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社会—历史批评与“作家论”批评文体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69595105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茅盾社会—历史批评与“作家论”批评文体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茅盾社会—历史批评与“作家论”批评文体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茅盾社会—历史批评与“作家论”批评文体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茅盾社会—历史批评与“作家论”批评文体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茅盾社会—历史批评与“作家论”批评文体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茅盾社会—历史批评与“作家论”批评文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茅盾社会—历史批评与“作家论”批评文体(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一、文学批评活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坛上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 1920年以“佩韦”的笔名在东方杂志发表了第一篇批评文字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茅盾一生的文学批评可以大体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20年到1927年(活跃期) 茅盾这个时期的批评文章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综论创作现状和作家作品评论, 如评四五六月的创作、创造给我的印象、读呐喊; 一类是创作理论, 如文学和人生的关

2、系及中国古来对文学者身份的误认、社会背景与创作、文学与人生、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与努力、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等。,第二个阶段:1928年到1949年,茅盾作为文艺批评界的权威人物的时期,也是他在批评方法、批评文体建设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时期。 1928年:从牯岭到东京和读倪焕之1949年在第一次文代会上发表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 “民族主义文艺”的现形、封建的小市民文艺、关于抗战文艺、民主运动与文艺运动、徐志摩论、王鲁彦论、冰心论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关于,第三个阶段:1949年建国到他去世。 这个时期的茅盾更多地是以文学艺术界的领导人的身份参与文学批评,那种创建性的批评已经在

3、茅盾身上很难看到了,而作为一个文艺界的领导人,他经常的讲话以及序跋代替了他的文艺批评。 夜读偶记、关于长篇小说李自成,(一)现实主义的重新理解 茅盾并不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倡现实主义文学的作家,但他却是现实主义理论最有力的提倡者之一。 “写实主义的文学,最近已见衰歇之象。就世界观之立点言之,似已不应多为介绍;然就国内文学界情形言之,则写实主义之真精神与写实主义之真杰作未尝有其一二,故同人以为写实主义在今日尚有切实介绍之必要。” 1921年,茅盾:小说月报的改革宣言,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 在茅盾看来现代小说技术上的错误有两个方面: 一、“以记帐式的叙述法来做小说,以至连篇累牍所载无非是动作的

4、清帐” 二、是“他们不知道客观的观察,只知主观的向壁虚造,以至名为此实事也的作品,亦满纸是虚伪做作的气味,而实事不能再现于读者的心眼之前”。 茅盾所指出的现代小说的技术失误,主要原因在于不能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所以要根治这些弊端,“须得提倡文学上的自然主义”。,我们都知道自然主义者最大的目标是“真”;在他们看来,不真的就不合美,不算善。他们以为文学的作用,一方面表现全体人生的真的普遍性,一方面表现各个人生的真的特殊性,他们以为宇宙间森罗万象都受一个原则的支配,然而宇宙万物却又莫有二物绝对相同。世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匹蝇,所以若求严格的“真”,必须事事实地观察。这事事必充实地观察便是自然主义者共同

5、信仰的主张。 茅盾: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近代西洋的文学是写实的、就因为近代的时代精神是科学的。科学的精神重在求真,故文艺亦以求真为唯一目的。科学家的态度重客观的观察,故文学也重客观的描写,因为求真,因为重客观的描写,故眼睛里看见的是怎样一个样子,就怎样写。 茅盾:文学与人生,根据这样的理论原则,茅盾批评活动中的理论支柱便形成了,在他阅读视野中的“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都可以用自然主义(写实主义)进行衡量、分析、批评,或者说,一切作品都可以纳入到他的写实主义理论之中。 在茅盾看来,一部作品取得成功。是因为它真实地描写了现实,一部作品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无经验的非科学的描写”,“描写劳动者

