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精品】2017年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名师教案: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465582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线精品】2017年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名师教案: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线精品】2017年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名师教案: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线精品】2017年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名师教案: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线精品】2017年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名师教案: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线精品】2017年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名师教案: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线精品】2017年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名师教案: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线精品】2017年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名师教案: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声现象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了解声音的特性。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4知道防止和减弱噪声的途径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本章知识的基础;声学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对声音特性的了解就显得很重要。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成为本章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中考考查时,该部分知识点难度较低,却是每年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声的产生和传播,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声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减弱噪声的方法。学情分析1声现象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有关声的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本章的兴趣。在第一章学习的

2、基础上,学生对物理研究方法有了一点了解,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加强学习,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实验,并让学生试着去总结、归纳。2学生在实验中的具体操作有些还掌握不好,如在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每次拨动都要控制用力大小相同,但学生很难控制,可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再让学生听录音机快放和慢放时的声音加以区分。3学生对“声的利用”很感兴趣,但具体的应用还不清楚,教师要多举例,并鼓励学生多搜集相关资料,做到资源共享。教学建议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本章的教学建议如下:1对课本上安排的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2

3、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要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3在学习中可运用比较、归纳、转化等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更明确。4在学生印象中,噪声是有害的,在讲课时,可通过阅读或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它的利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5在实验过程中,可对学生渗透研究物理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控制变量法。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学习,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

4、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3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难点1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2设计探究实验。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教学准备教具录音机和录有儿歌、瀑布声、砂轮与工件摩擦声、蛙鸣声的录音带;音叉、用线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小闹钟、带抽气机的玻璃罩和底座;电视机、录像机、录像带、铜锣;盛有水的玻璃水槽。学具橡皮筋、小鼓、薄钢尺、其他能发声的

5、物体。教学设计 续表板书设计 教师随笔备课资料一、对学生误区的解释1振动停止,声音也就消失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存在并继续传播。2真空也能传声。这个观点不对。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介质,即没有可以形成声波的物质粒子而无法传声,故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在月球上,即使面对面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3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人耳都可以区分开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对着山崖、墙壁喊话,声音会被山崖、墙壁反射回来,再传入人耳,我们就听到了回声(即第二次声音)。只有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如果不到0.1 s,回声

6、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就是这个缘故。二、对知识点的正确理解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是因为组成它们的物质粒子随着声源的振动而振动形成声波。如果物质粒子是紧紧靠拢的,传声效果就好,反之,传声效果就差,如古代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就是因为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传声效果好。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较大,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较小;在不同温度下,声音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一样,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振动的强弱均无关。3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都发声。物体要发声,除了必须振动以外,

7、还有别的条件,对振动快慢有要求,对振动环境也有要求。如蝴蝶翩翩飞舞时,我们明明看到它的翅膀上下振动,却听不到任何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太慢。又如放一手机在真空容器中,无论它怎么响,人们也听不见。三、本章研究方法的归纳、总结1比较法: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这一知识点时,做各种小实验,使物体发声、观察、思考、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共同特征”是与物体在未发声时的情况相比较而言的,即发声时振动,不发声时不振动。这里采用的就是比较法。2归纳法:通过大量发声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采用的就是归纳法。3转化法:很多发声体的振动,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这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发声体的振动

8、能让人直接看到或者感受到。如音叉发声时,它的振动人们不能直接看到,但音叉把轻质小球弹开以及人手触及的感觉能显示音叉发声时在振动,这里采用的是转化法。四、知识拓展1交混回响:在剧场、影院、会议厅等内部空间较大的建筑物内,声波要经过墙壁、天花板等多次反射和吸收。声源停止振动后,已经传播出去的声波并不会立即消失,会在空中延续一小段时间,这种现象称为交混回响。混响持续时间长短跟反射声波的材料对声波的吸收效果有关。如果混响时间延长,则声音前后重叠,而使人辨别不清,感到声音模糊。如果混响时间过短,虽然对声音分辨很清楚,但声音听起来枯涩、单调,对音乐演奏效果很不适宜,影响对演奏的欣赏。所以,交混回响时间的长短,是建筑物重要的声学性质。如: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交混回响时间,满座时是1.6 s,空座时是3 s。2让学生上网查留声机用声音记录历史的开始、磁带录音机让普通百姓也能享受艺术、激光唱盘电子时代的留声方法等相关材料,来进一步了解一下声音的记录与保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