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中点】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第6单元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472532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中点】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第6单元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典中点】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第6单元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典中点】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第6单元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典中点】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第6单元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典中点】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第6单元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典中点】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第6单元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中点】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第6单元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编排在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文教学的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

2、标 (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2)利用课文注释,小组内自行疏通文意,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3)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能力目标(1)能准确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力求读出人物语气和故事特定情境;(2)帮助学生体味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3)培养爱思考的习惯,学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见微知著。来源:学优高考网3、情感目标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肯听臣民意见,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来源:gkstk.Com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多形式朗读进而理清思路。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细心体会邹忌委

3、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的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的思考题二、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法:我班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朗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朗读法:“三分诗七分读”,教学中讲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2)提问法:

4、为达到在课堂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若干个问题在教学中适时抛出,以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3)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越及时越好。所以我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中设置了课堂练习以反馈教学效果。2、说学法:根据学生的情况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课前预习,试着去解决老师出示的思考题。(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3)通过表演和抢答的游戏方式使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设计合理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三、说教学过程:(一) 故事导入1、 用“三人成虎”的故事导入新课:故事讲完后,我接着补充:这

5、个故事本来是讽刺魏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申这个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也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在春秋战国时期,君王择友谋士,像庞葱、魏征等,他们主要是为君王出谋划策,但君王是否听劝,得看劝术如何以及君王是否是明主。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季讽齐王纳谏(板书课题),看邹忌是如何劝说齐王,而齐王又是否听了他的建议。(故事内容:战国时代,各国相互功伐,为了使大家都真正遵守信约,国家与国家之间通常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人来说街市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说:“我不信”庞葱说:“如果有第

6、二个人说街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县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还是没有召见重用他。)2、理解课题的意思。老师引导学生明确讽:用委婉的语言劝告;谏: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邹忌对齐王是进谏,而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建议就是纳谏。3、了解邹忌与齐王的身份。4、了解什么是战国策?

7、(二)整体感知1、听录音,感受情境范读(课件展示情境),然后全班齐读(要求学生在听录音的时候注意范读的语气、节奏,然后再读的时候尽量读出韵味。)2、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讨论生字词的理解,小组内部能解决的自行解决,不能解决的小组长负责纪录,再上黑板板书,然后全部同学一起来讨论解决。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三)分析课文 1、说:根据课文,回答问题A、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B、邹忌讽齐王的经过是怎样的?C、邹忌讽齐王的结果如何?(这是课前老师提供给学生预习的思考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课文,大家讨论问题的答案。五分钟后各小组准备以抢答的方式来回答。获得机会的小组

8、先是一个同学用文中的文言语句来进行回答,另外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说明。教师做好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较难懂的字句,并借助板书输理答案。目的:锻炼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2、读 :分角色朗读。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老师抛出问题:妻和妾以及客在回答邹忌时的语气是否相同?接着要求学生在组内分别饰演四个角色进行对话朗读,体会个中人物的语气是否相同。(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后会发觉妻和妾和客的语气各是不同的。)目的:读出人物的语气与故事的特定情境3 、议 :讨论人物语气不同的原因。 教师从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媒体知识进行引导,让学生各抒己见。小组内继续讨论。目的(课外知识的延伸)让学生明白:

9、这是因为涉及到古代婚姻中的女子地位的问题。妻是名媒正取的,娘家权势与丈夫相当,因此在家庭中颇有地位;而妾是买来的或别人赠与的,娘家的地位一般比较低,也就影响了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来说,小妾不但畏惧丈夫,还畏惧妻子。4、评:评说人物劝说的艺术和人物的性格。引导的问题:(1)邹忌的家事与国事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来讽喻齐王的?(2)根据故事的内容请你说说邹忌与齐王的性格特点? 目的: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味出邹忌劝说的艺术和了解人物的性格。5、.演:再现生活,培养劝说艺术。 教师设置情境:小张和小黄是同桌,两人感情笃厚,而且成绩都是班上的佼佼者。有一天,小黄发现小张在帮班

10、上的一名差生做作业,小黄想当面劝阻同桌不要这样做,可是又怕说了小张不接受而影响大家的友谊。现在请你帮小黄出出主意该怎么样才能让对方乐意接受意见,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教师要求小组内继续讨论自行分配角色,然后表演,教师巡回指导然后请表演较好的两组上台表演。目的:为了让学生知道委婉的劝说方式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四)小结内容 通过课件引领学生进行小结本课学习的内容(五)练习巩固本节课的最后环节,要求学生合上书本独立完成。教师课件展示问题和答案帮助学生记忆。 附:板书设计来源:学优高考网邹 忌 讽 齐 王 纳 谏战国策 三问起因 三答 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邹忌进谏 经过 三比 三赏 结 果 三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