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七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474485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七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七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七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藤萝瀑布》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七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紫藤萝瀑布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选题是紫藤萝瀑布,它是现代女作家宗璞1982年创作的一篇优美散文,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之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及学法、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对这篇文章阐述一下。一、 教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较好地体现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活美好,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二、 学情分析:1、

2、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学生思想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多形式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2、能力目标:a)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会状物抒情类文章的写法。b)学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这是两个个能力目标,也是本文的重点)。c)品味一些含意深长的句子让学会做

3、到正确认识生活,面对生活,热爱生活。了解文章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这也是本文的重点。3、心理目标a) 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b) 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成就感、认同感。c)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四、 教法及学法: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击破难点,并遵循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点词句、图文结合、反复诵读、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与教法相配合,我将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写”的学习方法。通过范读、有感情的朗读

4、初步感知课文;通过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从深层次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课堂分组讨论,检验读和思的效果;通过老师布置写作练习,达到对散文写作方法的巩固。五、教学程序:1、情景导入:(放瀑布录像) 望着眼前的瀑布我不禁想到李白的著名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一副飞流直下的景象,好一派一泻千里的气势。 自然界的瀑布真是气势恢宏。今天我们来欣赏另一种瀑布,那就是花的瀑布。(放藤萝花的图片)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两种瀑布,说出作者笔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的藤萝花的瀑布与自然界的瀑布有什么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学习宗璞的这篇散文紫藤萝瀑布。这一环节是为

5、了渲染气氛,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一开始就融入这美好的意境中,真正体会“紫藤萝瀑布”的美妙景象。学生会将两者进行比较,感受紫藤萝瀑布这一精妙比喻,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朗读和探究的欲望。2、整体感知课文:1)由两位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朗读课文;2)课件上会出现朗读时须注意的三个问题a)作者是怎样抓住紫藤萝的特征来描写的?b)文章那一段侧重抒发作者的情怀?c)作者由停住脚步到加快脚步,心路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三个问题是紧扣教学重点与难点提出的。带着问题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3、正音正字:指出学生朗读时读错的字词、语调和语气,强调本课容易写错的生字词。这一环节是为

6、了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督促学生形成课前预习的习惯。4、品读课文:a)让学生找出描写紫藤萝花的句子,并分析这样写的优点,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b)找出文中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并且能够灵活的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这种方法。c)指出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分析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里。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精读课文结合老师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联系自生生活,感悟人生哲理。5、拓展延伸:在这一环节中,我会布置几个练习训练学生比喻、拟人修辞的运用能力a)观察自然界中自己熟悉的一种植物,仿照课文说一段描写性的文字。本练习旨在训练学生,抓住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运用比喻,展开联想,并由表层深入本质,由物及人,以物喻理,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由此感悟生命哲理。这一问题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6)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课文。六、教学评价:在这次课程中,我会在多个环节中对学生的朗读情况、回答问题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会激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1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