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精品学案:第三章第四节 世界气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593647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精品学案:第三章第四节 世界气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精品学案:第三章第四节 世界气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精品学案:第三章第四节 世界气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精品学案:第三章第四节 世界气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精品学案:第三章第四节 世界气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精品学案:第三章第四节 世界气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的气候 教案 3教学要求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内容点析1. 对于“气候”这一概念,教材处理与第一节对“天气”一致,并通过活动1、2两题的设计,使学生理解并实际运用“气候”这一术语;会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能区别“气候”和“天气”。2.图3.22是对不同气候景观的举例,并通过对气候特点的描述,使学生了解怎样去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该图三幅照片分别是:A为热带雨林气候景观;B为热带沙漠气候景观;C为温带季风气候景观。3.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由于前两节已经学习

2、了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因此,教材讲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即以气温和降水的组合为切入点。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都很大,由这两者组合成的气候的地区差异当然也大。4.世界气候分布图(图3.23)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借此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其二是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这里,教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没有介绍各气候类型的成因,对于各气候类型的特征也没有系统讲述。5.前两节已经讲述了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而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解来看仍然是对气温或降水的影响。因此,教材编写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对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没有分别作分析,而是设计相应的活动,使学生在

3、活动中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6.本章最后一个标题“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开头的“天气及其影响”首尾呼应,也强化了人地关系这一主题。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从多侧面或多角度来讲。教材主要抓两个方面:其一是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导致人类活动的差异,以培养地域观念;其二是同一地区气候异常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培养灾害意识。这两方面的讲述,教材都只举实例,不展开论述,目的是改变说教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自己去体会。7.只讲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会导致学生片面认识“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因此,教材设计活动,从四个方面分别举出实例,由学生自己分析,从而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其

4、中,活动4涉及的内容是课程标准没有要求的,但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并且学生可能通过媒体经常接触到这方面问题,因此,教材从加强环境教育和深化认识“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安排了此项活动。教学建议【气候的地区差异】1.前两节有关气温和降水的知识是本节知识的准备和基础,本节知识是前两节知识的归纳,因此,在本节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前两节已经学过的知识,并进行归纳、综合,从而理解气候的有关知识。2.这一部分的教学,应按照教材编写的逻辑顺序进行,即按照“对气候的理解和描述气候的地区差异气候的类型气候类型的分布”教学,并把活动分散到相关内容的教学之中。3.与“天气”一样,“气

5、候”的教学也不要求学生掌握严谨的概念,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让学生阅读图3.22,对照每幅景观照片看对该气候的描述。(2)引导学生归纳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段和要素(活动1的第一问和第二问)。(3)设问:描述中所说的“一年”是指某一特定年还是一般而言?由此使学生理解“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4)让学生看描述中关于气候特征的内容(如C图中的“四季分明很干燥”),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5)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气候的理解并参照图中对气候的描述,描述当地的气候特点(活动1的最后一个问题)。(6)引导学生比较“气候”与“天气”的不同,可从关注的时间、要素和

6、变化情况等方面作比较。(7)给出一些描述天气或气候的句子,让学生判断(活动2)。教材中四句话分别是:“昆明四季如春”和“极地地区全年严寒”描述气候;“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和“明天大风降温”描述天气。4.气候的地区差异一方面可由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推理、归纳,另一方面可由图3.23直观感受,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大”。5.气候类型的教学应围绕学生阅读图3.23进行,可让学生边读图边填表(活动3),答案见下表。(1)分布地区气候类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

7、性气候寒带寒带气候(2)分布地区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类型的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对于各气候类型的名称不必作解释,成因也不需要分析。第二,各气候类型的分布主要要求学生能在图3.23上指出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第三,各类型气候的特征,图3.22上举例介绍了其中的三个,教学时可适当补充介绍两三个,以加深学生对所介绍气候类型的认识,但不要求学生记忆。第四,最后让学生对照世界地形图,看看高原山地气候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对于每一种影响因素,可由学生先总结其对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影响

8、,然后做相应的活动。第1题答案:A地全年高温多雨,B地全年低温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是纬度位置不同。第2题答案:受海陆位置影响,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大陆东岸是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岸是湿润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部是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第3题答案:A坡降水多,因为它处于迎风坡。第4题答案:(1)地形;(2)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这一部分的教学,可先让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说说一年的不同季节,人们穿衣、饮食以及当地农业生产有什么不同。然后分别举例说明气候对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气象灾害的影响,讲每一点内容时,结合引导

9、学生做相应的活动题(活动第1题对应于气候与生活,第2题对应于气候与生产,第3题对应于气象灾害)。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区域地理,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不同地域,由于气候条件不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也有差别。下面简要说明活动各题的参考答案或教学要点。第1题:气候对人类生活有很大影响,但是,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生活受气候的限制越来越小。第2题:人类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不同地区因气候条件不同,不能简单地将一地树木(可扩大到农作物)移栽(种)到其他地区。第3题:自然灾害是对人类危害而言的,否则只是自然现象,成不了灾害;同理,同样等级的灾害,在人口密集或经济发达地区造成的损失,要比人口稀疏或经济落后的地区大得多。2.对于讨论气候变暖的活动,不要作过高要求。教学时可把它作为开放式思考题,由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候有影响,因此,人类应该理性地控制对气候有负面影响的活动。学优中-考!,网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