6、生活的作品显然和劳动者的实际生活不符;不但口吻不像,连举动身份都不称。如果创作者平日确曾和劳动者接触过的,当不至隔膜如此!” “对于现今的恋爱小说不满意的理由却因为这些恋爱小说也都不是自然主义的文学作品。” “到民间去经验了,先造出中国的自然主义文学来。” “凡是忠实表现人生的作品,总是有价值的,是需要的。” “譬如人生是个杯子文学就是杯子在镜子里的影子。”,茅盾强调作家创作的环境,强调作家要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 “我常想:在能做小说的人去当兵打仗以前,我们大概没有合意的战争小说可读,正如在无产阶级(工农)不能执笔做小说以前,我们将没有合意的无产阶级小说可读一样”。 从这个意义上说,茅盾强调生活

7、环境,强调作家对现实的体验,显然是有相当的片面性的,也显然有悖于文学创作的规律。,从概念的使用来看,20世纪20年代的茅盾在“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等概念的运用,是比较混乱的。更多的时候,“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在茅盾那里是同一概念,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其早期倾向于“写实主义”,而此后则倾向于运用“自然主义”。这个时期,茅盾基本上没有运用“现实主义”这个术语。这种概念使用上的混乱,说明茅盾在对现实主义问题的理解上的混乱,也说了茅盾在把握这一概念时的犹豫。实际上,茅盾是在不断的淘洗中明确现实主义的概念的,这个淘洗的过程是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而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是茅盾对一种普遍的批评理论

8、的认同和接受。,“在阶级社会内,文学的历史基本上就是这样的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 夜读偶记 “把暴露社会生活的阴暗面作为写真实的要求,在旧社会里,也还说得过去,可是在我们这新社会里,却是荒唐透顶的。” 关于写真实,(二)“为人生”批评大旗之下的艺术阐释 写实主义是“为人生”的主导方向,“为人生”是写实主义的主要内涵。 我以为新文学就是进化的文学进化的文学有三件要素:一是普遍的性质;二是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能力;三是为平民的非为一般特殊阶级的人的。唯其是会有普遍性的,所以我们要用语体来做;唯其是注重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所以我们要注重思想,不重格式,唯其是为平民的,所以要有人道主义精神,

9、光明活泼的气象。 茅盾:新旧文学平议之评议,应当注意到,茅盾的“为人生”的文艺观是针对近世以来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娱乐消闲性的文艺而发的。 文学“不是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 “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治文学的人也当以这事为他终身的事业,正同劳农一样。” 文学研究会宣言,茅盾所要求的“为人生”实际上是对作家创作与现实生活的一种对位关系: 他非常欣赏呐喊中的狂人日记、药、风波、阿Q正传等小说。他之所以欣赏这些作品,主要在于这些作品与人生的密切联系,在他看来,这些作品“都是旧中国的灰色人生的写照”,“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辛亥革命,反映在阿Q正传里的”。茅盾

10、特别把鲁迅的小说与中国近现代以来的重大社会事件联系在一起,并试图说明鲁迅小说对这些重大事件的艺术反映。 所谓“为人生”也就成为通过小说表现具体的现实人生,并通过小说中的人生以“指导人生”。,“知识阶级中人和城市劳动者,还是隔膜得厉害,一般青年对于社会上各种问题还不能提起精神注意。如果文学是人生的反映,创作家是直接从人生中取材料来的,那我可以说这些创作一定不是作者自身经历的结晶。” 评四五六月的创作 茅盾这一批评观点直接影响到此后小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形成了文学批评注重批评对象是否“反映”了现实,作家是否体验了那样的生活,“为人生”发展为写工人农民的人生,而知识分子的人生则似乎算不上“人生”,

11、唯题材论也在这种观念中逐渐形成。,(三)文学的背景与时代 进化论思想是支配茅盾文学批评的重要的理论支柱。 “各时代的作家所以各有不同的面目,是时代精神的缘故;同一时代的作家所以必有共同一致的倾向,也是时代精神的缘故”。 这一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文学观念成为茅盾文学批评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他认为“五四”文学最主要的问题是“反映这个伟大时代的文学作品并没有出来”,他承认鲁迅的呐喊“所表现者,确是现代中国的人生,不过只是躲在阴暗的难得变动的中国乡村的人生”。,“为什么伟大的五四不能产生表现时代的文学作品呢?” “所谓时代性,我以为,在表现了时代空气以外,还应该有两个要义:一是时代给与人们以怎样的

