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psoriasis疮》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9366152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7.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psoriasis疮》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湿psoriasis疮》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湿psoriasis疮》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湿psoriasis疮》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湿psoriasis疮》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湿psoriasis疮》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psoriasis疮》ppt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湿 疮eczema eczema,目的与要求,掌握:湿疹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 鉴别诊断及内治法。 理解:湿疹的病因病机,病理、外治。 了解:预防与调摄。,重点与难点,重点:湿疹的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难点:湿疹的皮疹特点、临床分类。,定义,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浅层真皮及表皮炎症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男女老幼皆可患病。临床上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常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 中医把本病归为“湿疮”的范畴。,特点,病因不明 对称分布 多形损害,边界不清 剧烈瘙痒 倾向湿润 反复发作 易成慢性,分类,根据病程和皮损的特点,分为 急性湿疮 亚急性湿疮 慢性湿疮,发病部位

2、不同分类,发于耳部者,称为旋耳疮 发于手部者,称为瘑疮 发于阴囊部者,称为肾囊风或绣球风 发于脐部者,称为脐疮 发于肘、膝弯曲部者,称为四弯风 发于乳头者,称为乳头风,皮损形态分类,以丘疹为主者,称为血风疮或粟疮 浸淫全身,滋水较多者,称为浸淫疮,病因病机,禀赋不耐 饮食不节 伤及脾胃 湿热内生 风湿热浸淫 外感风邪 肌肤所致 急性者以湿热为主; 亚急性者多与脾虚湿恋有关; 慢性者则多病久耗伤阴血,血虚生风生燥,乃致肌肤甲错。 发于小腿者型常由经脉弛缓、青筋暴露,气血运行不畅,湿热蕴阻,肤失濡养所致。,西医病因病机,外因:生活环境、气候条件、日光紫外线、寒冷、湿热、干燥、摩擦、化妆品、肥皂、皮

3、毛、植物、染料、人造纤维等 内因:过敏素质是主要因素,与遗传有关,可随年龄、环境而改变。精神因素、内分泌、代谢及胃肠功能障碍、肠道寄生虫、感染病灶、某些食物也可使本病加重。 发病机理:与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抗原使T细胞致敏,致敏T细胞再次接触抗原,直接杀伤靶细胞或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引起病变。),病理,急性期:表皮、真皮水肿,表皮细胞内水肿、海绵形成、棘层内水疱及单个核细胞浸润,真皮浅层毛细血管血管扩张明显,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少数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 慢性期:角化过度或不全、棘层肥厚、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增厚,血管周围显著的单个核细胞浸润、真皮浅层纤维化 。,急性湿疹(Acute eczema),

4、急性发病 对称分布,弥漫 性,无边界 皮损多形:基底潮 红的丘疹、丘疱疹 水疱、流滋、糜烂、 结痂,边界不清 自觉剧烈瘙痒 肥皂、热水烫洗、 饮酒、食辛辣发物 可使皮损加重,亚急性湿疮(Subacute eczema),由急性湿疮迁延而来 皮损较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 可有少量丘疱疹、轻度糜烂浸润。 可因新的刺激或处理不当呈急性发作或经久不愈成慢性。,慢性湿疮(chronic exzema),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疮反复发作而成 亦有一开始呈现慢性湿疮 皮损多对称局限某处,如小腿、手足,肘窝、膝窝、外阴、肛门等处。 皮损:肥厚粗糙,呈苔癣样变,色暗红或紫褐色,皮纹显著或呈苔癣样变,暗红斑上有丘疹

5、、抓痕及鳞屑。 阵发性瘙痒 病程可迁延数月或数年,常呈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特定部位湿疹(regional eczemas),耳部湿疮 (ear eczema): 多发生于耳后皱襞处 也可见耳轮上部即外 耳道,皮损未为红斑、 流滋、结痂及皲裂, 有时带脂溢性,常对称 两侧。,regional eczemas,头部湿疮:(capitis eczema) 多由染发、生发洗发剂等刺激引起。呈弥漫性,甚至累及整个头皮,可有脓性流滋, 覆以或多或少的黄痂,痂多是可将头发粘结成团,化脓染毒,发出臭味,甚至可使头发脱落。,面部湿疮(facial eczema):常见于额部、眉部、耳前等处,皮损为淡色或微红的红斑

6、,其上有或多或少的鳞屑,常对称,自觉瘙痒。病情易反复发作。 乳房湿疮(Breast eczema):主要见于女性,损害局限于乳头,表现为潮湿、糜烂、流滋、上覆以鳞屑,或结黄色痂皮,反复发作,可出现皲裂、疼痛,自觉瘙痒,一般不化脓。 脐部湿疮(umbilical eczema):皮损位于脐窝的鲜红或暗红色斑片,或有糜烂、流滋、结痂,皮损边界清楚,不累及外周正常皮肤,有臭味,自觉瘙痒,病程较长。,Breast eczema,手部湿疮 (hand eczema) 好发于手背及指端掌面,可蔓延至手背和手腕部,皮损多形,边界不清 、流滋、结痂。至慢性时,皮肤肥厚粗糙,皲裂。病程较长,顽固难愈。,Hand

