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952763 上传时间:2017-09-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高二语文高二语文试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卷 (阅读题 共 66 分) 一、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红楼梦和中华文化周汝昌红楼梦以前的章回体“稗官”“野史”绝无如此弘广深厚的文化内涵容量,曹雪芹以前的作者群,也不曾有过像他这般才情灵慧的大手笔:两者凑泊,形成了诞生这部伟大的文化小说的历史条件,正所谓前无史例,后继为难。 那么,这部小说究竟继承和发 展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精髓、何等光芒呢? 简要而言,有两条主脉,贯串了全书。 这两条主脉,并非我辈读者的臆想创说, 实由作者自己明文题醒,即: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子的“小才微善” 。一部大 书的主题眼目

2、,豁然尽展于此。作者的文风,语淡而意蕴,然其含蕴至丰。 吾人须知:一才一善,便是雪芹 对我中华文化这精髓命脉的最 经济的简括和深识。 才是什么?一般理解大抵以为是指“文才”、 “诗才”,在红楼梦而言更是如此“无疑”的事意。其实这是看错了。试看:一、 “无才可去补苍 天”石头;二、 “才自精明志自高”探春;三、 “都知爱慕此生才”凤姐;四、 “试才 题对额” 宝玉; 五、 “才选凤藻宫”元春 ;六、 “才华阜比仙”妙玉。这些例中,只有宝玉所试之“ 才”实指文才,其余 诸人,皆非此一狭义可限。最明显的是探、凤二例,凤是今之所谓“ 文盲”,其才与 诗文了无干涉。元春入选,明言是由“贤德”。妙玉的才,

3、以仙为喻亦非仅指能诗而已。 这样一说, 则红楼梦所重之才,所包甚为广博。 原来, “才”是中华大文化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节目,是中 华民族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高层次的认识感悟。在易经的说 卦中就已提出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 是谓“三才”的理念。三才概括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体性功能、生机 动力,而人居三者之中,为“天地之心”,独占“性灵”之位。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哲思的另一逻辑形式。天之才,表现为风云雷电,节序光阴。地之才,表 现为山川动植,品 类众生。人之才, 则表现为智慧聪明,情思才干。所 谓“ 天人合一”,实即“ 天人本一 ”,人也是天的一部分,也是天的精华体现。 所以,在红楼梦中原始根由是女

4、 娲炼石,石乃 “通灵”是为天人一体可以互感互通这中华哲思的“ 艺术解说” 。 “才”,从汉字造字学来讲,它是植物生 长而未成待展的意象有如“半木”之形。而“华”即生命的升华,在植物表现为 开花,在人 则表现为“才华”。而才华者,在农工则为良耕巧匠,在士子即为诗圣文宗在妇女亦必心灵手巧, 针黹(zh )皆能。此在古时, 势所定才, “贵”“贱”分途,男女异致,而“才” 的本 质(体性)却是“ 其致一也”。 红楼梦首标一字曰“才” ,其故在此。 有才者,必有情, “才情”一词,紧系两者,是以曹雪芹又曰其书“大旨谈情”。 那“微善”高中语文高二语文的善,又当何解呢? “善”的包容量也十分广博,但,

5、通俗地 讲,它的主意义在于品德品德与才情,正是我上文所标明的两大主脉。两者并 驾而方轨,成 为中华民族对 于“ 人”的基本要求,亦即 “鉴定”人的超标准尺度。 简单地“区分”:才属情,善属性。 孟子主性善。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是 为旧时启蒙教材的第一义。 四书大学开头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在曹雪芹 书中竟两次分引过,堪称特例。贾宝玉公然宣称:除“明明德”外无书! 从这一点来看,曹雪芹所称于那些“ 闺女”(一干裙钗,异 样女子)者,也 应是“ 善”在性地心田至少是以品德为主,而其他材具技能居次。 http:/ 晓悟, 这是中华民族的一部“ 文化小说”,名

