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性人格障碍》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400631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1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缘性人格障碍》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边缘性人格障碍》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边缘性人格障碍》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边缘性人格障碍》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边缘性人格障碍》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缘性人格障碍》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缘性人格障碍》ppt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边缘性人格障碍,黄慧芬 2010092029,人格及人格障碍的定义,人格:是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是个体特征性生活 风格及对人对己的一种态度。 人格障碍: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偏离正常导致个体 持久地以适应不良方式对待周围事物,并作 出极端的情感反应,从而导致显著的心理和 社会功能异常。,边缘性人格障碍:,A. 是一种偏离正常的行为模式 B. 并非继发于脑部疾病或其它精神疾病 C. 起于儿童期或青春期,延续到成年甚至老年 D. 常感到精神上的痛苦 E. 可能集多种诊断于一身 F. 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自我意象和情感的 极端不稳定及显著的冲动行为.,流行病学资料(国外),占正常人群2 % 占精神科门诊病

2、人10% 占精神科住院病人20% 占人格障碍中的3060% 女性占75%,边缘性人格的心理特征,持久的空虚感; 对外界过份敏感; 被遗弃感; 不安全感; 慢性积累的愤怒感。,发展史,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诊断实体开始进入精神科诊断,是1948年的DSM-I,当时的名称叫做“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Emotionally Unstable personality disorder),在1968年的DSM-II中取消,因为它与当时的另外一个诊断,循环型人格障碍有很大重叠。1980年DSM-III出台,一直到现在的DSM-IV-TR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诊断一直保留,取代了循环型人格障碍。,在最近十年中,越来越

3、多的认识和研究正帮助提高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了解和治疗。,此类人格障碍患者主要为女性在自我形象、心境、行为和人际交往中表现不稳定。病征在成年早期即已显露,但随年龄增长趋于缓和或稳定。患者相信自己由于在童年被剥夺了充分的关爱而感到空虚,愤怒,有权要求抚爱。因此他们无休止地寻求关爱。,当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感到他人的关心时,他们表现得犹如孤独的弃儿,为抑郁,物质滥用,饮食障碍和过去遭受的虐待寻求帮助。但当他们害怕失去别人的关心时,其心境会发生戏剧性改变,往往表现出不适当的,强烈的愤怒。与此同时还伴有对世界,对自身以及对他人看法的彻底转变从黑到白,从恨到爱。反之亦然。他们的观念永无折中之时。,当他们感觉

4、被抛弃时(亦即彻底孤独),他们会自我隔离或极度冲动。有时因为对现实观念的贫乏,他们会表现出精神病样思维的短暂片段,例如偏执性想法和幻觉。,比较,比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患者更多思维过程障碍,而且更多地把攻击性转向自身。 比表演性性人格障碍患者更愤怒,更冲动,对身份认识陷入混乱。,诊断,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心理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中提出的边缘性人格障碍至少需具备下述8种中的5种特征: 1)有冲动性地引起自我伤害的可能,如挥霍金钱,赌博或者自伤身体; 2)人际关系不稳定或过于紧张,贬低别人,为一己之私经常利用别人; 3)不适当的暴怒或缺乏对愤怒的控制;,4)身份识别障碍,表现为对性别认同,

5、自我认同,选择职业等变化无常; 5)情感不稳定,如突然抑郁焦虑,激惹数小时或数日,随后又转为正常; 6)不能忍受孤独,孤独时即感到抑郁; 7)自伤身体行为,如自我毁形,屡次发生事故或殴斗,严重的有自杀行为; 8)长期感到空虚和厌倦,边缘性障碍患者经常对自己是谁得感觉很不确定。因此,他们的自我印象或者自我意识经常变换很快。通常他们认为自己是邪恶的或者很坏,并且有时可能觉得他们根本不存在。这种不稳定的自我印象可能导致频繁的更换工作、朋友、目标、价值观和性别意识。,关系经常处于动荡中,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通常都有过对他人的爱恨经历,他们可能在某时理想化一个人,然后突然急剧转向愤怒和仇恨,那是超过轻视

6、甚至误解的。 举例来说,在边缘型人格障碍病患的眼中,一个人要么是善要么是恶。同一人也可以一天好一天邪恶。,另外,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患经常从事冲动和冒险行为。这种行为经常伤害到他们,无论是在感情、金钱或是身体方面。比如,他们可能鲁莽驾驶,可能进行不安全的性行为,使用非法药物或去狂热消费或赌博。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患为了放松情绪经常有自杀行为或者进行自我伤害。,其他体征和症状还包括: 强烈的情绪起伏频率 激烈但短暂发作的焦虑或抑郁 不适当的愤怒,有时升级到肢体冲突 害怕孤独,临床表现,第一,紊乱自我身份认同(Self-identity)。缺乏自我目标和自我价值感,低自尊,对诸如“我是谁?”、“我是怎

7、么样的人?”、“我要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缺乏思考和答案。这种自我身份认同的紊乱往往开始于青春期,而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显然出现了自我身份认同的滞后,长期停留在混乱的阶段,其自我意象不连续一致且互相矛盾。这反映为他们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第二,不稳定的、快速变化的心境。患者往往有强烈的焦虑情绪,很容易愤怒、悲哀、羞耻感、惊慌、恐惧和兴奋感和全能感之间摇摆不定。往往会被长期的、慢性的、弥漫的空虚感和孤独感包围。特别在遭遇到应激性事件时,患者极易出现短暂发作性的紧张焦虑、易激惹、惊恐、绝望和愤怒。但是其情绪往往缺乏抑郁症所特有的持久悲哀、内疚感和感染力,也没有生物学特征性症状如早醒、体重减轻等。

