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在中国》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634888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4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领域在中国》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公共领域在中国》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公共领域在中国》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公共领域在中国》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公共领域在中国》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领域在中国》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领域在中国》ppt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有没有公共领域?,小组成员:罗欣 陈莹 赵路夷,在中国, 许多学者对公共领域也给予了界定,大致有两种倾向: Point1 公共领域是一种处于公共权力之外与之对立的、 主要由公共舆论和公众意见所构成的领域, 对公共权力的批判性是其最明显的特征; Point2 公共领域是指处于个人官方两者之间, 但又不隶属任何其一的社会领域, 它是一个由官方和平民共同承担、 公开的、 公众主动参与的中间舞台。 涉及到对中国传媒公共领域是否可以生成及存在与否的问题,学界各派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肯定说,许纪霖 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的出现,大致在甲午海战失败到戊戌变法这段时间。 报纸、学堂、学会,层从不穷,形成了公共

2、交往和公众舆论的基本空间。 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以上海为中心 。 在其最初形态上,主要是由学校、报纸和学会组成的,而在某些极端的例子,它们甚至组成了“三位一体“的关系。,- 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形态、功能与自我理解许纪霖 史林 2003年第2期,王迪 在20世纪的成都,茶馆可以说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最为重要公共空间。茶馆的社会角色十分丰富复杂,其功能已远远超出休闲的范围,追求闲逸只是茶馆生活的表面现象。茶馆既是休闲娱乐之地,亦为各种人物无论是精英还是普通民众、富人还是穷人、忙人还是闲人提供了活动舞台。 此时的茶馆已具有多重功能,是市民娱乐消闲和从事商业以及社会政治活动的公共活动空间,甚至经常

3、成为社会生活和地方政治的中心。,- 茶馆、茶房与茶客近代中国城市的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一个微观考察2005华东师大思与文演讲,肯定说基本观点:,在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公共领域已悄然发生并发育着,并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 虚拟现实技术是在信息意义上对实体属性的实现,为现实公共领域提供了虚拟论域平台。 - 国内学界关于公共领域研究的综述石登 新闻世界 2011年第8期 299-300,肯定说基本观点:,在政治权力和商业化的双重挤压下艰难生存的公共领域,随着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找到了新的对话平台。互联网凭借其强大的搜索、超链接手段提高了媒介载体的民主性。它打破了

4、人类交际、对话活动受到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谁都可以在同一时间进入公共领域,在同一时间内获得同样的信息和文化资源。 - 浅谈互联网对当代公共领域建构的影响解菲 新闻世界,肯定说基本观点:,网络具有平等、开放、理性批判、服务而不是管理等特点,正是有了这些特点,电子公告板(BBS)成了信息时代最具前景的公共领域。 网络空间的形成和发展已经超越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设想,已经成为公众自由进行话语交流的新兴公共领域,形成多元化的交流特征。 - BBS:中国公共领域的曙光 陈洁 中国青年研究 1999年第5期。 网络公共时代的多元公共领域罗艳 青年记者 2007年第10期。,否定说,孔复礼 中华帝国晚期活

5、跃的公共生活领域的行为多半被当成对国家自身的一种非正式辅助,虽可能对中央权威发动地方性挑战,却永远不是在体制的基础上对国家的挑战。,魏斐德 清末民初的自发团体,还不足以挑战统治者的政治权威,所谓的“公“领域中的若干内容(如会馆)实际上是官方支配的,不属于自治性“公“的领域。,黄宗智 将在西方具有典型意义的市民社会、公共领域概念应用于中国历史研究并不适合,单向度地从社会或国家的角度来解读中国明清以来的历史,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所以应当超越“国家/社会“的二元模式,采用“国家/第三领域/社会“的三元模式。第三领域是指“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认为中国清末出现的是这种第三领域。,-

6、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领域黄宗智 国家与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邓正来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张志安 传媒公共领域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传媒的管理体制。因此,根据中国的新闻体制和新闻事业的特点,我们可以判断,传媒公共领域很长时间内无法存在。 政府始终以近乎垄断性的态势对传媒行使着绝对的领导权。传媒的国有属性和由党管理的政策没有根本改变,传媒性质和基本功能没有根本改变。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传媒的首要任务还是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 传媒给受众提供表达的空间被监控在有限的范围之内,传媒公共领域的产生缺乏基本的制度土壤。,曹卫东 现实条件下所谓网络“已建立的公共领域”

7、都是“伪公共领域” 不真实 伪自由 无秩序 弱智化,- 曹卫东讲哈贝马斯曹卫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肯定说 正确地看到了网络传媒因网络自身的去中心化、开放性、交互性等传播特点,从而具有开放性、多元化和交互性等符合公共领域形成与发展的特征,对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发展前景颇为乐观。有的学者从哈贝马斯的论述中看到了现代社会中被大众传媒影响和统领的公共领域,认为“在中国,大众传媒的公共领域是一个经验的事实,而不是概念的判断和推理”。 否定说 看到了公共领域理论是基于西方社会演进发展的历史实践,带有十分鲜明的“欧洲中心论”色彩,与中国本土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存在具有巨大差异。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概念的经验基

8、础在于社会与国家相互分离并且社会独立于国家,而拥有私人财产则是个人作为公民进入公共领域的前提条件。对照公共领域理想型概念,中国社会基础性的条件则完全不同。,Conclusion: a 中国存在正在形成的公共领域 b 这种公共领域是一种初级阶段的公共领域 c 这种公共领域亟待完善,中国的公共领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虽然现阶段中国公共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由于公共领域的前提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尚不充分, 大众传媒与新闻出版事业仍由国家主导,公共领域呈现出很强的国家主导特性,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待深化, 公共领域赖以生存的土壤公民社会还不够强大,中产阶级的力量仍旧弱小等原因, 使得中国的公共领域发展

9、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局限性。,中国公共领域的建构方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国家主导型建构路径。 在自上而下的建构路径下成长起来的公共领域, 虽有种种政府提供的便利条件,但是也铸就了为政府服务的本性, 缺少一种公共性,这是构筑成熟公共领域的关键问题。 现阶段公共领域的另一构建路径自下而上路径逐渐在发展起来,虽然在本质上实现了公民自治, 但是大部分组织因没有其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不能有进一步发展。,(一)中国公共领域的建构路径问题,(二)独立性和批判性不强,政治倾向明显,经济体制改革尚不彻底 政治体制改革还需完善 社会体制改革刚刚开始 中产阶级力量薄弱,(三)非政府组织发育不完善,发展规模小 资金来源不足 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 大多与政府都有着某种关联,呈现出“准政府性”倾向 国家对非政府组织的登记管理模式及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内部管理也存在问题,(四)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薄弱,我国的封建社会历史比较长,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政治文化背景,使得人们形成了一种依附、盲从、畏权的观念, 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价值观念淡薄。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 人们对任何政治活动都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 以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 远离于政治之外。而当活动涉及自身时, 不是去寻求制度的解析, 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参与政治生活, 而是寄希望于某个人或某级官员。这种薄弱的政治参与意识使得公共领域的发展缺少公民社会的基础保障。,*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