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专家老师教学设计》精品教案:专题10 新课程发展性评价探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592015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政治《专家老师教学设计》精品教案:专题10 新课程发展性评价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政治《专家老师教学设计》精品教案:专题10 新课程发展性评价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政治《专家老师教学设计》精品教案:专题10 新课程发展性评价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政治《专家老师教学设计》精品教案:专题10 新课程发展性评价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政治《专家老师教学设计》精品教案:专题10 新课程发展性评价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政治《专家老师教学设计》精品教案:专题10 新课程发展性评价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政治《专家老师教学设计》精品教案:专题10 新课程发展性评价探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的探讨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 覃遵君一、感受国外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性评价在英国,历史老师设计的“城堡”课,整整用了两个月。老师在讲述了罗马帝国时期的有关问题后,发给学生一份参考资料清单,要求学生在两个月内完成一篇关于“城堡”的论文,并提交一个城堡模型。这篇论文怎么做,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必须自己动手借书、上网收集资料,经过整理、思考,形成论文写作提纲,交老师审阅,修改确定后开始正式写作。要做模型,学生还得去古城堡实地考察,画成草图,然后回家后照着做。最后,学生交给老师一篇图文并茂的论文,同时交一个城堡的模型,这部分内容的研究性学习就算完成了。一般情况下,老师会给学生一个比较肯定

2、的鼓励性的评价。美国的一位中学生物老师上蚯蚓一课是这样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全班所有学生上讲台领取蚯蚓。第二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蚯蚓并说出各自的看法。许多学生说出了自己观察的结果:“虽然看不见蚯蚓有足,但它会爬行”,“蚯蚓不是爬行而是蠕动”,“蚯蚓是环节动物,身上是一圈一圈的”,“蚯蚓身体贴着地面的部分是毛茸茸的”当有学生说:“我刚才把蚯蚓放在嘴里尝了尝,有咸味。” 老师很满意地说:“我很佩服你。”当有一个学生说:“我用线把蚯蚓扎好后吞进了喉咙,过了一会我把它拉出来,它还在蠕动,说明它的生命力很强。” 老师激动起来,走过去拍着这位学生的肩头,高兴地说:“完全正确!同时我还要赞扬你在求

3、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勇敢行为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在这方面我不如你!”那么,如何看待和评价国外的课程与教学设计呢?我认为至少有这样几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在课程学习中,不仅注重课本知识,而且更重视活的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拓宽了发展了;第二,教师的教学设计不拘泥于教材,在课程资源在时空上有所拓展和突破;第三,在课程学习中,教师高度尊重学生,非常信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评价一般都具有肯定性和激励性;第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师生互动比较充分,师生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第五,在课程学习中,学生观察事物、独立思考、思维创新等多种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

4、多方面能力得到发展;第六,课堂教学的感受性、启发性、探究性、主动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都集中体现了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性。总之,从国外的这些课程与教学中,我们已经明显地感觉到,无论是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对教师自身的评价,无论是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还是教学结果的评价,都突出了发展性。二、发展性评价是新课程评价改革的重要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评价建议”,指明了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本课程评价要贯彻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

5、程改革纲要(试行)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本精神,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有效手段。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可见,评价改革就是要形成发展性评价观,就是要以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教师的发展为出发点和立足点,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可持续性为基本载体,是一种不同传统评价的全新的评价观。因此,树立发展性评价观是新课程评价改革的重要目标。三、发展性评价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课程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有利于促

6、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评价要真实、公正、可信,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及发展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2全面性原则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3发展过程性原则过去的评价观往往只注重结果,而不太注重过程。按照新的课程评价观,对学生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

7、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4共同发展性原则很早以前的礼记学记中就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里明确提出了“教学相长”的重要思想,就是说,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这种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成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应当构成多向式的信息交流网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播知识,更要体现高尚的师德,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选择、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并激发学生的潜能,指

8、导学生在实践、合作中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教学民主,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与此同时,也实现教师的发展与提高。用这种教育思想来评价教育教学,成功的教育,不仅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过程。可见,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生命力之旺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5适时反馈性原则一是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反馈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或方法,评价结果都应适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可

9、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反馈既可以是及时的、也可以是延时的,重要的是要把握时机,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二是要重视对教师评价的反馈。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学生、同事、学校管理者、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员等各方面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被评价的教师,便于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四、发展性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发展性评价在内容上非常丰富,在形式上多种多样。这里主要从学生发展性评价、教师发展性评价和课程发展性评三个侧面进行阐释。(一)学生发展性评价 1. 学生发展性评价含义及内容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是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的这样一段话: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经受着同其他差生一样的遭遇。然

10、而我并不想当差生,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老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起早摸黑,加倍努力,不知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好在功夫不负苦心人,期末预考时,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当时我心里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一下吧!可是出乎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心里感到一阵刺痛,那种心情真是比死还难受一百倍。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在这里我们看到,学生不只是在愤

11、怒、在渲泄,简直是在抗争!这则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很不相适应,还存在着很大的距离。这具体表现在: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这种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评价观,与学生发展性评价观是背道而驰的。那么,什么叫学生发展性评价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2、。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可见,学生发展性评价,是把学生放在动态的变化中,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学生,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的一种动态的可持续的评价方式。在新课程学习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 第一,对知识目标的评价。既包括理论观点和原理,又包括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要注重考评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实际理解和把握。要注意“内容标准”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方法等内容目标的陈述,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在不同意义上表达了对

13、相关知识评价的不同要求。 第二,对能力目标的评价。主要伴随着相应的活动展开,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动态的、综合的、有侧重的评价。既包括学习能力的评价,又包括实践能力的评价;既要注重对理论观点、原理的运用能力进行考评,又要强调对“动脑”思维、“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行评估。第三,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评价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变化的趋向。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参与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关切、所持有的观点。2. 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基本要求(1)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评价要全面、客观地

14、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2)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应重视学生参与评价,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要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如对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各自不同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效果,都可提供相应的自我评价的机会和要求。(3)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如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在国外有一位年轻的初中女教师海伦,发现自己所教的班里有不少学生学习

15、很吃力,有一些学生因此而有些灰心。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增强信心,她想了一条“妙计”:让每个学生用纸写下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分别抄下大家写给每个人的优点,再把这份“优点单”发给学生自己。同学们看到“优点单”上写的自己的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那些信心不足的同学很快恢复了信心,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若干年后,海伦与这个班的学生们一起参加本班一个在战争中死去的学生马克的葬礼,死者的父亲从其遗物中拿出一张曾经打开、折合过许多次的两张笔记本纸,海伦一眼就认出了这是马克的“优点单”!这时,其他同学也都从自己的贴身口袋里拿出了自己的“优点单”。大家说:“我们都保留着这份优点单,随时随地都带着它。它在我们遇到

16、困难的时候可以让我们想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这就是自尊心、自信心的神奇魅力!可见,作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多么重要啊!(4)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学业的完成,需要经历必要的过程;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更要在一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5)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考试,包括结业和升学考试,作为高中学习成绩的重要评价方式,应注重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在提供多种题型的同时,倡导综合的、开放的题型。而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评价,要更为关注其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如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与互评、个人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