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操作使用办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958282 上传时间:2017-09-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操作使用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操作使用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操作使用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操作使用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操作使用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操作使用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操作使用办法(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6 年工资制度改革操作使用办法第一节 系统安装与初始化一、系统安装登陆福建省人事人才网(http:/)下载中心软件下载,下载福建人事信息系统,将软件下载本机。点击安装程序图标后,屏幕如下:点击下一步,屏幕如下:2如无特殊要求,选择默认安装目录,点击下一步继续,屏幕如下:3点击完成,即完成系统安装。在上述安装过程中,如屏幕提示重新启动系统的,须重新启动后,按上述步骤继续安装。二、系统初始化安装完成后,须进行系统初始化:从桌面开始指向程序,点击“福建人事信息系统 3.02”下的“系统初始化” ,即可进行系统初始设置操作。1、数据库选择。用鼠标可点击选择MS SQL 数据库或Access 数

2、据库,设置使用的数据库。(1)MS SQL 数据库。 MS SQL 数据库为通过连接服务器数据库进行管理使用的网络系统用户,提供更为优化的系统功能(正在开发中) 。(2)Access 数据库。点击选择Access 数据库。屏幕如下:4在上述窗口中输入用户存放数据的数据库目录和数据库名称。建议:Access 数据库为单台 PC 工作机进行管理使用的用户(人数不超过 15000人为宜) ,提供更为优化的系统功能。2、新建数据库。首次使用本系统,选择新建数据库,系统创建新的数据库基础结构(清空原有数据) ,供用户输入单位人员信息基础数据和进行系统管理。3、转入旧数据。已使用 2006 年 9 月 1

3、1 日上传本系统 3.01 版的用户,输入现数据存放数据库目录和今后使用的数据库名称(可使用字符或汉字) ,系统自动将原已建设的基础数据进行结构升级、代码转换,并转到 3.02 版本中。转入旧数据后,原来用户自行设定的用户名和口令,被系统自带的用户名和口令覆盖。登入后,应重新进行设置。如版本没有升级到 2006 年 9 月 11 日上传的 3.01 版的用户,应先升级到该版本,才能进行上述转入旧数据。否则,系统不能保证转入后的数据满足3.02 版本的要求。4、连接数据库。通过新建数据库或转入旧数据等功能,创建多个不同名称的数据库之后,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数据库名称,通过点击连接数据库,快速进入系

4、统进行运行管理。 “3.02 版本”是通过连接不同的 Main 数据库实现对数据的读取的,所以只要通过连接不同的数据库,就可以读取不同的数据。例如:原先 3.01 的数据库中有两个单位 A、B,分别转入到A.mdb、B.mdb,如果你要看单位 A 的数据,连接数据库 A.mdb;如果你要看单位 B 的数据,连接数据库 B.mdb。5、导入津贴补贴标准。3.02 版对津贴补贴摸版进行过升级,用户应及时下载新的摸版,修正津贴补贴标准,之后,导入到系统中使用。6、调整特岗津贴。3.02 版对特岗津贴摸版进行过升级,用户应及时将转入的数据,根据实际项目进行设置和管理。5第二节 工资制度改革一、运行工资

5、制度改革模块。1、运行系统。在主控菜单变动处理模块的工资变动中,点击工资制度改革,即可进入“2006 年工资制度改革”窗口。如下:2、选择单位。在“2006 年工资制度改革”窗口中,点击选择单位。系统弹出单位列表,供用户选择需要进行工改的单位名称,屏幕如下。63、读取数据。选择单位后,系统即将该单位人员与工改有关的数据,读取到“2006 年工资制度改革”窗口中。同时计算显示每一个人新的工资标准、月增资、一次性补发等信息数据。屏幕如下。7用户应对窗口中的数据进行复核校对。如发现错误,可点击人员姓名或序号,系统进入基本情况、工资情况等 12 个子集进行修改。之后,通过重读数据,再次读取和计算人员工