8、,第三,显著的分离焦虑。他们被形容成“手拿脐带走进生活,时刻在找地方接上去”。非常害怕孤独和被人抛弃。对抛弃、分离异常敏感,千方百计地避免分离情景,如乞求甚至自杀威胁。非常害怕孤独,缺乏自我安慰能力,往往需要通过各种刺激性行为和物质如饮酒,滥交、吸毒等来排遣空虚孤独感。,第四,冲突的亲密关系。他们在亲密关系中会在两个极端间摆动。一方面非常依赖对方,一方面又总是和亲近的人争吵。一会觉得对方天下第一,一会又把对方说的一钱不值。反复的关系破裂,人际关系中冲突不断。和他们相处的人经常会感觉很累,但是又无法抽身而出。,第五,冲动性。常见的冲动行为有酗酒、大肆挥霍、赌博、偷窃、药物滥用、贪食、淫乱等。50

9、%70%的患者有过冲动性的自毁、自杀行为,810%的患者自杀成功。是一种高自杀率的疾病。突发性的暴怒、毁物、斗殴、骂人也是常见的冲动行为。,第六,应激性的精神病性症状。在应激情况下,容易出现人格解体,牵连观念,如短暂的或情景性的、似乎有现实基础的错觉或幻觉等,一般来说这些症状比较轻微,历时短暂,精神压力解除后能很快缓解,抗精神病药物也有效。,病因,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产生原因仍然在调查中,并且还不明确预防的方法。产生的可能原因包括:,遗传学:Torgerson(1984.2000)等的做了一些有关边缘人格障碍的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研究。早期的小样本研究的发现是环境对边缘性人格形成的作用大于遗传

10、,但是2000年的大样本的研究却得出了另外的结果,遗传效应值接近0 .70,而一般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小。,神经生物学:使用脑影像技术的研究发现,边缘人格障碍者的脑部结构有改变。有的发现额叶的体积缩小(Lyoo ,1998),有的发现海马和杏仁核体积缩小,(Driessen ,2000;Bremner JD,1997,Christian G,Schmahl,2003)。 总的来说,神经生物学界的假设是创伤性经历、亲子关系互动失调等早年的应激条件都可导致正处于大脑发育关键期的儿童的与情绪调节有关的神经功能的损伤。,心理病理学: 1)客体关系理。童年期的负面经历使个体形成了脆弱的自我,导致他们做事需

11、要反复确认以打消疑虑。他们频繁地使用一种称为“分裂”的防御机制,把物体要么分为“全是好的”,要么“全是坏的”,结果就不能将自己或他人的积极与消极方面综合为一个整体。不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矛盾性成分,导致他们很难调节情绪,时而认为这个世界“完美无缺”,时而“糟糕至极”。,2)认知图式理论。负面的童年经历会转化为一种关于自我认同及他人关系的适应不良的图式。这些图式包括:认为“我是坏孩子”从而导致自我惩罚;认为“没有人会喜欢我”从而导致避免亲密接触;以及相信“我一个人做不了”从而导致过分依赖。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也会习得自残,如运用自残来恐吓并成功地控制了别人。另一方面,缺乏其他应对资源也意味着,边

12、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在没有任何回报的情况下仍会使用这一策略。,总的来说,边缘人格障碍的病因和病理尚不清楚,现有的假设往往缺乏严格的证据,而且假设缺乏特异性。比如说心理病理学的理论假设不仅仅可以用来解释边缘人格障碍,而是可以用来解释绝大部分的人格障碍。,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通常是面向成人的,而不是儿童或者青少年。这是因为边缘型人格障碍出现的体征和症状是和成熟相联系的。,并发症,边缘型人格障碍会破坏一个人生活得很多方面。关系、工作、学习、社会活动、自我印象所有的都会被消极影响。频繁的失业和婚姻的破裂是很平常的。自我伤害,比如割脉或者焚烧,可导致结疤和频繁就医。,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可能有其他的心理健

13、康问题,包括: 抑郁症 滥用药物 焦虑症 饮食失调 躁郁症 其他人格障碍,由于他们的冒险、冲动行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也较容易意外怀孕,感染性病,发生机动车事故和打架。他们可能也被卷入虐待关系,成为施虐者或受虐者。,治疗,目前边缘人格障碍的治疗模式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为主。由于目前还没有开发出全面有效,针对性高的治疗边缘人格障碍的药物,故心理治疗受到了精神病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针对边缘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模型有十几种。其中唯一得到最多医学证据支持的是辩证行为治疗(Dialectic behavior therapy , DBT)。这是基础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结合以来访者为中心和理性情绪疗法

14、所形成的新疗法,使用矛盾之统一的哲学对于人格障碍进行治疗,以整合病人的情绪和冲突。,药物治疗。药物不能治边缘型人格障碍,但它们可以帮助解决相关问题,如抑郁,冲动和焦虑。药物可包括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抗焦虑药物。 住院治疗。有时,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可能需要在精神病的医院或诊所进行更强烈的治疗。住院治疗还可以使他们免于自我伤害。,这里没有一条能够保证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得到康复的正确途径。人们可能会在刚成年的阶段情况似乎更糟,但随着时间的增长可逐渐好转。很多有这种障碍的人在他们的三十到四十岁间还是找到了更加稳定的生活。其内心的痛苦得以减轻,他们继续维持着原有的爱好,并享受着有意义的事业。,被忽视的心理疾病边缘性人格障碍,在咨询中,很多来访者并不是以边缘性人格障碍这个问题的主线来找心理医生的,他们会以情绪问题、亲密关系问题、职业发展问题、人际关系等问题来进行心理咨询。但最终发现,会有一定比例的人是伴随边缘性人格障碍的。,THE END,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