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69641914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原创)某森林生态系统植物茂盛,物种繁多且数量相对稳定,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三大功能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时发生了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等过程C该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持离不开来自系统之外的能量D该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只局限于此系统的范围之内D解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A正确;能量在生态系统内部流动时发生了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等过程,B正确;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持离不开来自系统之外的能量例如太阳能,C正确;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D错误。b5E2R

2、GbCAP2如图表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说明该系统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B图中A、B、C获得能量的方法及能量的用途不一定相同C池塘中各种生物之间只有垂直分层现象D在池塘中当B种群数量减少后,C种群数量一定增多,A种群数量一定减少B解析 由题图可知,三种生物的数量发生规律性变化,不能说明该系统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A项错误;由于A、B、C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不能确定,所以A、B、C获得能量的方法及能量的用途不一定相同,B项正确;池塘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既有垂直分层,又有水平分布,C项错误;池塘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当B种群数量减少后,C种群数量

3、不一定增多,A种群数量也不一定减少,D项错误。p1EanqFDPw3如图表示丙种群能量转化过程,下列对图中A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生态系统成分看,是分解者B从生物种类看,既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C从营养结构看,属于最高营养级D从能量转化看,来自粪便的能量不属于丙的同化量C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A生物利用丙种群的遗体残骸和粪便,所以从生态系统成分看,它是分解者,分解者中既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从能量转化看,来自粪便的能量属于丙上一级生物的能量,其未被丙同化,不属于丙的同化量;分解者不能归入任何一个营养级,因为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所以说“A生物属于最高营养级”是错

4、误的。DXDiTa9E3d4(2016潍坊统考)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B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C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完成生态系统碳循环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C解析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A正确;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被生物群落循环反复利用,B正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中的碳转化为有机物的碳,只是碳循环的一步,并没有完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错误;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D正确。RTC

5、rpUDGiT5图a、图b分别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金字塔和某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5PCzVD7HxAA描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最好用图a所示的数量金字塔B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会出现图a所示的金字塔C图b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输入物质和能量,可以自给自足D图b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全在10%20%范围内D解析 描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用能量金字塔是最合适的,因为能量金字塔不会出现倒置的情况,能很好地反应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关系,A错误;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树木,生产者往往体积很大,一个个体包含很多能量,能为较

6、多的消费者提供能量,所以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有可能出现图a所示的情况,B错误;稳定的农田生态系统也需要不断从外界输入太阳能,C错误;图b中第3营养级与第4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90 000100%0.001%,远小于10%,故D正确。jLBHrnAILg6(2016银川联考)下列有关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B可能改变本地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C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D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解析 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环境中,由于无天敌存在,因此在竞争中往往处于优势地位,会导致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同时还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也可能改变本地生物之

7、间的种间关系;一般来说,外来物种入侵不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xHAQX74J0X7生活污水流入水域生态系统,会造成富营养化现象。所以生活污水在排放之前需要经过处理,下列有关处理污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LDAYtRyKfEA用杀菌剂杀死腐生性细菌和腐生性真菌,利于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B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需要物理沉降除去个体比较大的污染物C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需要利用微生物净化处理,除去污水中的有机物D含有重金属的污水可以利用相应的植物来吸收以除掉重金属A解析 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主要通过物理沉降和微生物的净化作用两个过程完成。物理沉降是利用过滤、沉淀等方法除去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中个体

8、比较大的污染物,微生物净化是利用污水中的多种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CO2、H2O等。处理含有重金属的污水,可以利用特殊植物来吸收以除掉污水中的重金属,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Zzz6ZB2Ltk8如图是以微藻为核心的水体生态系统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B水体中微藻数量越多含氧量越高C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微藻和虾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C解析 图中的生物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含分解者,故图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水体中的含氧量多少取决于生产者微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和各种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水体中微藻数量越多含氧量

9、不一定越高,B错误;分析图中食物网可知,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鱼、虾和人共3种,C正确;在单一的一条食物链内部,相邻两营养级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但图中的食物网中,由于虾的食物来源有微藻和足类,故微藻和虾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能不是10%20%,D错误。dvzfvkwMI19图1中的a、b、c和图2中的甲、乙、丙、丁为两个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的生物成分,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之间数量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同化量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rqyn14ZNXI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方向为abcB根据能量流

10、动的特点分析,丙属于第四营养级C若c、丁为植物,常用样方法调查两者的种群密度D甲、乙、丙、丁四个种群构成了一个群落C解析 按图1中曲线峰值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看,能量流动方向为cab,A错误。甲、乙两个种群的同化量之比约为11,不符合10%20%的能量传递效率,故它们应属于同一个营养级,因此丙属于第三营养级,B错误。常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C正确。图2中的生物不包括分解者,甲、乙、丙、丁四个种群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D错误。EmxvxOtOco10(2016昆明基测)如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SixE2yXPq5A该生态系统

11、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80 J/(cm2a)C由A直接流向E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A解析 由图可知A为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B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1002080J/(cm2a),按20%的能量传递效率,则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A正确;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30 J/(cm2a),B错误;由A直接流向E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错误;根据图中信息无法得到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

12、的传递效率,D错误。6ewMyirQFL1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田间释放适量的性引诱剂防治害虫,属于化学防治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是记名计算法C生态农业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解析 在田间释放适量的性引诱剂防治害虫,属于生物防治,A错误;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生态农业可以通过增设、巧设食物链,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从而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C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四种

13、组成成分和食物链(网)的营养结构,D错误。kavU42VRUs12(2016合肥质检)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决定于群落中的生物数量B物质循环是指碳、氢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内循环往复,反复利用C生态系统都必须有能量输入,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存在负反馈调节C解析 食物链主要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和消费者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A错误;物质循环是指碳、氢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反复利用,B错误;生态系统需要源源不断地输

14、入太阳能,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确;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错误。y6v3ALoS8913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表。M2ub6vSTnP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不同处理蒙古栎杨红松白桦未分解叶2.445.944.797.20半分解叶7.209.428.718.23回答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0YujCfmUCw(2)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eUts8ZQVRd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sQsAEJkW5T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的数量和种类,从而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_。GMsIasNXkA解析 (1)蚯蚓能分解土壤中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