7、 eczema,钱币状湿疮 (nummular eczema) 皮损好发于手足背、四肢伸侧、肩、臀、乳房等处。 皮损为红色小丘疹或丘疱疹,密集而成钱币状,滋水较多。 慢性者,皮肤肥厚,表面有结痂及鳞屑,皮损的周围散发丘疹、水疱。自觉瘙痒剧烈。冬季多发。,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infectious eczematoid dermatitis),多发生于四肢。 发病先有原发感染病灶,以后在脓性感染病灶周围的皮肤上出现潮红、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液等多型皮损。,淤积性皮炎 stasis dermatitis,好发于小腿下1/3内侧,常伴有青筋暴露, 皮损呈局限性暗红色,弥漫密集丘疹、丘疱疹

8、、糜烂、流滋,日 久皮肤变厚,色素沉着。 常伴发小腿溃疡,裂纹性湿疹(xerotic eczema),红斑、干燥、鳞屑,表皮或角质层细小的裂纹,裂纹处露出线状红色斑,如同碎瓷样。 多见于冬季,老人多发,Differential diagnosis,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疹鉴别,牛皮癣与慢性湿疹鉴别,Contact dermatitis,Neurodermatitis,辨证论治,湿热浸淫 清热利湿 龙胆泻肝汤 脾虚湿蕴 健脾利湿 参苓白术散 血虚风燥 养血润燥 当归饮子 祛风止痒 或四物消风汤,西医内治,查找和去除一切可疑的致病因素。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剧烈的摩擦和

9、搔抓,穿着使患者敏感的皮,毛,化纤制品等。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清除病灶,治疗系统性疾病。 抗组胺药和镇静药。各种组胺H1受体拮抗剂可选23种联合使用或交替使用,瘙痒剧烈时,可加用镇静药,如安定等。 非特异性抗过敏药,如钙剂,维生素c,硫代硫酸纳等。,西医内治,剧烈瘙痒,可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疗法。 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虽具有较强的消炎止痒作用,但停药后可复发,且长期使用,副作用多,故一般不宜选用。 有继发感染时,同时使用抗菌药,急性湿疮外治,初期潮红、丘疹、或少数水疱而无渗液时,外治宜清热安抚,避免刺激,可选用清热止痒的中药煎汤温洗,或10%黄柏溶液、炉 甘石洗剂外搽 中期水疱糜烂、渗出明显时,

10、外治宜收敛、消炎,促进表皮恢复,可选用黄柏、生地、马齿苋、野菊花等煎汤外洗并湿敷。 后期滋水减少时,外治宜保护皮肤,避免刺激,促进角质新生,清除残余炎症,可选用黄连软膏、青黛膏外搽。,亚急性湿疮外治,原则为消炎、止痒、干燥、收敛 选用三黄洗剂、氧化锌油剂, 3%黑豆馏油、 10%生地榆氧化锌油、 2%冰片5%黑豆馏油泥膏外搽。,慢性湿疮外治,原则以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为主 选用各种软膏剂,乳剂,可外搽青黛膏,5%硫磺软膏,5%10%复方松馏油软膏,2%冰片5%黑豆馏油软膏、皮质内固醇激素软膏。,预防与护理,急性湿疮,忌用热水烫洗和肥皂等刺激物洗患处 避免搔抓 忌发物 急

11、性湿疮和慢性湿疮发作期,暂缓预防注射和接种牛痘,经验与体会,湿疹的治疗,以往以湿热证治者多,事实上,内服药不应拘泥于清热利湿之剂,其他活血、散风、养阴等药,亦可随证灵活应用。一般来说,病程短者,湿热流窜肤腠是其主要方面,治当利湿、清心、导赤。病程长者,湿热化燥,伤阴耗液是主治的方向,法当养血、疏风、化湿。,经验与体会,如皮疹泛发,丘疹、鳞屑较多,自觉剧痒,治风治肺为先,药用荆芥、防风、苍耳子、蝉蜕、薄荷、桑叶、杭菊花等; 若渗出浸淫,糜烂较重,并有越腐越痒的现象,治湿治脾为主,药用茯苓皮、苍术皮、生薏苡仁、陈皮、冬瓜皮、绵茵陈、猪苓、泽泻、炒枳壳、赤小豆等; 若丘疹、红斑遍及全身,搔破有少许渗

12、血,治热治心为重,药用生地、粉丹皮、玄参、栀子、红花、紫草等。,经验与体会,对部份顽固瘙痒,用疏风、散风、搜风诸品,非但痒感不减,反有加重趋势者,可酌加安神平肝熄风之品,如枣仁、柏子仁、合欢皮、夜交藤、石决明、生龙牡、生赫石等,常能获得良效。,小结,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 本病病机复杂总由禀赋不耐,风湿热郁于肌肤所致。 具有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倾向湿润,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的特点。 临床常分急性、亚急性、慢性3型。 中医按湿热浸淫、脾虚湿蕴、血虚风燥3分型论治。 外用药中药有三黄洗剂,青黛膏等,西医主要是激素类软膏,复习提纲,湿疮根据皮疹表现如何分类 湿疮的皮疹特点有哪些。诊断要点是什么 湿疮与牛皮癣的鉴别要点 湿疮的辨证论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