6、改标准、增资、补发等信息数据。4、打印审批表。确定系统套改的人员工资准确无误之后,点击打印审批表,在如下窗口中进行打印设定,即可输出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工改审批表。8(1) “2006 年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套改审批表”预览如下:(2) “2006 年机关单位退休人员增加退休费审批表”预览如下:95、打印花名册。点击打印花名册,进行打印设定,即可输出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工改花名册。(1) “2006 年 7 月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套改花名册”预览如下:10(2) “2006 年 7 月机关单位离退休人员工改增发离退休费花名册”预览如下:116、打印汇总表。点击打印汇总表,进行打印设定,

7、即可输出“2006 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改增资和增发离退休费汇总表” 。预览如下:12其中,汇总表输出文件的字号,是通过点击批复设定,在如下窗口中输入发文机关代字和文件序号生成的。文件序号为“0”时,根据系统中单位的数量,从“1 号”开始,按单位排列的顺序号作为文件的序号输出。同一个单位多次打印,都输出同一文件序号。若用户通过手工输入指定的文件序号,系统则根据输入的序号作为指定文件的文号。7、数据确认。经审定,单位人员工资套改准确无误,审批表、花名册、汇总表等需要报审和存档的资料均打印完毕,可点击数据确认,完成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报审阶段操作。8、工资报审。在工资制度改革模块中完成数据确认后,

8、进入主控菜单变动处理模13块的工资报审中,点击工资数据报审,生成上报数据文件,报给上级机关审批。尚未建立报审流程关系的用户,须在审批数据入库之前,将数据和输出的纸质资料一并报给上级机关审核。上级机关通过工资数据审批模块,获取上报数据,进行工改审核审批,生成审批后数据文件,发还单位进行数据入库,最后完成工资制度改革。二、主要套改数据的审核。系统将单位人员数据读取到“2006 年工资制度改革”窗口中后,如发现人员工改标准、增资、补发等信息错误,应进行数据复核修改,确保工改准确无误。(一)套改年限。套改年限是根据人员基本情况、工资情况、年度考核等子集中有关字段数据进行计算后生成的。点击2006 年工

9、资制度改革窗口人员姓名或序号,系统进入人员基本情况等子集。 1、人员基本情况子集屏幕如下:2、人员工资情况子集屏幕如下:143、人员年度考核子集屏幕如下:4、套改年限计算。系统读取人员基本情况表中的“连续工龄” (工作年限) 、工资情况表中的“应计学龄”和年度考核表中的“不计套改年限” ,将连续工龄、应计学龄之和,减去不计套改年限,计算出人员的套改年限数据,并赋值到“2006 年工资制度改革”窗口的套改年限中。15(1)人员基本情况表中的“连续工龄”计算办法是:2006-参加工作当年年度+ 1。工作有间断的人员,可直接将计算后的年限输入到连续工龄栏中。(2)应计学龄是指在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大

10、专以上院校未计算为工龄的学习时间,由用户确定后,直接输入到工资情况表中的“应计学龄”栏中。(3)不计套改年限是指年度考核结果为“不称职”或“不定等”的年度。见习人员参加工作的当年(第一年) ,年度考核结果定为“不定等”的,系统自动不计入“不计套改年限”数据,第二年起,因个人原因未参加考核,或表现不好等原因,确定为“不定等”考核结果的,系统自动计算为“不计套改年限”数据。(二)工资职级。工资职级是确定人员工改套改的职级条件。系统读取人员工资情况表中的工资职级,并与基本情况表中的行政职级、享受职级进行组合比较后,确定出人员工改套改的职级条件。工资职级组合确定办法:1、机关公务员:(1)只有行政职级

