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精品备课】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废墟的召唤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566475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精品备课】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废墟的召唤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版精品备课】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废墟的召唤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版精品备课】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废墟的召唤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版精品备课】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废墟的召唤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版精品备课】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废墟的召唤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版精品备课】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废墟的召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精品备课】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废墟的召唤(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优中考网()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中考资料!第3课 废墟的召唤总体构思:废墟的召唤是本单元第三篇课文,也是继家之后第二篇精读课文。此时,学生对议论性散文的特点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这篇课文是作者在历史的遗迹面前发出的饱含赤子之情的深沉呼唤,表现了作者忧天下之忧的爱国情怀,内容较前两篇课文稍深一些。学习这篇文章应使学生在课文内容的启迪下,观察生活,认识历史,养成思考和分析的习惯,提高对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课时计划:.计划课时数: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有关历史背景,理解废墟对现实的指向。品味赏析语言:笔法简约含蓄,文字凝重优美。.过程与方法:理解拟人手法和景物描写的

2、作用。能说出题目“废墟的召唤”的“召唤”的确切含义,领悟文章的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所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能说出和理解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态度和“年轻人”的矛盾心理。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赏析语言。笔法简约含蓄,文字凝重优美。. 理解拟人手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理解文中“年轻人”的矛盾心理;领悟文章的主旨。教学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学习从具体事物入手,抒写情怀,阐发议论,并且掌握此类散文的表现手法。 学习这篇文章,宜采用朗读、质疑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1、创设情景,激发动机:温故而知新,教师提问:法国大文豪雨果在给巴特勒的信中这么评价19世纪

3、的一处东方建筑: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是“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学生回答这就是圆明园2、学生汇报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圆明园的情况;(1)昔日圆明园: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占地5200余亩(350公顷)。它是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在150余年间,耗资亿万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2)圆明园的毁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

4、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教师引入:圆明园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口,代表着一段屈辱的历史。面对着今天的废墟,我们又会涌起怎样的情感波澜呢?(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1)这是一个怎样的废墟?作者具体描写了废墟中的哪几处景致?(2)“废墟”召唤着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废墟的召唤的?学生自读课文并在文中作出标记。(明确)(1)圆明园荒凉衰败的断石残碑,斜阳无力,田地干皱,枯荷衰草,寂寂寥寥,凄凄切切。一幅清冷凄凉的画面。着重描写了西

5、洋楼、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海晏堂等遗迹。(2)教师先简介背景:本文写于1979年,此时的中国大地上百废待举。“召唤”大有 “号召”、“呼唤”之意。作者借助断石残碑,借助风声,表明“废墟”召唤着人们留下来改造这段凝固的历史。三、品读语言(大屏幕展示)无论是断垣残壁,还是落日夕照,本文的景物描写可谓意蕴深厚。请跳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景物描写的语句,从修辞、写法、和词语的使用上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教师示例:(1)范读第一段描写景物的语句。(2)分析:本段运用了一种近乎凄怆的笔调,着重渲染荒凉衰败的景象:斜阳无力,田地干皱,断石残碑,枯荷衰草,寂寂寥寥,凄凄切切。一幅清冷凄凉的画面,为全文奠定了

6、感情基调,总领全文。学生活动:学生跳读课文,找出并标出景物描写的语句,分析其特色。(明确)冬日的斜阳无力地照在这一片田野上。(斜阳的“无力”与心情的沉重吻合。)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动静对比,突出废墟的空旷寂寥,把人们的视线由地面引向空中,体现作者心情由阴转晴,对未来充满憧憬)西山在朦胧中涂抹了一层娇红,轮廓渐渐清楚起来。那娇红中又透一点蓝,显得十分凝重,正配得上空气中的摸得着的寒意。(对比,更显天空红日,西山的美丽可爱,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仍然看落照。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浓处如酒。淡处如梦。

7、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象征祖国百废俱兴,前程似锦,呼吁每个人都要在民族振兴之际作出自己的贡献。)水已成冰,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远山凹处,红日正沉,只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是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四、拓展思考:有人认为应该重新修建圆明园,恢复它“万园之园”的风采,你的意见是什么?谈谈理由(学生各抒己见)五、教师寄语:“一场大的屈辱可以变成大的动力。” 巴尔扎克六、作业:请用正楷抄写本文你最喜欢的景物描写。 板书:废墟的召唤圆明园 召唤 人们去改造凝固的历史【教学探讨】1.宗璞的文章讲究诚和雅,大家读的时候,觉得很难,因为有很多隐讳的句子,其中富有寓意的议论也是解读文章的重点。2.一个多世纪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尽每一个我的责任”。引导同学们谈谈在当今时代,中学生应该尽的责任是什么,怎么尽责。培养学生要有时代的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第5页 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