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A文】初中物理总说教材课件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69465620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A文】初中物理总说教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6A文】初中物理总说教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6A文】初中物理总说教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6A文】初中物理总说教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6A文】初中物理总说教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A文】初中物理总说教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A文】初中物理总说教材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安县梅塘中学 肖 斌,初中物理,说教材,课件,一、教材:,二、物理课程总的培养目标: 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三、物理课程的理念: 1.注重全体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四、物理课程目标要求:,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当于以前教学大纲的知识点与要求。即:了解 认识 理解和独立操作,经历观察、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保持好奇心、有求知欲、

2、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愿与人交流不同的思想观点、认识科技对社会生活影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整体框架,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内容标准,1、科学探究 (七个步骤) 2、科学内容,实施建议,1、教学建议。2教科书编写建议。3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4学生学习评价建议,物理课程的理念,1.注重全体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五、内容结构,(二)内容标准,1、 内容

3、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组成。 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主要环节。 科学内容含三个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 2、 科学探究是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是一种精神,贯彻了全书;是创造性活动,重在参与、重在过程。 (1)不仅是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知识,而且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怎样进行探究。这套教材的确是把“怎样进行探究”当做一个教学内容来处理的(2)有的仪器的使用放到“想想做做”,每章最后还有“我还想知道”。(3)探究过程无固定的形式;(4)以往的教学过分重视终结性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习惯,本书特意安排了一些探究活动,课标对这

4、些探究的结果并没有终结性要求。,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新材料及其应 用,物质结构 物体尺度,物质 属 性,物质形态和变 化,对生活、社会、 sTs、应用、影 响,多彩的物质世 界,热现象,多种多样的 运动形式,电与 磁,能量及转化转 移,机械 能,内 能,机械运动和 力,3、科学内容 :,科学内容,声与光,电磁 能,能量守 恒,能源与可持续发 展,世界处于 运动中,简单机械、 压强、浮力,声,光现 象,透镜 及 应用,功、功 率,能量及转 化,机械功、功率、 效率及应用,内能及利 用,五六七八 章,能量守 恒 转化的方向性,新能源 及 开发,能源及分类,半导体、超导、纳米等 材料及应用、

5、发展前景,机械运动 及相对性,热现象和 分子热运动,电磁相互作用 电磁波应用,时间、长度 测量,速度、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力的概念几种 力二力平衡,电生磁,电与磁的联系,磁生电,电磁波及应用 对社会的影响,4、教材中的栏目 本书内容划分为若干栏目,如“探究”、“演示”、“想想议议”、“想想做做”、“科学世界”、“STS”等。这样做的目的是突出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也便于教学处理。一般说来,课文本身(用小四号宋体字排印),以及“探究”、“演示”是要求比较高的内容,应该由教师组织学生认真完成。“科学世界”和“STS”则属于扩大知识面和进行潜移默化教育作用的栏目,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但必要时应该搞一些

6、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谈谈读书心得、讲讲自己的看法。,六. 学生实验 课标对实验的要求加强了。按要求学生实验有两个特点。 第一,本书的科学探究全部是实验性探究,其绝大部分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过去的初中实验全部是验证性实验或测量性实验。相比之下,本书的探究性实验在操作上的要求可能与之相仿,有的甚至还要低一些,但在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上,要求却高得多。 第二,本书利用身边易得的材料所做的实验比过去多。这样处理的目的不只因为一些学校的条件还不是很好,更多的考虑是,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感到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身边。用身边易得的材料做实验,它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价值不容忽视。 总的说

7、来,对学生实验的要求比过去高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如果哪一节课没有动手做实验,这节课恐怕是有很大缺欠的。,遵循认知 规律,正确处理 关系,编 者的意图,物理课 程,学 生,教 师,学生,物 理,社 会,适应形势,关注需要,更新认识,着眼长远发展,培养精神意识,提高能力,创造空间,营造氛围,互动提供资源,教 材,改进呈现方式,提高兴趣,现代技术,七、编者的意图:,内 在 逻 辑 关 系,知识纵向逻辑结 构,有弹性保基础供发展,知识横向联 系,联系实际形成应用,突出重 点,精简整合,如:电学和力学“先分散,后集中”,预备知识与综合问题有机整合,综合中归纳提高,如:各知识点虽内容有所不同,但最终

