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发展简史,,,,思想,贡献,观点,学说,本章重点与难点 政治经济学说的产生 政治经济学说的发展,,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思想的启蒙 一、“经济”名词的由来 1、名词的出现 王通《文中子·礼乐篇》中,曾有“经济之道”的说法 杜甫《上水遣怀》诗: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 《宋史·王安石传论》: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中国古书中的“经济”一词的寓意: “经国济民”或“经邦济世” 经济意指:,治理国家和拯救民生经济”的基本概念 在某种生产方式下,利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以满足社会与个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的一种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分配”:把生产资料分给生产者或把消费资料分给消费者消费”: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需求的一种经济行为生产”:生产产品或创造财富的过程交换”:人们交换产品实现劳动价值的过程经济活动的基本矛盾?,经济的基本矛盾: 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之间协调发展的矛盾! 其中最核心问题: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分析:我们国家为什么生产与消费脱节?,生产消费高于生活消费,导致生产与消费脱节,诱发通货膨胀 生活消费品主要以外向型市场为主,受国外经济危机影响导致生产与消费脱节。
国民之间分配收入不合理的“二元结构”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产品生产相对过剩二、人类早期政治经济学的启蒙思想与学说 1、我国孔子编撰《尚书》中《洪范》篇的“八政”,,一曰 食 农业生产 二曰 货 农副产品的交换 三曰 祀 季节 四曰 司空 中央政府掌管工程的长官 五曰 司徒 掌管国家土地的长官 六曰 司寇 司法和纠察的长官 七曰 宾 人际与礼数的关系 八曰 师 学说与说道,,2、古希腊色诺芬于公元前387~371年间写成的 《经济论》的主要学说 经济的职能: 生产产品和创造财富 获取更多财富的途径: 产品的平等交换 实现财富增长的手段: 分工与协作 提高劳动生产率 交换与分配 实现产品价值满足消费,,,经济论,,3、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61~355年间) 《政治论》的学说 “货殖论” (经济的职能) 创造产品使用价值 扩大产品交换价值 “国家管理” (政治的职能) 通过制度、法律手段,保障生产资料占有、产品交换和财富分配的公平性按产品中的劳动量进行等价交换,劳动创造商品价值,重大命题: 商品价值的源泉-- 劳动价值,第二节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与演变,,“重商主义经济”思想,“重农主义经济”思想,“早期政治经济”思想的演变(15-18世纪),封建制度: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大部分归封建主所有,封建主掌握国家权利不平等的占有社会财富!但是,封建主也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理论。
为了壮大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主采纳资产阶级早期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经济”兴起的背景,15 世纪,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西欧一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一 、“重商主义经济” (Mercantilism) (15-18世纪) 在经济学史中,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是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蒙克莱田,1615年,发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 1、 “重商主义经济” 的基本思想 : 交换产品的效率高于生产产品的效率,所以商贸更能“经济”与高效地聚敛财富 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 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即出口必须超过进口 政府应该控制国家经济,增强本国的实力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① 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 15 ~ 16 世纪中叶,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重金主义),强调“只卖不买”该时期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威廉斯·塔福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反对商品输入,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 ②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是重商主义的第二阶段,即晚期重商主义,其中心思想是贸易顺差论,强调“多卖少买”,代表人物为托马斯·孟。
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以增加货币流入量,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重商主义的利弊,为资本的原始积累创造了物质条件 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金融业)的建立与发展 催生了不平等、不道德的贸易经济行为泛滥 导致掠夺性殖民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二、“重农主义经济”( 17世纪中叶) 主要理论依据:〈法〉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年) 贸易只是产品(财富)的聚敛,而没有创造新的产品价值 生产才是增加财富的源泉 农业部门是唯一创造财富的生产部门案例:导致后来英国的“圈地运动”兴起!,,三、魁奈对重农学派理论的发展 1、《经济表》(1758年)的基本思想与学说 一切形式的生产都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财富增长的主要方式 劳动工具改善和技术应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劳动是衡量产品价值的唯一标准,标志着产业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开始!,,2、魁奈《经济表》的基本内容 (1)“纯产品”(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工业产品) “唯一财富”的源泉 (2)阶级划分:生产阶级、土地阶级、不生产阶级 生产 交换 分配 消费,,(3)经济运行流程表,√ √ ×,,3、《经济表》意义: 提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依次性与依存性 提倡“生产效率优先发展论”,优先生产部门的发展 优先生产率高的部门发展 优 先获取生产资料占有权和利润分配 权,为工业革命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四、重农主义经济催生资产阶级政治的启蒙思想(17世纪),代表人物:孟德斯鸠、伏尔泰、 卢梭 基本思想 批驳神授君权,倡导天赋人权。
