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中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10.1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470727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中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10.1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典中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10.1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典中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10.1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典中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10.1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典中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10.1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典中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10.1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中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10.1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酸的分类与命名,从电离的观点了解酸的通性。(2)了解并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用它来判断某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3)掌握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4)了解中和反应以及它在生产、科研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盐酸、稀盐酸化学性质的学习,概括出酸的通性,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2)通过对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酸的通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懂得从个别到一般认识事物的过程,建立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教学重点】酸的通性。【教学难点】根

2、据实验归纳酸的通性。【教具准备】稀盐酸、稀硫酸、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生锈的铁钉、白色点滴板、试管(若干)等。来源:gkstk.Com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次妈妈在做饭,小丽在帮妈妈做凉拌紫萝卜丝时,倒入食醋后,发现紫萝卜丝变成了红色,这是怎么回事呢? 【交流回答】紫萝卜中含有一种植物色素,它遇到酸性溶液能变成红色。【复习回顾】酸碱指示剂【活动与探究1】请同学们按P54“探究”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展示交流】各组展示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稀盐酸中存在什么微粒?请大家猜想一下并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是哪种微粒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活动与探究2】有四种金属分别是镁、铜、铁、锌,现将它们

3、置于稀盐酸中,反应现象如图,请说出A、B、C、D各代表的是哪种金属。【归纳总结】【结论】酸能与比较活泼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过渡】来源:gkstk.Com酸能与金属铁反应,能否与铁锈反应?【活动与探究3】分别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和稀硫酸中,观察现象。【温馨提示】1.稀盐酸、稀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十分小心,防止沾到皮肤上;2.如果不说明用量,液体取12mL为宜。【交流讨论】刚才同学们在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归纳起来有两种:来源:gkstk.Com1.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2.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当铁锈消失后,铁钉表面会冒出气泡。

4、【提问】这是为什么呢?【回答】加入的酸量不同!【讨论】1.利用上述反应清除金属制品表面的锈时,能否将金属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为什么?2.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吗?为什么?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归纳总结】实验证明,氧化铜也能与酸反应。请你写出氧化铜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归纳酸的性质:Cu0 + 2HC1 = CuC12 +H20 Cu0 + H2S04 = CuS04 +H20 【结论】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且有水生成。【课堂小结】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1.酸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2.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3.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板书设计来源:gkstk.Com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探究与实验、讨论与交流、思考与概括、巩固与拓展等教学环节,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使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有了系统的认识。教学中注意利用实验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