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电阻说》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593652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0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电阻说》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测量电阻说》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测量电阻说》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测量电阻说》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测量电阻说》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电阻说》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电阻说》ppt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阻的测量说课稿,电阻的测量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学法 四、说教学流程 五、说达标检测 六、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 电阻的测量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七章第三节内容。从编 者的编写意图来看,电阻的测量安排在欧姆定律之后,是 欧姆定律的应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正 确、安全的使用电路元件,是对电路元件使用方法的巩固,起 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从整个初中电学体系 看,本节内容是继规律型实验,如: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 压、电阻的特点,探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电阻的关系之后 的第一个测量型实验,是后续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高中 学习伏

2、安法测电阻的基础,因此本节是初中电学的重点,是高 中物理知识下移的良好载体,处于电学实验的核心位置,是中 考热点。,2、学情分析及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表格等,并要求学生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能力 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已经有了探究的经历,有一定的实际操作 经验。但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少,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 习中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不能很好的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表格 (2)实验操作中,出现一些电路故障不能迅速排除。 (3)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存在一定的困难。 基于存在的困难,我将整个教学分为三个板块,一是探究前的 准备,让学

3、生理解实验原理、步骤。二学生自主探究。三是对 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三个环节是层层递进的。实验探究,一 般可以分为七个环节,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为突出重点 ,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作为重中之重。 为加深理解温度对电阻值的影响,要求学生一半做测量小灯泡 电阻、另一半做测量定值电阻,通过对比加深理解。,二、说教学目标,(1)知道测电阻的原理,会同时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2)理解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电阻有不同的特性。 (3)在测量过程中,体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的重要性, 让学生逐步养成安全操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依据: 按照物理课程标准 课标1.doc。 本

4、节的中心任务是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教材中并未对 是否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提出要求。由于物质种类不同,灯丝电 阻受温度影响明显,学生对此难以理解。为降低难度,让学 生充分体验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我大胆的将测量灯泡电阻融 入到本节课中,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数 据形成切身体会。 恰当的使用行为动词,让学生明确在知识、技能、情感 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方面应达到的要求。课标2.doc,教学重点: 自行设计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完成伏安法测电阻。 重点设置依据:经历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过程, 为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做好铺垫。课标3.doc,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正确理解影响小灯

5、泡电阻的因素。依据: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灯丝的电阻变 化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寻找规律, 是本节的难点课标4.doc,三、说教法学法,说教法 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谈话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多 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探究前的准备,要 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仪器选择、电路图、表格、注意问题等, 采用启发引导、谈话讨论、师生互动的教法。第二个环节是让学 生自主探究。第三个环节是数据处理。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引导“适度”而不“过度”,将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贯彻到底。,说学法 1、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学会合作。 2、分析归纳法: 通过对实验探究的过程和

6、数据分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四、说教学流程,1、探究准备 向学生出示2.5V的小灯泡和定值电阻。问:两个都标有 2.5V的小灯泡串联在电路中亮度不同,你认为两个小灯泡的 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得出电阻不同)如何借助其它器材来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呢?引入本节课的课题。这样设计的目的 ,让学生知道我们本节课的任务就是测量导体的电阻。要求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本实验原理、电路图、实验步骤 等,这是真正掌握本节课知识,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 这个环节我计划用10分钟时间。,实验原理的确定:让学生回忆欧姆定律,由 导出公式联系实验的原理。 实验仪器的选择:教师提问:(1)测量电压和电流 需要什么仪

7、器?(2)为确保电路元件不被烧坏,应选择 什么仪器?(引出变阻器限流式作用)只测量一组数据可以吗? 进而让学生思考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引出变阻器分压 式作用)。变阻器的限流式和分压式的作用在高二物理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是重点内容, 近几年物理中考试题中,经常有高中知识下移现象, 同时也为了实现初中和高中知识的衔接,本节教学中, 引导得出变阻器的两个作用将作为重点。,电路图的确定:通过所选仪器的作用,引导学生设计出本 实验的电路图。 实验步骤的确定: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实验是如何进行 的。提问学生,然后让其他组的学生补充,最后教师总结。 实验表格的确定:表格设计要注意三个问题:

8、明确测量的物理量 有哪些?计算的物理量有哪些?为提高实验结论的普遍性,还 应该注意什么?在学生展示了自己设计的表格后,教师指出, 对于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我们很容易观察出灯泡的亮度,可以 把亮度加上。为下面数据处理做铺垫。 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明确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 器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连接电路应注意什么?,2、探究实验 在学生开始实验前,把前面师生共同总结的实验注意事项 、步骤、观察的现象等,展示在多媒体屏幕上,这样做主要是 让学生有明确的实验目的,条理实验顺序。接着分配任务一 半学生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另一半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提示 电压应该拉开距离,第一次取2.5V,第二次取2V,

9、第三次取1V 。电压由高到低,保证灯泡的正常使用。虽然在实验前做了准 备,但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少,这一环节我计划用15 分钟。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中 出现的问题,不要急于给学生回答,先让学生自己思考。,3、数据处理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不易突破。我计划用 10分钟时间。我设计了以下一组问题: (1)让学生先算出自己小组的电阻值,并且上去展示。 (2)三次测量小灯泡和定值电阻的阻值变化大吗? (3)灯丝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都不变,那么为什么电阻 却变化很大? (4)灯丝电阻的变化与电压、电流的变化有什么联系吗? (5)小灯泡的亮度是怎样变化的?电

10、阻的变化与亮度之间有 什么联系? (6)亮度增大时,灯丝的温度如何变化? (7)当灯丝温度升高时,电阻会如何变化?,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对数据的分析,是探究实验 中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因此在此处浓墨重彩的处理。而 这一点又是学生难于接受和掌握的,因此把难点分散,把问题 分解为一个个的小问题,具有层次性,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学 习规律。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激烈的碰撞中,从而锻炼了学 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还要看学生的已有 知识积累,看能否顺利的出现知识的迁移,进而作合适的引导 。学生能否在小灯泡的阻值与亮度之间建立联系,是这个环节 的关键。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对电阻的理解达

11、到一个全面的 认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灯泡与定值电阻受温度影响阻值 变化不同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五、说达标检测,附 检测题设计: 1、在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和定值电阻的阻值的实验中, 为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实验结论的普遍性更高,同学们认 为应该测量三组电压值和电流值,然后计算出电阻值,最后 计算电阻的平均值,你认为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目的:由于时间有限,实验探究的七个环节不能在一节 课中做全做足,教学中没有让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评估,在 此设计一个评估题目的就是弥补这一不足。,2、我们在做“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可能会出现 以下几个问题:(1)连接电路时,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 亮了;(2)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灯泡很亮,且调节 变阻器划片不起作用;(3)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很暗,电流 表、电压表示数都很小,且怎样移动滑片,电流表的示数都不 变。你能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吗?请写下类。 目的:电路故障是各类考查的高频题型,也是学生感到颇 为棘手的一类题,考虑到刚刚做完实验,学生对相关的现象印 象深刻,趁热打铁,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环节约用 10分钟。,六、说板书设计,原理:R=U/I 电路图: 表格设计:,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