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1课时&amp#183;化学国鲁版九上-课课练.pdf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69643361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1课时&amp#183;化学国鲁版九上-课课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1课时&amp#183;化学国鲁版九上-课课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1课时&amp#183;化学国鲁版九上-课课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1课时&amp#183;化学国鲁版九上-课课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1课时&amp#183;化学国鲁版九上-课课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1课时&amp#183;化学国鲁版九上-课课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1课时&amp#183;化学国鲁版九上-课课练.pdf(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九年级化学( 上) 8 0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1课 时 1.解释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2.列举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3.说出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4.识别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和原理。 开心预习梳理, 轻松搞定基础。 1.大自然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有 、 等, 消耗二氧化 碳的途径主要有 。 2.科学家普遍认为,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 , 从而使两极冰川融 化, 海平面升高, 海水上涨, 许多沿海城市、 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危险。 这就是所谓的“ 效应” 。 3 .实验室常用 和 ( 或 , 主要成分都是 ) 反应来制取二

2、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重难疑点, 一网打尽。 4 .下列过程中没有二氧化碳生成的是( ) 。 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C .汽车排放的尾气D .煤的燃烧 5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液体药品是( ) 。 A .稀硫酸B .稀盐酸C .浓盐酸D .澄清石灰水 6 .下列各组物质中, 适用于实验室制取C O2的是( ) 。 A .石灰石与稀盐酸B .大理石与硫酸 C .碳酸钠与盐酸D .碳酸钠与硫酸 7 .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的化学仪器是( ) 。 A .导管B .集气瓶C .酒精灯D .锥形瓶 8.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O2、C 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3、A.产生气体的反应类型相同B.产生气体的发生装置可以相同 C.收集气体的装置及方法可以相同D.都可以不用酒精灯 9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 ) 。 A .排水法B .向上排空气法 C .向下排空气法D .向下排水法 1 0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 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 A .先加稀盐酸, 后加石灰石B .先加石灰石, 后加稀硫酸 文章, 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 ( 三国魏) 曹丕 8 1 C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后装药品D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看是否收集满 1 1 .随着经济的发展, 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 1) 煤、 和 常称为化石燃料。 ( 2

4、) 燃煤发电时, 将煤块粉碎成煤粉, 其目的是 。 ( 3) 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减少它的 排放, 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 转 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 “ 绿色化学” 的特点之一是“ 零排放” 。一定条件下, 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 比例反应, 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 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 “ 零排放” , 这种产物是 ( 填字母, 下同) 。 A.甲醇(CH4O)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D.乙酸(C2H4O2) ( 5) 下列措施中,

5、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 增大植被面积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循环使用 1 2 .有人设计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 如下图) , 哪种是正确的? 哪种是错误 的? 为什么? 源于教材, 宽于教材, 举一反三显身手。 1 3 .地球表面大气中C O2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 ) 。 A .产生温室效应B .产生酸雨 C .破坏臭氧层D .有毒害作用 1 4. 2 0 1 0年1月第二届“ 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 在广东举行。低碳经济以低 能耗、 低排放、 低污染为基础, 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下列 说

6、法中, 不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大量排放, 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B.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大气中C O2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C.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实现低碳排放的有效措施 九年级化学( 上) 8 2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符合“ 低碳经济” 的理念 1 5 .检验一种气体是否是C O2的可靠方法是( ) 。 A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B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看火焰是否熄灭 C .检验该气体的密度是否比空气的密度大 D .通入水中看其溶解性 1 6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按要求装配好仪器;向漏 斗中注入稀盐酸;向广口

7、瓶中装入大理石;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正确的操 作顺序是( ) 。 A . B . C . D . 1 7 .农业科技人员曾向农民建议, 在利用温室生长农作物时, 可向温室内定期施放适量的 C O2, 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 1) 为什么增加C O2含量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说明原因: 。 ( 2) 可采用什么化学物质来增加C O2的含量?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3) 施放C O2时, 盛药品的塑料桶悬挂在高处的原因是 。 ( 4) 无限增加大棚里的C O2含量行吗? 说明理由: 。 1 8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 1) 用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产生气体应选用 ( 填

8、序号, 下同) 。 ( 2) 加热固体产生气体应选用 ; 收集难溶性气体应选用 ; 收集常温下 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应选 ; 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应选 。 ( 3)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 ; B装置中长颈漏斗末端应伸至液面以下, 防止 ; 伸进D、E中的导管均应接近集气瓶底部, 是为了 。 ( 4) 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 ( 填字母, 下同) 和 。 1 2 -9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1课 时 1 .清除可燃物 隔绝氧气( 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 火点以下 2 .可燃物 氧气( 或空气) 最低 着火点 3 .氧气 发光 发热 氧化 4. B

9、5. B 6.(1) 隔绝空气( 或氧气) ( 2) 使温度降到石蜡的着火点以下 ( 3) 清除可燃物 7.温度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 没与氧气接触 用导 管向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或空气) 8 .前者是因为铜丝吸热使蜡烛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后者热铜丝不吸热, 所以蜡烛可以正常燃烧 9 .火焰慢慢熄灭 温度下降, 低于松节油的着火点 1 0. B 1 1. C 1 2. B 1 3.可燃物 温度达到木船的着火点 木船与氧气接触 1 4 . 序 号现 象结 论 实验1 木条 燃 烧, 玻 璃 棒 不 燃烧 燃 烧 需 要 可 燃物 实验2 罩 玻 璃 杯 的 蜡 烛 熄 灭, 不 罩 玻 璃 杯

