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课件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375623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1,00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学》课件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社会保障学》课件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社会保障学》课件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社会保障学》课件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社会保障学》课件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学》课件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学》课件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产生和发展,2,【教学目的】了解、学习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 会、政治背景,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师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4课时 【学习要点】理解并掌握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的 几个阶段,熟知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类型 【关键概念】济贫法 互助组织 商业保险 社会保障模式,3,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条件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 第四节 社会保障主要模式 第五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4,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条件,一

2、、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 1、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大规模经济 风险转移到社会上 2、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优胜劣汰、社会矛盾 3、市场经济的发展呈现周期性 企业破产、工人失业 4、市场经济是以应用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经济 高素质 劳动力 5、社会财富大量增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物质财富的丰厚,人们的需求呈现着内容多样化和水平不断上升的趋势。社会财富的增加不仅为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奠定了物质基础,也规定了必须采取社会性保障的形式来利用这些社会资源。,5,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政治条件 社会保障的产生也是无产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只是产生社会保障的经

3、济条件。有了这些条件,社会保障制度并不会自发产生。经济利益的分配和社会权利的分配,都取决于社会各阶级、各集团力量的对比。可以说,工人的坚决斗争是把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决定性因素。随着机器生产的进一步扩大,工人为争取社会保障的斗争日益激烈。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无产阶级为争取自己的经济政治权益而形成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最先实行比较全面的社会保障的是俾斯麦执政时期的德国。19世纪的德国无论是在工业化的规模还是在社会对于现代社会保障的需求方面都不能和英国相比拟,但是,如果观察德国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就不难发现,正是德国具备率先实行国家社会保障的社会政治条件。 19世纪下半叶的德国,无产

4、阶级组织力量相当强大,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成为以俾斯麦为代表的容克资产阶级必须正视的政治力量。1872年夏天,鲁尔矿工为争取8小时工作日和提高工资的罢工斗争震惊了世界,资产阶级被迫宣布建立“社会保障法”,先后采取了一些改善工人生活境遇的措施,从而在国家法律和制度上确立了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当然,社会保障具有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数量和质量上合乎社会化生产要求的劳动力的作用,所以资产阶级政府在政治上支持社会保障的发展。,6,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 (一)西方社会保障发展的理论基础 1、社会保障思想的雏形 (1)

5、社会保障的最初表现慈善或恩赐思想。 建立孤儿院、济贫院等,对贫困人员发放救济金等 (2)发展为平等或公平思想国家有义务保护每个人(为公民提供安全、基本生活等方面的保障) (3)最后表现为空想主义理想的社会为人民提供种种保障。 理想国、乌托邦、圣西门、傅立叶、欧文,7,2、德国新历史学派(New-German Historical School) (1)产生条件: 19世纪初期,德国的经济学家用“国家经济学” (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对抗古典学派的“世界主义经济学”,旨在保护和发展德国民族经济的保护主义或国家干预主义对抗英法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德国历史学派得以应运而生

6、。 (2)代表人物:施穆勒、布伦坦诺等 (3)属于国家经济学、发展中国家经济学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福利国家理论,为社会保障制度赖以产生的直接理论基础。,8,(4)新历史学派的政策主张包括: 第一,国家的职能不仅在于安定社会秩序和发展平事实力,还在于直接干预和控制经济生活,即经济管理的职能 。 第二,国家的法令、法规、法律至上,决定经济发展的进程。 第三,经济问题与伦理道德是密切相关的,人类的经济生活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满足本身的物质方面的欲望、而且还应满足高尚的、完善的伦理道德方向的欲望。 第四,劳工问题是德意志帝国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第五,国家应通过立法,实行包括社会保险、孤寡救济、劳资合作以及

7、工厂监督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措施,自上而下地实行经济和社会改革。 新历史学派以此来反对“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和“马克思社会主义”。 (5)新历史学派的社会保障思想:倡导国家保险,缓和劳资矛盾,9,3、旧福利经济学 (1)提出:福利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在20世纪初形成于英国,后来在美国、瑞典、法国等国得到传播。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的巨著福利经济学的出版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正式诞生,庇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 (2)理论核心:检验社会福利的标准 一是,国民收入的大小,二是,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情况 他认为: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福利也就越大;收入越平均,福利越大,两者都会使社会

8、福利得到增进。 凡是能增加国民收入总量而不减少穷人的绝对份额,或者增加穷人的绝对份额而不影响国民收入的总量,都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进。,10,(3)旧福利经济学的社会保障思想: 实施社会保障,实现收入均等 其主要主张是: 一是增加必要的货币补贴,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使劳动者的患病、残疾、失业和养老能得到适当的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 二是向收入高的富人征收累进所得税,向低收入劳动者增加失业补助和社会救济,以实现收入的均等化,从而增加普遍的福利效果; 三是普遍养老金制度,或按最低收入,进行普遍补贴的制度,通过有效的收入转移支付实现社会公平。 虽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不可能实现“收入均等化”的,但庇古提

9、出转移性支付以及一些改革社会福利的理论几经演变并广为流传,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1,4、 凯 恩 斯 主 义(Keynesianism) (1)理论核心:如何扩大社会有效需求 经济危机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流动性偏好的作用导致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宏观经济达不到均衡。 (2)国家干预:扩大财政支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对贫困人员的的财政性转移支出和各种公共福利设施建设,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 (3)社会保障:通过累计税和社会福利等办法重新调整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4)凯恩斯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保障政策从生产角度出发,是一种