6、实相副,当之无愧,何用谦虚。(节选自新华文摘 ,有删改)1下面对文中“小才微善”的“才”的概念的理解,切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才”就是指人的智慧聪明、情思才干,它包括文才、诗才、理家才等。 B “才”是中华民族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高层次的认识感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C “才”是“天之才” 、 “地之才” 、 “人之才”的统称,它概括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体性功能、生机动力。 D “才”指的就是与“天之才” 、 “地之才”相对并列的“人之才” 。它融“天之才”“地之才”之精华为一身而具“性灵”特点,其常表现为人的智慧聪明、情思才干。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家曹雪芹弘广深厚

7、的中华传统文化修养和杰出的才情灵慧融汇聚合,促成了他的伟大“文化小说” 红楼梦的诞生。 B 红楼梦中的“才”包含广博,但因书中写的多为“文才” “诗才” ,所以人们很容易把“才”等同于“文才” “诗才”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C 红楼梦中女娲所炼“无材补天”的“通灵”之石,就是后来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 ,这是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艺术表现。 D在红楼梦中, “才”与“情”紧密相联,有“才”必有“情” ,如林黛玉集才与情于一身,而“善”则属“品性” ,是人的品德的主要内容,如贾宝玉对晴雯、袭人。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深厚弘广的文化和杰出的才情灵慧一直未能在同

8、一作家身上兼具,所以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之前未产生伟大的“文化小说” ;这之后,如果有作家兼具这两个素质,就必定能创作出类似红楼梦的伟大“文化小说” 。 B作家曹雪芹不但深谙中华文化之精髓“才”与“善” ,而且在其作品红楼梦中,非常鲜明地以此为主题,从而使读者很容易看出小说“才”与“善”这一贯穿全篇的主题思想。 C小说红楼梦表面只写“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子”的“小才微善” ,实际全书高中语文高二语文深蕴丰厚广大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称其“文化小说” ,名实相符。 D除红楼梦外,中国古典小说再无第二部“文化小说” ,原因就是那些小说既无多少中华传统文化因子,更没有扣住中华传统文化

9、的精髓来写。二、 (3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 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举刃指虏 ,胡 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

10、,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陵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 雠, 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 虏,遭 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 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 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

11、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 子以守节,欲使 远听之臣望风驰 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 虽忠不烈,视死如归。 ”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 为别 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改)【注】 李陵,字少卿,西汉陇西成纪人,名将李广之孙。天汉二年,率步卒五千,深入匈奴,以少击众,

12、力尽而降。武帝族灭其家。李陵遂留匈奴,元平元年病死。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皆扶病,不任干戈 任:堪,胜B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 引:率领,引申为撤退高中语文高二语文C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勤:劳苦D幸谢故人,勉事圣君 谢:感谢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余不满百,而皆扶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徐公何能及君也C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长与足下生死辞矣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率领伤病疲惫的士卒,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

13、,终因寡不敌众,再加上叛将出卖,打了败仗,做了俘虏。B李陵认为白白死掉不如建立节操,毁灭声名不如用行动报答恩德。他仰慕范蠡、曹沫,不得已投降,是准备有所作为的。C苏武壮年时以一个轻车简从的使节身份,出使到拥有兵车万乘的匈奴,头发白了才回到汉地,母亲已经死了,妻子也改嫁了。D汉朝对没有死节的李陵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李陵认为这很难让在远方听命的臣子倾力为国效命。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3 分)译文: 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4 分)译文: 蛮貊之人,

14、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3 分)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注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 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注 陈与义,两宋重臣,生于北宋哲宗元祜五年(1090 年) ,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 年) ,历靖康之难。绍兴八年(1135)五月,作者因病辞官,寓居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1)请从语言、意境、结构中任选两个角度,赏析“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 (4分)(2)请简要分析此诗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 (4 分)高中语文高二语文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每空 1 分)( 1) 外 无 期 功 强 近 之 亲 , 。 ( 李 密 陈 情 表 )(2)袅 袅 兮 秋 风 , 。 ( 屈 原 湘 夫 人 )(3)出师未捷身先死, 。 (杜甫蜀相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 勃 滕 王 阁 序 )(5)饮壶觞以自酌, 。 ( 陶 渊 明 归 去 来 兮 辞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