10、 的 蜡 烛正常燃烧 燃烧需要和氧 气接触 实验3 小木 条 很 容 易 燃 烧, 煤块很难点燃 燃烧要达到可 燃物的着火点 第2课 时 1 .黑烟 黑烟 氧气 乙炔+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2 .氧气的浓度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 .有限空间 热 急剧膨胀 可燃性气体 可燃性 微粒 4. C 5. D 6. D 7. C 8. D 9.(1) 油罐内汽油泄漏后与空气中的氧分子充分接 触, 由于附近的摩托车发动产生明火, 引燃了汽油, 所以立即着火爆炸 (2) 为了进一步降低油罐的温 度, 使其明显低于汽油的着火点, 防止汽油重新燃 烧发生爆炸 (3)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

11、1 0. D 1 1. D 1 2.A 1 3.(1) 可燃性 (2)密度比空气小 无污染, 没 有可燃性, 较安全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1课 时 1 .煤 石油 天然气 不可 氢气 2 .硫 氮 二氧化硫 氮的氧化物 3.使用的否安全 是否易于点燃 是否易储存和运 输( 答案合理均可) 4.A 5. C 6. B 7. D 8. CH4+2 O2 点燃C O 2+2 H2O 2 C O+O2 点燃2 C O 2 有毒 氢气 9. B 1 0. B 1 1. D 1 2. D 1 3. C 1 4.煤 石油 天然气 生物遗骸 1 5.沸点 无 物理 1 6 .(1)CH4+2 O2 点燃C

12、 O 2+2 H2O ( 2) (3) 化学 电 第2课 时 1 .汽油 航空煤油 柴油 塑料 橡胶 合 成纤 维 医药 农药 染料 工业的血液 2 .煤的气化 煤的焦化 煤的液化 化学 焦炭 煤焦油 焦炉气 3. B 4. C 5.A 6. D 7. B 8. D 9. C 1 0.煤气、 天然气等 汽油、 柴油 可燃冰 1 1.一氧化碳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氮的氧化物 含铅物质 1 2. C 1 3. C 1 4. D 1 5. D 1 6.(1)CH4+2 O2 点燃C O 2+2 H2O ( 2) 减小 空气 ( 3) 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 而丁烷的密度比空气大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

13、碳 第1课 时 1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植物的光 合作用 2 .全球变暖 温室 3 .稀盐酸 大理石 石灰石 碳酸钙 C a C O3+2 HC lC a C l2+C O2+H2O 4.A 5. B 6.A 7. C 8.A 9. B 1 0. C 1 1 .(1) 石油 天然气 ( 2) 增大与氧气( 或空气) 的接触面积, 使煤燃烧更 充分 ( 3)C O2+4 H2 催化剂 CH4+2 H2O ( 4)B (5)B、C 1 2 .图(2) 完全正确, 因为简易装置的长颈漏斗下端要 1 2 -1 0 伸入液面以下, 防止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 所 以图( 3) 错误。导

14、气管管口伸出橡皮塞不能太多, 更不能伸到液面以下, 这样有利于二氧化碳排出, 所以图( 1) 错误。 1 3.A 1 4. D 1 5.A 1 6.A 1 7.(1) 因为植物光合作用需要C O2 ( 2)C a C O3+2 HC lC a C l2+H2O+C O2 ( 3)C O2的密度比空气大, 悬挂在高处可以使农作 物与C O2充分接触 ( 4) 不行。因为植物还要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 O2, C O2过多, 不利于C O2与O2的循环 1 8.(1)B (2)A C D E (3) 反应产生的水蒸气 冷凝倒流使试管炸裂 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 出 排出瓶中的空气, 以便收集到纯净的气

15、体 ( 4)B D 第2课 时 1 .无 无 气 大 能 不支持 化合 碳酸 红 2 .一般情况下,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也不能支持燃烧, 不能供 给呼 吸。二 氧 化碳 与水 反应:C O2+H2 O H2C O3,碳 酸 不 稳 定 易 分 解:H2C O 3 C O2+H2O。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C O2+ C a(OH) 2H2O+C a C O3。 3. D 4. C 5. D 6.低处蜡烛先灭, 高处蜡烛后灭 密度比空气大, 不 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7.(1) 熄灭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2) 晕倒或死亡 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 (3) 变浑浊 C a(OH)2+C O 2C a

16、 C O3+H2O 8. C 9. C 1 0. C 1 1 .干冰 干冰升华时吸热, 周围空气温度降低, 使空气 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 用作制冷剂 用于人工 降雨 1 2.(1)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 二氧化碳不能供 给呼吸 1 3.(1)试管内形成一段红色水柱 H2O+C O 2H2C O3 (2)试管口处的石 灰水变浑浊 试管内的液面上升 二氧化碳与 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所 以石灰水变浑浊; 由于试管内气体被吸收, 气压减 小, 因此试管内液面上升 第六单元复习课 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与空气( 或氧气) 接触 可燃 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 增大氧气浓度 增大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生成物 反应物 以客观 事实为依据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煤 石油 天然气 温室 石灰石 稀盐酸 C a C O3 +2 H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