10、有限的社会保障,强调个人责任,政府负担较轻。 (5)在社会保障制度理论方面,凯恩斯主义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它直接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保障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建立。,12,岳阳楼记,唐朝初年,天下大旱,很多地方粮食颗粒无收。百姓背井离乡,四处逃荒。岳阳地区也遭此大灾,县令见了忧心如焚。他茶饭不香、朝思暮想,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县令请来了所有的豪门富户,对他们说:“我们守着八百里洞庭,应该好好地观赏游玩。如果造一座高楼,可以一览洞庭全景。诸位大人在楼上吟诗作画,听歌赏月,举杯极目,岂不是风流千古?”有钱人听了,大喜过望,纷纷出钱建楼。 县令立即找人设计、施工。大批农民有了工作,很多行业也沾了

11、光。岳阳人有了谋生之路,非常顺利地度过了荒年。,13,故事岳阳楼记就是政府干预消除通货紧缩缺口的生动事例。荒年时,经济不景气,出现了通货紧缩缺口。岳阳县令说服富人出钱修建岳阳楼,使总需求增加,可以缩小或消除缺口,减少失业,增加均衡国民收入。,14,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节选) “蜜蜂之寓言”是一首寓言诗,内容是说有一个很繁荣的社会,忽然其中公民都决定放弃奢侈生活,国家也削减军备,大家都致力储蓄,结果却弄得一团糟。因为大家都崇尚节俭,于是奢侈品无人过问,原有之奢侈品,如衣饰、车马、宫室之类,或变卖偿债,或任其荒芜。结果是土地、宫室等之价格大跌,依供给奢侈品为生者无法谋生;又因各业皆有人满之患,

12、亦无法改行。由此所得教训是:仅仅是美德,不能使国家兴盛;彼欲恢复古之黄金时代者,于致力于俭朴时,也要顾到平民生计。 因此我们可下结论,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说所根据的基础即每年之产量乃决定于该年可用的天然原素、资本、以及劳力三者之总数量,实在是错误的。反之,这三者之总数量只规定了产量之最高限度;产量当然不能超过此限度,但若因为储蓄过度,以致供给过多,影响生产,则产量可以而且真是比此最高限度低许多。换句话说,在现代工业社会之中,在正常情形之下,是消费限制生产,而不是生产限制消费。,15,过去有一个蜜蜂王国,一度因繁荣昌盛而名震天下。开始,王国的蜜蜂贪图享受,任意挥霍。为了满足一部分蜜蜂无穷无尽的

13、欲望,大批蜜蜂日夜劳作,制造了很多精巧的产品。街上商品琳琅满目,行人摩肩接踵,一片兴旺景象。王国国库充盈,国力强盛,天下无人敢敌。 后来,蜜蜂崇尚节俭,鄙弃奢侈。商人们不再去远方追逐利润,工人们因商品无人购买而告别倒闭的工厂。人们赞美节约,赞美家中的储蓄。街道越来越冷落,经济越来越萧条,王国越来越衰弱。最后,外敌入侵,蜜蜂国破家亡、四处逃遁。 故事蜜蜂的寓言强调了有效需求的重要性。开始,王国推崇挥霍,故总需求旺盛,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经济走向繁荣。后来,王国推崇节俭,故有效需求不足,均衡国民收入减少,经济走向衰退。,16,5、新剑桥学派(New-Cambridge School) (1)理论核心

14、:主张国家必须采取分配政策,是国民收入再分配趋于合理和公平,使个人收入趋向均等化。 (2)收入分配政策的三个方面: A.实行累进的税收制度来改变社会各阶层收入分配不均等的状况。 B.实行高额的遗产税和赠与税,将所得到的财产税用于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 C.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对失业者进行培训,使其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17,6. 瑞 典 学 派(Swedish School) (1)理论核心:以国家干预实现“充分就业”和“收入均等化”,实行“混合经济”下的“福利国家”。 (2)主张依靠收入再分配,主要利用累进的所得税和转移性支付,举办社会福利设施,实现收入平等。 (3)自由社会民主主义思想:政治上

15、保留西方的民主制度,经济上实行国有化、福利国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制度。,18,7.贝弗里奇思想 (1)理论核心:保护由各种社会风险所导致的每个贫困人员。 (2)社会保险的三个方面: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险、对特殊情况实行社会救济、特别的人以保险。 (3)福利国家的主要目标:贫困和失业。,19,(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 1、理论核心:社会总产品分配之前,应该有六项基金扣除出来以保证社会再生产的继续。 马克思关于社会产品再分配的基本原理,明确了社会保障基金需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来建立。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社会产品在分配给劳动者个人时,应首先扣除以下几项:第一,用来补偿消费掉

16、的生产资料部分; 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的部分;第三,用来偿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剩下来的社会总产品中的其他部分是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在把这部分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中扣除几项:第一,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险设施等;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定的基金,如官办济贫事业。 2、用于社会保障的基金主要包括:“用来满足共同需要部分的基金”和“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基金,20,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 一、社会保障的早期发展( 19世纪以前) 社会保障是经济保障的一种现代形式。现代社会保障形式是工业化的产物,但它的形成离不开它的史前发展形式。 社会保障在资本主义社会前,经历了氏族保障、主从保障和家庭保障等经济保障过程。 在原始社会,极低的生产力水平和消费品的缺乏,产生了平均分配、共同消费劳动成果的必然性。为了保证部落的存活,确立了重点制的氏族部落保障原则。首先,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