8、脱离不了能量守恒定律,如:由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由预备知识到综合问题,注重学生的基础,有利全体学生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改进学习方式,利于主动学习,以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八、内在逻辑关系,九、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的好传统。课程标准把它发扬光大,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口号。 1. 重视学生经验,从生活中引入物理内容 遵照课程标准的精神,本书所有科学内容在引入时都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列举大量生活中的事例。科学结论也都有大量应用的实例。不仅如此,在“动手动脑学物理”中也特别注意物理与自然现象和各种技术的联系。

9、这些例子举不胜举。过去的物理课对此就很重视,本书在这方面更有加强。 2. 大大加强了“科学世界”和“科学技术社会(STS)”的内容一类与资源、环境有关,另一类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需求的结果及对社会的影响 要求初中学生具有这种意识就可以了,即在涉及科学技术问题时,能有意识地从它对社会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去考虑,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八年级(上)物理教材,物理现象,光,电,声,八年级(上) 内容:,热,第一章 声现象 课程标准的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了解乐音的特性。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突出特点: 1、增加了简单的探究:声音的产生

10、及传播 。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改为“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三维目标,对该知识双基要求方面有所降低,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有所提高。 2、增加的内容:想想做做:测声速;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声音的波形; 科学世界: 双耳效应; 声音的记录 保存、重现;声与信息(声纳导航 B超) 声与能量(超声波清洗) 体现课程标准“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观念的渗透”,第六节“声的利用”这一节的增加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社会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和了解。,第二章 光现象 课程标准的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

11、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2、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突出特点:1、“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降低为“了解光的反射规律”。由“理解”层次降为“了解”层次,其内容由“定律”改为“规律”。这是因为对于初二的许多学生来说,要完整地理解光的反射定律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在做光的反射实验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最关注的结论。至于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的严格说法,学生无法理解不共面的物理情景。 2、增加了学生的探究实验: 将“平面镜成像”和“光的直

12、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的演示实验分别改为“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加强了“过程与方法”这一课程目标的实施。让远离学生的教师演示实验尽快落到学生实验桌上,还物理课是一门以动手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的本来面貌。该变化对于学生基本知识的练习和习题影响不大 3、增加了“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和“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随着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要求,艺术教育在目前的素质教育中已经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部分内容作为美术的基础知识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课程标准不但重新提出了“知道白光是由色

13、光组成的”终结性要求,而且还要求“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关于“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是重新提出的。 所以人教版的实验教科书在这一节中专门安排了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的实验活动。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增加,新教材也增加了相应的练习和习题。,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课程标准的要求: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突出特点: 1、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由“知道”层次变为“认识”层次”。 根据课程标准中部分行为动词界定,“认识”是位于“了解”和“理解”之间的层次,显然高于“了解”层次

14、。 “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所以对于凸透镜的认识重点放在联系生活实际上。 2、 “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变为“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凸透镜的应用为什么就一定只能局限于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呢?从人教版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可以看到,为落实对知识传承的弱化,而对联系生活实际的加强。 这一精神,教材专门增加了“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两节。,3、“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变为“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光学的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许多学生被这方面的习题难到。而课程标准的探究活动重在学生的探究

15、过程,对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结论没有做硬性规定,学生通过探究对规律有定性的整体的了解即可。这种了解完全能够应付对凸透镜的应用的需要,在对凸透镜的应用学习探究过程中,再进一步巩固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我们可明显感觉到课程标准的这个变化后,学生将从繁重、枯燥的题海练习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究知识、联系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去。,第四章 物态变化 课程标准的要求: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2、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3、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

16、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突出特点:1、对“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表述变为“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两种不同的表述,在认知层次上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对“温度”这一重要物理概念的认知评价重点发生了变化。前者的表述反映了对物理概念和实验现象的记忆要求,强调概念定义的背记和定义关键字词的是非判断。而后者的表述要求用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说明和解释,例如人教版的新教科书中并没有特别强调温度的定义,而是例举了大量的自然界的温度,对温度的概念不是停留在字面上,而是能够对常见的温度有一个较准确的估计。“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一些实践活动以及相关的一些小论文、小报告等进行评价,如“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当然课程标准对这样的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