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第一次演讲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69572557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梁任公先生的第一次演讲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第一次演讲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第一次演讲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第一次演讲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第一次演讲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梁任公先生的第一次演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梁任公先生的第一次演讲(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生字词 迥(jing)乎不同 短小精悍(hn) 博闻强记 叱咤(zh) 莅(l)临 酣(hn)畅 激亢(kng) 箜(kng)篌(hu),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2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济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 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作者简介(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主要作品),原名:梁治华(1902-1987) 成就:散

2、文家 文学评论家 翻译家 作品: 雅舍小品 莎士比亚全集 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 朴实隽永,评论者说,他的散文,不少为传记和怀人之作,文字清丽、淡雅,别具一格。他记述人物很有特点,善于撷取一、二个或几个印象鲜明的生活片断来刻画人物。 苏振元,以一次演讲写梁任公先生, 梁启超先生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茶坑村人,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包括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四岁便在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有“神童”

3、之称,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1890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求学于万木草堂,接受维新变法思想。先后倡导、发动公车上书,通过强学会、时务报等积极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参与和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杰出代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戊戌政变后,他东渡日本,并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广泛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学说,影响和启迪了整整一代人。,在学术研究方面获得较大成功,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非凡的成就,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一生著述宏富,达一千四百万字,结集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先生的书法,解题,主要是记演讲还是记人 ? 通过演讲表现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表现出了梁任公的性

4、格及特点。,整体感知,本文记事写人的文章,通过记录一个精彩有演讲场景来表现梁启超先生的一些特点,表达对教师的崇敬之情。,第一部分(1) 简述演讲的背景,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这次演讲,第三部分(10) 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方面?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思,考,?,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

5、首古诗。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明确:,1、音容笑貌 , 学者风度,2、深刻印象,3、从课文中找原句,我在听先生这篇讲学后约二十余年顿时忆起先生的这首古诗。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结论:深刻的印象 感染影响了读者,演讲是成功的!,思,考,?,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 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为何如此成功?,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作用。 准备充分 表演生动,评点演讲,走

6、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简练传神。先写身材肖像衣着,后写稳健潇洒的精神气质。既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表达学生对教师的由衷的赞美之情。,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写梁任公演讲的开场白,写出了其独特表情特点和既谦逊又非常自信的性情。,他的声音沉重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对梁任公声音特点的描写,状其演讲风神。,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

7、了。,写梁任公演讲中引证背诵的情景,敲头的动作描写极为传神,既写出了梁任公的博闻强识、才华横溢,又写出了他的投入与现场的氛围。,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笔,有时太息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对梁任公全身心投入演讲时的动作和表情的描写,写出了梁任公性情中人的表现,让人不觉中为之感染。,梁任公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睿智),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记 学识丰富),表情:,成为表演 酣畅淋漓(感情丰沛),肖像:,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

8、长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潇洒自信),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由前面的分析,我们来总结一下梁启超的形象:,撇开政坛上的梁启超不说,在文坛上,梁启超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探讨,?,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启超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直接表达:,、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完全含蓄的表达,A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B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

9、倍。,A 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B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C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A 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B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 C 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侧面描写,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将奈公何!,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0、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结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哭主一出写左良玉在黄鹤楼开宴,正饮得热闹时,忽然接到崇祯帝殉国的急报,唱道: 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你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 宫车出,庙社倾,破碎中原费整。养文臣帷幄无谋,豢武夫疆场不猛。到今日山残水剩,对大江月明浪明,满楼头呼声哭声。这恨怎平,有皇天作证。 桃花扇,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梁启超的次子梁思永,是中国杰出的考古学家,对新石器时代和商朝的考古有重大的贡献。两人都在1948年当选为院士

11、。梁思礼则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他呼唤青年:“醒醒吧!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你的自由意志。”“眼界放远些啊!力量放韧些啊!那么世界就没有一件可悲的事。”,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

12、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岳武穆满江红词句也,作者自六岁时即口受记忆,至今喜诵之不衰。自今以往,弃“哀时客”之名,更自名曰“少年中国之少年”。作者附识。,不同寻常的宽容最能开人眼界的当首推任公为北京协和医院辩护之举。1926年初,任公患有尿血症,协和医师诊断为右肾有肿瘤,建议割除。挨刀之后,方知右肾完好无损,割除之后,尿血依然未止。梁氏家属为之气愤,舆论矛头直逼协和。但在任公看来,医师并非有意为之,医疗事故无法绝对避免,加之协和乃美国人创办之医院,那是科学的象征,不能因为自己的手术失误而使国人怀疑科学,让守旧者找到口实。是他坦然忍受事故,劝慰家人,还以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为题撰文,站在协和一边,“敬告相爱的亲友们,千万不必为我忧虑“,一场非同小可的医疗事故所引起的风波得以化解为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