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道德品行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9334631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道德品行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道德品行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道德品行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道德品行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道德品行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道德品行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道德品行研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1:年度编号江油市教育科研课题申请评审书申 请 类 别 课 题 名 称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行的研究 选 题 分 类 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李泽 负责人所在单位 江油市八一乡小学校 填 表 日 期 2015年2月3日 江油市教育研究室 2014年5月填 表 说 明一、封面左上角。年度以当年通知为准;编号则不填。二、课题名称。“登陆”栏“课题名称”处,每个汉字占一个单元格,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三、申请类别。A.重点课题 B.一般课题。封面上,请在相应的中划“”。“登录”栏的“申请类别”处,在前一单元格填入相应的字母(A或B),后一单元格填写相应的内容

2、(重点课题或一般课题)。四、选题分类。A.教育基本理论 B.教育管理 C.教育信息技术 D.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E.课程与教学改革 F.教师教育 G.体育与艺术教育 H.民族教育 I.学前教育 J.职业教育 K.其他封面上,请在“选题分类”处完整填写,并限填1项,如“G.教师教育研究”。“登录”栏的“选题分类”处,在前一单元格填入相应的字母,后一单元格填写相应的内容。五、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是指近五年内,本课题组相关人员公开发表、出版或在校级以上会议公开交流的,与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基本思路相关的论著。六、印装要求。请用A4纸张,双面打印,于左侧简装成册。七、报送数量

3、。本表报送一式5份。八、未尽事宜,请与江油市教研室理论室相关人员联系。负 责 人 承 诺本人自愿申报江油市教育科研课题。我承诺对所填写的江油市教育科研课题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课题申请评审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果获准立项,我承诺以课题申请评审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接受江油市教育体育局和考研室科的管理,遵守有关课题管理规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认真开展研究工作,达成研究目标,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负责人(签字)年 月 日一、登录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行的研究主题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道德品行申请类别B一般课题选题分类D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

4、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专业职称行政职务研究专长心理健康工作单位江油市八一乡小学校联系电话通讯地址江油市八一乡场镇邮政编码621705主要研究人员姓名出生年月专业职称行政职务工作单位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五年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成 果 名 称著作者成果形式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或公开交流的场合发表、出版或交流时间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曾经承担或参与的省级及以上研究课题姓 名负责人/主研课题名称批准时间批准单位是否结题四、课题论证(一)主要问题界定核心概念界定,拟研究、解决的主要理论或实践问题。1、核心概念界定“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生活在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双方同时从农村流向城市务工,并在城市从事

5、工作3个月以上,因而造成监护缺位的儿童群体。而孩子由于户籍原因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留在户籍所在地,主要是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一般是由祖辈照顾,这样父母的监护角色也就缺失了,这给正在成长的儿童造成了影响,其中家庭教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共生理论。“共生”一词的概念源于生物学,指的是不同种群按某种物质联系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传递,从而能够合作共生。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存在于社会与经济领域之中。“共生理论”认为:共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共生的本质是协商与合作,协同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互惠共生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共生现象的必然趋势

6、等等。该理论强调种群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运用共生现象普遍性的观点来看待人类社会中诸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关系,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关系存在的客观性,从而按照共生原理不断推进其向优化转变,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拟研究、解决的主要理论或实践问题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心理健康问题,亲情缺失问题,道德品行问题,安全问题等。而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且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现但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如下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心理障碍、寂寞无聊心理、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其次是亲情缺失问题,道德品行问题,安全问题等,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

7、与关爱, 亲情缺失,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厌学逃学辍学,部分留守儿童也因此营养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父母不在身边,也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同时也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与歧视。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就是学校基于对共生理论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现状的分析,研究探索出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加以引导、梳理、教育策略,促使“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积极融入学校主流环境,获得健康快乐成长的研究。(二)相关

8、研究综述相关主题、内容及方法等的研究现状、特点与趋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在我国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个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社会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造成的亲情缺失,留守儿童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成为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制度性孤儿”。与随迁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受到关注相对要小,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弱势地位更加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2013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推断017周岁农村留守儿童约6102.55万人。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

9、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规模为2948万,其中小学(6-11岁)和初中(12-14岁)学龄阶段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分别占32.01%和16.30%,规模分别为1953万和995万。农村留守儿童高度集中在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其中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等劳务输出大省。四川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大,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最高,达到11.34%。从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来看,四川省比例已超过50%。为了能真实了解本地留守儿童情况,2014年11月,我们对本校全面学生进行了全面的问卷调查。本此调查中我们共发出问卷20

10、2份,回收问卷202份,在回收的问卷中,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祖父母监护甚至是亲戚监护的有83人,占41.1%,也就是说我校的留守生所占比例远大于全国水平,和全省水平相差无几,这与我校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等直接的原因。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我校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可总结为以下四种: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上代亲戚监护、同辈监护或自我监护,主要以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为主,其中单亲监护又以母亲监护为主。我校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基本是全国的共性问题。其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心理健康问题,亲情缺失问题,道德品行问题,安全问题等。以共生理论观照和分析、解决学校教育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尚属新生领域。有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已开

11、始并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成果,但这些研究基本侧重于一般理论研究方面,而针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的教育和实践研究是不够的。已有的研究往往注重现状的分析,但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的教育还没有较完善的方案出台。已有的研究往往注重针对性矫治留守儿童问题,但从系统层面解决这一问题还鲜有涉及。本课题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借鉴共生理论,针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的教育作进一步的理论梳理和实践探索,以探索适合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 心理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三)本研究的价值、意义和创新点选题的理论及实践价值和意义,研究的创新之处。1、课题的理论及实践价值和意义

12、留守儿童问题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压力将会不断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队伍只会扩大,不会缩小。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必将是曲折而艰辛的,农民工及其家庭不可能在较短的时期内都能实现在城镇的定居。所以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与孩子长期分居两地的情形在中国社会将会长期存在。相应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是个现实的问题,而且在将来也将越来越成为问题。我校将基于共生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在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加以引导、梳理、教育,促使我校“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实现教育目标,构建和谐校园。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和睦、幸福,促进农村家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13、构建和谐家庭。在社会,对促进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势在必行,具有现实意义。2、研究的创新之处(1)、开拓共生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新进展。(2)、构建更加和谐的育人环境。(3)、进一步探索出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4)、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适应当前农村现状的要求,对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新农村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四)本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拟达成的理论或实践目标,研究的主要内容。1、拟达成的理论或实践目标我校基于对共生理论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加以引导、梳理、教育,促使“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并探索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在硬件方面,我校拟建设在学校在多功能多媒体楼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在教学楼、学生公寓开设五区和十室。在软件方面,我校将保证学生平常正常学习之余,开展一系列针对留守孩子普遍存在的家教薄弱、亲情缺失、缺少精神关怀等突出问题的活动,整合家校教育合力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强留守孩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