了起来,文笔开始生花了。 开篇两个“得”字,有意外收获的味道。被贬之后,柳宗元内心里是承认自己有过失的,流露在文笔间就是不易察觉的自嘲自责,这在愚溪诗序全文和始得西山宴游记的首句当中可以找到佐证。他也许认定自己不配享有山川如此之馈赠,如今意外“得”容身的西山,又得安神的钴镯潭,没有借口不感谢永州温情满目的山水了。 柳氏用与钴?a潭记相似的笔法叙述了他购买这个小丘与改造其面貌的过程。这个小丘又是一块“弃地”,正如作者是被主流社会抛弃了的人一样。景与人同病柑除,天与人在这里合一了。于是“皆大喜”,作者又一次陶醉在永州山水的温情相知当中。他与同伴一把火

2、烧掉恶木秽草,也多少烧去了心头一点点晦气。在满目生机的自然山水中,作者耳目心神纷然与之呼应,全身心投入到了这块“弃地”的怀抱。当年壮志方酬的曹孟德“何以解忧”的千古幽思,已经被谪居永州的柳宗元消解,融化烦恼的良方就是眼前脚下这“悠然而虚”“渊然而静”的“弃地”。 接下来的笔头可就流泻出怨气来了,“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这句话初一看,是说这样的好地方没有人到过,而我接连遇到,简直应接不暇,怎不快乐!再一琢磨,这话怎么不是滋味。想一想永州八记的基调都是抑郁幽冷的,本文结尾也是“既悲丘之不遇,又悲己之不遇;丘虽见弃于世人,尚可碰到知音的赏识,可自己竟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相比

3、之下,不是人的遭遇更惨于丘吗?”(尚永亮先生语)前面已经说过,此地真实面貌未必美好如柳文所写,此地多年来贱价出卖都卖不掉,农夫渔父尚且过而陋之,该是多么不起眼的所在。那么作者笔下的小丘为什么会这么美好呢?显然柳宗元是在故作姿态这里多好啊!你们把我赶到这里来,你们以为这里只是荒山野岭,你们自以为剥夺了我在烟柳如丝的京城长安的美好生活,我就完蛋了?告诉你们,我这里好得很!你们夺走的那些我不稀得要。当然这几句话有些东北风拉场戏里泼妇骂邻的味儿,好像放到柳宗元这儿,人们有些不好接受。“我跟你讲”,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族心态,这是普遍存在的人之常情,柳宗元也是有血有肉的正常人,说一两句气话反话也是可能

4、的。黎巴嫩的纪伯伦写的那本书不就叫“泪与笑”吗?含泪的笑是最能让观者心灵颤动的。 以上析神,现在说形。钴?a潭西小丘记是八记中行文技巧运用比较明显的一篇,本文有三处斧凿之痕不显斧凿之功尽显的妙笔。 一是首段绘奇石如兽的两句,小丘奇在石头的造型上。“其?羧幌嗬鄱?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绘生动之形的笔,缘自乐于欣赏之心和长于审美之眼。我们从柳宗元笔下读到了这画面感极强的文字,自然神往于其地其景。理性地想想,也许我们亲自去访问之后会一无所获,看不出那些石头像牛似马如熊罴,因为我们没有柳氏的捕捉能力,达不到他的审美水平。鸢飞之心没有柳氏清澈的眼。 二在次段“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这里。这三个短句就是三个并列在一起的主谓短语,既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又是妙境迭出的排比句,从中我们不得不钦佩柳氏处逆境而追寻美、再现美的美好心灵,不随环境的恶化而改变消逝的执著与从容。 第三处是其后“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潜潜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运笔似行云,行文如流水。作者的笔到这儿都写“飞”了。其他如“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这样工整的句子在一篇短文中大量涌现,使得文章语言整散结合,读来确实让人“心旌摇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