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A文】高中历史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69473872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93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A文】高中历史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6A文】高中历史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6A文】高中历史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6A文】高中历史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6A文】高中历史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A文】高中历史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A文】高中历史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结二:从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处理社会主要矛盾。 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国民经济须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不可急于求成。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防止个人崇拜 经验: 建设仍取得很多成绩。 勇于探索 ; 犯了错误要勇于正视,努力纠正;,1978年时代周刊风云人物,邓小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与建国之父毛泽东并列的“中兴始祖”肯定将名垂青史。 共同社,邓小平把中国带出了落后与孤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

2、父。 德新社,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新中国历史分期,七年过渡时期:1949-1956 三年恢复时期(1949-1952)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 两年徘徊时期: 1976-1978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特色建设时期):1978年以后,1997年2月19日,正当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蒸蒸日上,香港也即将回到中国人民怀抱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他的角膜也贡献出来了,遗体也捐作医学研究,最后,骨灰也撒到祖国的大海里去。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3、,“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建立,特征,作用,积极,消极,一五计划末期,21世纪初,高度集中,以行政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一五”计划超额完成,高度集中,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比较,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

4、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束缚思想,两个凡是,经济停滞,背景1:“两个凡是” (“左”倾错误的延续),文革结束后两年,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华国锋主席,背景2:通过开展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实现思想解放(思想基础),材料2:,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

5、亡党亡国。” “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确定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背景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 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抛弃,确立,作出,确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工作重心转移),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组织路线,转折一:“左”倾思想束缚实事求是,转折二: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这次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2、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

6、容,并思考,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重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二、经济体制改革,广义的改革指一切在不改变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以和平的方式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性质、水平和要求的活动。,探究1: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其前提、实质和目的是什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个环节,最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内容,1、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1)分析经济体制改

7、革何先从农村开始?,材料二:万里问一个农民:“你有什么要求?”那农民把破棉袄掀开,拍拍肚子,意思就是希望肚子能够圆起来!,材料一:“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会安定”、“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原因: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现代化的保障,原因: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材料四: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

8、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 (一大二公、一平二调) 材料五:农民呢,在下地的时候爱干不干的,实际上是一种怠工,我跟万里同志讲,农民的消极怠工情绪很厉害。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原因:人民公社体制弊端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过于平均,农民缺乏自主权,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材料六: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秘密地实行包产到户并取得空前的大丰收,这一消息很快传到各地。小岗村的行动得到当时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的大力支持。他说:“我们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农村经济政策,就是对真理标

9、准讨论的态度 ”。,原因:1978年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农村出现改革大趋势,(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自发的改革(生产责任制)得到中央肯定,全国推广,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材料七:农村出现的改革势头,得到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的支持。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肯定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这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经营一年后,粮食不仅没有减产,反而获得空前大丰收。1979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19661970

10、年产量的总和。油料产量超过合作化以来二十多年的总和。这个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公粮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归还了历年所欠的贷款。,(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何意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生产力,劳动者积极性,生产关系,推动,调整,生产力,劳动者积极性,生产关系,推动,调整,农民在生产和分配上享有自主权,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意义: 生产关系调整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符合国情; 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分配中平均

11、主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促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内容的深化,经营方式:,分配方式:,基层组织(管理方式):,流通体制:,产业结构调整:,由高度集中统一到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到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由统购统销制度到市场机制(自由买卖),由单一型到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农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材料二:上海柴油机厂柴油机车间曲拐小组原来加工半成品质量差,曲拐废品率达5%,当年头4个月报废损失折3.8万元,可供小组人员发一

12、年半工资;而在进行内部整顿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后,废品率逐月下降,加上产量提高,同样4个月至少挣回了3.8万元,企业却无权给职工发一分钱奖励。职工抱怨:“浪费可以,节约无奖。”,企业缺乏自主权,管理体制僵化压抑企业和职工积极性,材料一: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1)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促进,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使企业失去活力,阶段,项目,改革前,改革措施,第一阶

13、段 政策性调整阶段,第二阶段 制度创新阶段,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高度集中 的计划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平均主义,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产权制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制,中心环节:,(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以后)内容,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间接管理、宏观调控管理体制,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活力,经济得到发展,效益显著提高.,(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生产力,劳动者积极性,生产关系,

14、推动,调整,3.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力,劳动者积极性,生产关系,推动,调整,1)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3)坚持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机制(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对经济进行干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束缚生产力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必要性,邓小平南方谈话冲破思想束缚,奠定思想基础,可能性,1、背景,改革开放后,

15、生产力的发展奠定物质条件,(国内遇到重重阻力,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到21世纪初,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就姓“社”,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路线】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16、1)提出:,(2)确立目标:,(3)确立基本框架:,(5)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4)理论进一步完善:,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依据教材归纳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3.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国民经济) 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不但解决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生活水平) 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接轨、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改革,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 得到发展,城市改革,管理体制,所 有 制,分配体制,城市生产 得到发展,归纳,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需要,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革,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适应,总结一:经济体制改革体现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关系如何?,总结二:中共历史上有哪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