11、的人员,工资职级等于或小于行政职级的,工资职级作为领导职务的职级条件套改职务工资;(2)只有享受职级的人员,工资职级等于或小于非享受职级的,工资职级作为非领导职务的职级条件套改职务工资;(3)既有行政职级,又有享受职级的人员:若行政职级等于享受职级,工资职级等于行政职级的,工资职级作为领导职务的职级条件套改职务工资;若行政职级高于享受职级,工资职级等于行政职级的,工资职级作为领导职务的职级条件套改职务工资;若行政职级低于享受职级,工资职级等于享受职级的,工资职级作为非领导职务的职级条件套改职务工资;(4)工资职级大于行政或享受职级,工资职级作为非领导职务条件套改职务工资。2、机关工勤人员:工资

12、职级作为技术等级或普通工人岗位套改工资的职级。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职级作为专业技术岗位、职员管理岗位、技术或普通工人岗位套改工资的职级。系统由 3.01 升级为 3.02 版时,自动根据工资制度、单位性质、个人身份等条件,划分人员的职级类别。2006 年 7 月 1 日之后晋升职务的机关公务员,系统读取 2006 年 6 月职级数据时,按领导职务读取。如原为非领导职务,应进入 3.02 的工资情况表,将其2006 年 6 月 30 日任职务岗位职级数据,用手工改为非领导职务。(三)任职年限。16系统根据人员工作简历或职称聘任子集中的数据,计算或确定任职年限。1、任职年限数据库。用户必须准

13、确完整采集输入人员的工作简历、职称聘任子集数据,才能确保系统读取准确的任职年限参加套改。3.01 版之前,个别用户有将人员的职称聘任信息输入到人员工作简历,或将工作简历输入到职称聘任中的,这次应重新审核修改,尤其模拟的工资职级数据,应予修改或删除,以免影响任职年限的准确计算。(1)人员工作简历子集屏幕如下:(2)人员职称聘任子集屏幕如下:173、与任职年限有关的指标:(1)工资情况表中的工资职级;(2)行政管理、工勤人员工作简历中的职级和工资职级;(3)专业人员职称聘任中的专业岗位职级。4、任职年限与有关职级指标的关系:以工资情况表中的工资职级为前提,按下列原则建立计算关系:(1)当工资职级为

14、行政管理、工勤人员职级时,系统读取工作简历中的同类工资职级与其建立计算关系;若工作简历中没有输入工资职级数据,则与工作简历中的行政职务或工种的职级建立计算关系;若两者均不属于同一类型,则跳过本简历不建立计算关系。(2)工资情况表中的工资职级为专业岗位职级时,系统读取职称聘任中的专业岗位职级,与其建立计算关系。5、任现职年限计算。系统读取人员工作简历或职称聘任子集中 2006 年 6 月的职级,并按2006 年减该职级(含高于的职级)任职的起始年度,计算人员的任现职年限,计算公式为:年减年加 1 年。跨过 2006 年 6 月的简历,其职级应与工资情况表中的工资职级相同。6、任下一职年限计算。1

15、8系统读取人员工作简历或职称聘任子集中 2006 年 6 月职级之前,原任的下一职级,并按 2006 年职级任职起始时间的前一年度,减去原任下一职级任职的起始年度,计算(年减年)人员下一职级任职年限。任现职年限与下职年限之和,作为原任低一职务的任职年限套改工资。在简历中出现工资职级或职级低于需要计算的职级的,系统不再往前授索人员的任职数据,即系统只计算间断后的任职时间。7、间断任职年限的确定和计算。同职级任职有间断的,若间断前的任职时间可合并计算,须用手工将其数据与系统自动计算的数据相加后,输入到工资情况表中的2006 年 6 月 30日任职务岗位职级(或技术岗位职级)、原任低一职级的年限中,系统退回到“2006 年工资制度改革”窗口后,即根据输入的条件重新确定工改工资。修改了“2006 年工资制度改革”窗口的数据之后,在下一次选择进入该单位时,系统仍保留原修改后数据,并依此计算工资待遇。8、重读数据功能。若修改了人员的2006 年 6 月 30 日任职务岗位职级(或技术岗位职级)的数据,系统返回2006 年工资制度改革窗口时,将对该人员的套改数据进行重新读取,这时,原手工输入的数据被覆盖。若点击“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