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案2(沪教版八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458725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课》教案2(沪教版八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后一课》教案2(沪教版八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后一课》教案2(沪教版八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后一课》教案2(沪教版八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后一课》教案2(沪教版八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后一课》教案2(沪教版八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课》教案2(沪教版八年级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后一课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有着深刻严肃的主题,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走进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充分感受他对祖国的恋恋深情,从而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体会采用第一人称所起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注意朗读指导,通过朗读学生加深感受。品味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三)道德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

2、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和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的分析,理解作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爱国主义的观念。2、第一人称的写法及其作用。学法指导: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通过复述、评议、讨论、品读等提高语言与思维能力。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看到“最后”两个字,大家是否意识到这堂课会不同寻常?(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疑问)二、检查预习的情况 1、正确认读: 锯 踱 挟 皱 督 叟 摊 旷 懊 隶 钥匙

3、 哽 赚 惩 祈 诧2 、学生活动:交流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3、教师补充。三、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漫谈阅读感受。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阅读的体会、感受以及困惑。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体会。2、教师表情朗读全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想象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3、分别请学生到台前复述。(1)教师用投影幻灯映出小弗朗士上学路上的幻灯图片,请学生概括出小说的环境。(提示: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方面来考虑)(2)教师映出韩麦尔先生上课的幻灯图片。请一学生以第一人称复述“最后一课”,重点表现它与平时气氛的不一样;然后请一同学以第一人称复述韩麦尔先生上课的内容以及 “我”的

4、心理活动。教师主持全班同学对两项复述的修正与评议活动。4、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学生讨论并交流,学生提出分段意见,然后由教师总结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全文分四段:第一段(16节)上学路上,是故事的序幕。为韩麦尔的出场提供特定的环境,渲染了气氛,巧妙交代了背景。第二段(710节)上课之前;是情节的开端。写学校不同往日的景像,进一步造成悬念,为下文撟詈笠豢螖作了很好的铺垫。第三段(1123节)上课经过;,是情节的发展。前面的伏笔揭晓,韩麦尔的性格特征得到充分展示。第四段24-29节)宣布散学。是情

5、节的高潮,故事的结局,是小说主题的升华和结晶。四、讨论:第一人称写法的好处是什么? 1、 小组交流 2、教师指导第二课时一、分析“上学路上”这部分,讨论人物思想性格。学生朗读16节,引导学生注意思考“我”在上学路上所见所闻。讨论:从社会环境看,阿尔萨斯同以前比有什么异样之处?从上学路上看,小弗朗士是个怎样的孩子?朗读指导:“那么那么”“婉转”“操练”“多”“管住”“跑”都要重读,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第4节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并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微拖长。二、分析“上课之前”的情景。讨论:学校气氛与往

6、常有哪些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这一部分通过对比写了教室不平常的严肃气氛。这气氛使小弗郎士吃惊,也引起读者的疑问,引人入胜,使小说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同时,也告诉读者,人们对最后一课多么重视,为下文作了必要的准备。三、精读“上课经过”部分, 1学生读第11节。教师提问:韩麦尔先生讲话中用了两个“最后”,你觉得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韩麦尔先生讲话的态度“又柔和又严肃”,对谁柔和,为什么严肃?指导朗读:读韩麦尔先生的话,语气应沉痛愤慨,柔和而严肃。把重音放在“最后一次德语明天最后一堂多多用心”。2有感情地读1216节。提出思考题:小弗郎士心情是怎样变化的?文中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人”?学生分

7、组讨论。教师小结:小弗郎士心情变化:愤激难过懊悔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对老师的爱戴。韩麦尔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被无辜赶走,令人痛心。小弗郎士对老师深切地敬爱,同时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3指名读18、19节、20节。讨论:(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4怎样理解“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这个比喻的深刻含义?5小弗朗士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

8、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他这样想的本意是什么?说明他的思想感情有了怎样的变化?教师归纳: 明天永远没完,拖的结果是连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却已经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不会忘记恢复国土,争取自由,所以好像拿着一把打开大门的钥匙。 小弗郎士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自觉地努力学习,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4 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文字也是民族的标志。此外,字帖挂在铁杆上,上面写的是“法兰西”“阿尔萨斯”,从书写的内穿和摆挂的形式看,也很像一面面小国旗。这正是韩麦尔先生对孩子进行爱国主

9、义教育精心设计的。5一个“也”字,清楚地表叹了小弗朗士对取消法语改学德语是非常反感的。这一方面表达了他对学习祖国语言的留恋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他对普鲁士的文化侵略的极端仇恨之情。总之,他的爱国情感在韩麦尔先全的感染下得到了升华。四、品读“宣布散学”这部分。1品读基础上讨伦:钟声、号声对韩麦尔先生产生了怎样的震撼?2纵观全文,韩麦尔先生是个怎佯的人?五、总结、拓展1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心理活动。2第一人称的写法。3自主阅读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及老舍的四世同堂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景。六、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都德(18401897) 法国作家。生于没落的丝绸商人家庭,很早开始独立生活。一生创作

10、了13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一个剧本。以短篇小说集磨坊书简出名,以长篇小说小东西获得成功,赢得了声誉。普法战争时入伍,参加自卫战争,丰富了创作题材,写出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故事集,其中一组爱国故事,显示了作家的高尚追求,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更是世界短篇小说的名著。战后完成12部长篇,以达拉斯贡的戴达伦最为突出。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俾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建立一个容克地主的德意志帝国,企图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一八七年七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九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教后记: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教师知道下,结合文章背景,能理解文章中蕴涵的感情,对任务心理的揣摩比较到位。 教后记:对文章内容把握到位,能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优 中$考(,网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