人民主权论(“平等与法制”) 愚昧与贫穷来源于生产力发展的落后 “三权分立”(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与制衡) 意义:诱发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变革目的:推翻不平等的封建专制,建立人人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财富的 私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的启蒙思想 00:00-06:00,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1:45,背景:重商主义使拥有国家权利的封建主变成了殷商,占有绝对的社会财富!,,第三节 资本主义初期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思想 一、[英]亚当·斯密(1723~1790年),素有“经济学之父”称谓, 是自由经济的创始人 1、1776年《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人类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著作 标志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诞生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通过生产资料私有制发展经济增加财富!,,亚当. 斯密 ( Adam Smith,1723~1790)被奉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 亚当.斯密出生于苏格兰克科第的一个海关官 员的家庭,14岁考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数学和哲 学,17岁时转入牛津大学1751年在格拉斯 哥大学讲授逻辑学,他的 伦理学讲义后来经过修订在1759年作为《道德情操论》出版,为他赢得了声誉。
1776年,凝聚了亚当.斯密十年心血的《国富论》终于问世此书一出,极受 英国资产阶级的欢迎与褒誉,因为它为实行自由经济模式提供了理论根据 《国富论》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它最早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学说它的出版标志着工业资本主义与自由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分工效益图,2、《国富论》主要的内容与学说 (1)优先发展工业经济 *工业比农业生产效率高应优先发展工业 (2)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是分工与协作,,(3)发展以生产与贸易并重的资本性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为利润而生产、为利润而交换的经济经济的三要素: 经济动力--资本 价值实现--市场 经济目的--利润,理论依据:生产创造产品价值,交换实现产品价值4)发展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供求不平衡导致经济的波动和危机性 通过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价格)自动地实现供求关系的平衡,使经济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使经济达到最优化 市场机制是内在自发性的表现,不可人为的外在干涉所以,生产方式应该是自由的市场经济5)发展私有制经济 “经济人的利益”假说: 经济行为具有“利己性”,生产资料与财富应明确私人占有的地位,否则商品经济无法正常发展。
(6)自由竟争使财富的增长达到最大化 “自由竟争”假说: ①在平等与道德的基础上实行自由竞争达到“优胜劣汰”②优者可以使产品产出效率最大化、经济资源投入最小化,达到优化经济的目的③优者应该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 (7)反对国家直接干涉经济运行 “自发机制”假说: 经济具有自发调节机制,反对一切垄断和国家干涉经济的行为二、大卫·李嘉图 (1772~1823年)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主要内容与学说 (1)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商品价值交换的基础--- 价值规律理论 (2)通过级差地租和经济资源禀赋来“寻租”--- 比较优势理论 (3)自由贸易使国际资源配置最小化和经济效率最大化-- 自由贸易理论,,三、庸俗经济学(“实证”经济学) 1、〈法〉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18世纪70年代) 主要内容与学说: (1)资本的“三要素”理论,,说明: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财富的源泉,所以,必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社会财富分配的“三位一体法”,思想: 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应该拥有社会财富3)萨伊定律,萨伊定律包含的要点: (1)有效的生产能创造有效的需求 (2)有效的需求能创造有效的市场 (3)市场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
(4)货币是流通的媒介并不增值,商品增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有效供给自行创造有效需求, 并且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 所以,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是一种最合理的生产方式萨伊定律,,2、马尔萨斯《人口原理》(1798年) (1)“两个级数” 人口几何增长与生活资料算术增长具有矛盾性 (资源具有相对稀缺性,生产过程中应该经济合理地利用资源 (2)“两个公理” 食为需;性为本生产资料和财富的私人占有是人的本性) (3)“三个命题” 1)人口发展为生产资料所限制 (消费与生产应该协调发展) 2)罪恶来于贫困 (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贫困) 3)“优则生,劣则亡”,有利于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马尔萨斯从社会学角度证明: 人类摆脱贫困就必须发展生产力 要想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生产效率前提是生产资料和财富的私人占有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方式有利于生产的节约和财富的最大化第四节 资本主义中期政治经济学理论 (国家资本主义启蒙思想) 一、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19世纪20年代) 主要观点: (1)以生产资料、产品私有制建立的经济学说,必然产生生产的盲目性和生产与消费的脱节性,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少数人占有较多的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而大多劳动者在国民财富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少,导致“二元经济结构”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产物和固有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3)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4)社会财富应该为全体劳动者共享 (5)国家是社会共享利益机制的调节器二、李斯特〈德〉《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1、背景: ①李嘉图“国际自由贸易分工”理论,并未给世界经济带来共同的繁荣与发展,反而“马太效应”越发凸显 ②原因:国家之间占有生产资料、利用经济资源的不对称性,导致财富不公平性分配越来越大,必然导致各个国家经济利益的不平等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复兴民族经济,发展本国生产力才是国家富强的真正出路2、重要观点: 生产力创造理论 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根本 财富是长远的创造,而不是近期的拥有 “财富的创造力远比财富本身拥有更重要” 构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家经济体系三、[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