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子疑邻》教案1(人教版七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471336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子疑邻》教案1(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智子疑邻》教案1(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智子疑邻》教案1(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智子疑邻》教案1(人教版七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子疑邻》教案1(人教版七年级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件 教学目标1 积累文言词语,学会直译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2 加深对寓言的认识,尝试续编和创作寓言。3 培养学生对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难点对“祸福相倚”的认识,即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的哲学思想的理会。并能举出生活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例子来。教学重点1 学会查字典注音释词,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2 掌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文言文翻译方法。3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教学方法 1.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 2.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用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内容切合实际,精简实

2、用。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一、智子疑邻学习1、全班朗读智子疑邻2、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3、再读寓言,教师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并解释加点的词。4、问题讨论: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试概括。二、塞翁失马学习1、说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引出淮南子里塞翁失马。2.讲解课文出处,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写的淮南子,故事精短,有较强的思想性,哲理性。3.教师范读课文。提出背诵要求。教师可亲自背诵课文,以作示范。以激励学生背诵课文的信心。4.学生分组研读课文,屏幕投影打出生字注音

3、,重点词语的释义填空题。学生查字典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弄清字词音义,为下步分析和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屏幕上投出故事原文抽掉标点的塞翁失马,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样的好处,叫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并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摩句意。5.请一个同学上台来主持,全体同学做图配文活动。电脑屏幕打出十幅剪纸塞翁失马图片。每打出一幅,请一个同学根据原文和画面,配套写出有关解说词。时间10分钟。6学生在答出原文之后,主持人要学生口头翻译文言文语句。如果有困难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帮助之。要提醒同学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语句要通顺,字字落实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要训练学生字字对译的能力。7.引导学生初步

4、理清文意,概括塞翁失马的寓意。明确: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的祸与福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8、课文内容分析: 这篇文章的主要线索是:失马将马堕马保马(父子相保)情节一波三折,失马吊之此何遽不为福将马贺之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堕马吊之此何遽不为福乎?它表明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祸福可以转化的。明确:文章可以分为四层。分别在其父曰“此何遽乎?“之后,和最后。层意如线索而所归纳的,可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概括。下面请几个同学谈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塞翁失马”,可以放开来谈。不要局限于校园生活。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耳闻目睹的事。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活动。教师要尽量提供一个

5、宽松的环境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充分享受发言的乐趣。不要把学生思维固定在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这一个思维模式上讨论后,叫学生写寓言。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学了寓言四则后,寓言的特征。、提供几个参考题目:塞翁新传可以发挥同学们的想像,写出课文之外的故事来。塞翁之子可以塞翁儿子的身份,联想其后来跛腿之后的生活,他有没有继承塞翁的衣钵。也成为了一个“善术者”呢?他是不是也明白了生活中的祸福关系呢?也可以写其他的寓言故事.但是要求写出“祸福相倚”这样大致相当的主题。三、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思考和练习题,然后,课外阅读一本书中国寓言作品选可向学校图书馆借。收集学生作品归类整理,以便向学校推荐。学优中考,网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