12、影响,二是人们的集团的活力又怎样地将时代推进了新方向,换言之,即是怎样地催促历史进入了必然的新时代,再换一句说,即是怎样地由于人们的集团的活动而及早实现了历史的必然。” 茅盾读倪焕之,把一篇小说的时代安放在近十年的历史过程中的,不能不说这是第一部;而有意地要表示一个人一个富有革命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怎样地受十年来时代的壮潮所激荡,怎样地从乡村到城市,从埋头教育到群众运动,从自由主义到集团主义,这倪焕之也不能不说是第一部。在这两点上,倪焕之是值得赞美的。 茅盾读倪焕之,小说的成功,最重要的是“近十年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作品中都有比较鲜明的反映,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都

13、反映在一部小说之中。茅盾在文章中说过他对这部小说的“艺术上的印象”并不关注,“一篇小说的艺术上的功夫,最好让每个读者自己去领受”,他的注意点是作品“有意识地描写五四对于某个人有怎样的影响,并且他又怎样地经过了“五卅而到现在,是作品的时代性。,在关于革命文学的论战中: 茅盾是以遵循文学艺术的规律、尊重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个性的面貌出现的。 实际上,茅盾这时期的文学观念是一致的,他在“革命文学”论战中所持的观点,只是他这种时代性理论以及他的“为人生”理论的一个翻版而已。他批评蒋光慈的作品“其来源不是革命生活实感,而是想象”所依据的标准,是他一贯提倡的作家要“到民间去”“到民间去经验了,先造出中国的

14、自然主义文学来”,要能够反映人生并指导人生。这一思想在“革命文学”的论战中表现得更突出。,我们必须以辨证法为武器,走到群众中去,从血淋淋的斗争中充实我们的生活燃旺我们的情感,从活的动的实生活中抽出我们创作的新技术! 茅盾:中国苏维埃革命与普罗文学之建设 文艺家的任务不仅在分析现实,描写现实,而尤重在于分析现实描写现实中指示了未来的途径。所以文艺作品不仅是一面镜子反映生活,而须是一把斧头创造生活。 茅盾:我们所必须创造的文艺作品,从这里可以知道,茅盾提倡文学创作的艺术特性,其主要内容就是强调作家深入生活,到群众中去。按照这样的观点,批评家也应当“向生活学习”。 “一个对于农民生活不熟悉或竟至无知

15、的批评家,当然也可以从书本子上找理想,自己构成了他脑中的农民,但是当他在别人的作品中读到了和他脑中的不一样的农民的时候,他可就困惑了,他侧着头,不知道是他脑中那个对呢,还是他所要批评的那个对,但批评家大抵需要一点自信,所以侧着头之后,往往是被批评的那个不对。”,“我们可以说,几乎所有优秀的新文艺作品全是反映了五四五卅等等运动的;谁能说我们的好作品中的男女人物不带着五四五卅等等伟大时代的烙印?谁能说我们的好作品中间没有写到五四五卅等伟大的运动怎样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又怎样改变了人与生活的关系?难道这还不能算是五四等等大时代在文艺上得到了反映么?” 1938年,茅盾在所谓时代的反映,茅盾所说的时代

16、性,其主导思想既是以艺术迎合重大的社会事件,又是以时代背景下的生活表现出时代事件对人生的巨大影响。 小市民文艺读物的歧路、关于乡土文学、给青年作家的公开信、关于大众文艺、八月的感想,二、文体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l921年,茅盾接管小说月报的编辑工作后,客观上有了接触大量文学作品的机会,使他有条件撰写总论型批评文章。这个阶段体现出了茅盾文学批评文体的一个突出特点,即批评文本的整体性特征。 这种整体性特征表现在,茅盾从不把他的批评对象视为独立的单一的文学现象,而是把它看作与周围社会环境、整个文坛发展状况联系在一起的整体中的一个部分、一个方面、一个点。他是由一个点透视全部,把文学作品作为整个社会、文学的一个标本。,从批评思维的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