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j和解剂》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325507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7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zj和解剂》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dzj和解剂》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dzj和解剂》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dzj和解剂》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dzj和解剂》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zj和解剂》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zj和解剂》ppt课件(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解剂,第一节 和解少阳,少 阳 系 统,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气道 水道,内寄相火 与肝相表里,和解少阳,伤寒少阳病特点: 病位:半表半里 病势:太阳传少阳正气受损 病变特点:,正邪纷争胆火上炎 气机阻滞 津液壅滞,和解少阳,用药特点: 半表半里 正气不支 胆火上炎 气机阻滞 津液壅滞,柴胡、青蒿、生姜 人参、大枣、甘草 黄芩、青黛 柴胡、陈皮、枳壳 半夏、茯苓,透邪外出 益气扶正 清泄胆热 疏畅气机 祛除水湿,和解少阳,小 柴 胡 汤 伤寒论,小柴胡汤,少阳病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小柴胡汤证候分析,正邪分争往来寒

2、热 气机阻滞胸胁苦满、神情嘿嘿,循经上炎咽干、目眩、心烦 犯胃失和口苦喜呕、不欲食,胆热,苔薄白,脉弦,伤寒少阳证,其它证: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小柴胡汤病机及治法,病机:邪踞少阳,胆胃不和 治法:和解少阳,调和胆胃,小柴胡汤方义分析,柴胡 黄芩 生姜 半夏 人参、大枣 甘草,散半表之邪 疏理气机 清半里之热 清泄胆火 和胃降逆 疏通水道 益气扶正,和解表里之基本结构,助正祛邪 防邪内传,君臣 佐使,小柴胡汤配伍特点,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 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小柴胡汤临床运用,辨证要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白

3、,脉弦。,用量特点: 柴胡重用,柴胡人参、甘草1倍以上。,小柴胡汤临床应用,随证加减: 半里之热渐盛:心烦不呕 去半夏、人参,加瓜蒌 口渴 去半夏,加天花粉 肝脾不和: 腹中痛 去黄芩,加芍药 气滞痰郁: 胁下痞硬 去大枣,加牡蛎 水气凌心: 心下悸、小便不利 去黄芩,加茯苓 表邪仍在: 口不渴 ,外有微热 去人参,加桂枝 兼有肺寒留饮:兼咳嗽 去人参、大枣、生姜, 加干姜、五味子,使用注意:阴虚血少者禁用。,大柴胡汤 伤寒论,大柴胡汤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微微郁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胁热下利,苔正黄,脉弦数有力。,大柴胡汤证侯分析,往来寒热 胸胁胀满 呕不止 心烦,

4、心下满痛 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少阳证,阳明腑实证,少阳阳明合病,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少阳初入阳明) 少阳证+阳明腑实轻证 治法: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组成: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减,大柴胡汤处方分析,大柴胡汤方义分析,柴胡、黄芩 大黄、枳实 生姜 半夏 芍药 大枣,君 臣 佐 使,和解少阳 内泻热结 和胃降逆 益阴缓急止痛,大柴胡汤临床运用,1、证治要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或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大柴胡汤临床应用,2、常用于治疗胆道疾患 (1)胆道疾患的常见病理特征 胆热(上炎,犯胃) 肝胆气郁 胆阻,大柴胡汤临床应用,(2)常用治法 清利胆热 疏肝理气 利胆

5、归纳为:“清、疏、通、利” 四字,大柴胡汤临床应用,(3)临床分型,胆热型 气滞型 胆阻型,热甚 板兰根、银、翘 湿热 茵陈、栀子,结石 金钱草,鸡内金,木香、厚朴等或金铃子散,若痛甚 重用芍药,加玄胡索、郁金,蒿 芩 清 胆 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汤,病 机:少阳湿热痰浊证 特点:偏里热 兼痰热湿热,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主证比较:,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咽干目眩心烦 口苦喜呕,苔薄白,脉弦,寒热如疟,寒轻热重 胸胁胀痛,胸闷,口苦,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舌红苔白腻,脉滑,小柴胡汤证,蒿芩清胆汤证,蒿芩清胆汤治法及方义分析,治法:清胆利湿,和胃化痰,甘 草 青 黛 滑 石

6、枳 壳 竹 茹 茯 苓 陈 皮 半 夏 黄 芩 青 蒿,臣 温胆汤(含二陈汤) 清化热痰 佐 碧玉散(含六一散) 清热利湿,君 臣 佐 使,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主治及功用比较:,主治证侯 邪距少阳 少阳湿热痰浊证 胆胃不和证 (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 功用 和解少阳 清胆利湿 调和胆胃 和胃化痰,运用:,辨证要点: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疼,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 随证加减:胆热犯胃甚者,热重,呕多,加黄连,苏叶;湿重,加藿香,苡仁,蔻仁;小便不利,加车前子、泽泻、通草。,第二节 调和肝脾,肝脾不和病机特点:常互相影响,恶性循环。,肝木,脾土,木不疏土,土不荣木,肝木,脾土,木乘土

7、,土侮木,第二节 调和肝脾,四逆散 伤寒论,四逆散 主证基本病机,肝脾不和 (肝脾气郁),肝气郁滞,脾气郁滞,四逆散主治证侯分析,1、阳郁厥逆证 外邪传经入里 郁遏气机 阳气内郁,不得温养四末 脉弦 影响诸脏功能 四逆 腹痛,泄利下重 咳逆,心悸,小便不利,2、肝脾气郁证: 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四 逆 散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柴胡:透邪外达,疏肝解郁。,白芍:敛阴养血柔肝,合柴胡为调肝的常用组合。又可制柴胡耗伤阴血之弊。,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合柴胡一升一降,舒畅调达肝脾气机。合白芍则调畅气血而止腹痛。,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君 臣 佐 使,运 用: 辨证要点: 手足不

8、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附 方:,柴胡疏肝散 组成:四逆散去枳实加枳壳、陈皮、香附、 川芎。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调和肝脾,逍 遥 散 和剂局方,“逍遥,说文与消摇通。庄子逍遥游注云:如阳动冰消,虽耗不竭其本,舟行水摇,虽动不伤其内。譬之于医,消散其气郁,摇动其血郁,皆无伤乎正气也。” 绛雪园古方选注,逍遥散病机及证侯分析,病机:肝郁血虚脾弱,肝郁,脾虚,血虚,胁痛 头痛目眩 月经不调 乳房胀痛 脉弦,神疲食少 脉虚,口燥咽干,逍遥散治法及方义分析,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甘 草 薄 荷 生 姜

9、茯 苓 白 术 当 归 白 芍 柴 胡,煨,君 臣 佐 使,逍遥散配伍特点,补肝体、助肝用体用并调 肝脾同治,气血津液兼顾 。,逍遥散临床应用,1、证治要点: 胁痛,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舌淡红,脉弦而虚。,本方为调和肝脾的常用方、代表方。,逍遥散临床应用,2、本方为中医妇科之常用方剂,月经不调: 滞:鸡血藤、香附、泽兰、川芎 虚:生地、熟地、女贞子、旱莲 痛经:鸡血藤、香附、川芎、金铃子散 乳房胀痛、包块:橘络、青皮、夏枯草、牡蛎 更年期综合征(喜怒无常):合补肾药,逍遥散附方,1、加味逍遥散(又名丹栀逍遥散) 组成:逍遥散加丹皮、栀子 功效:疏肝清热,和血调经 病机:肝郁血虚,化火生热 主

10、治:肝郁血虚有热之月经不调,2、黑逍遥散,组成:逍遥散加生地或熟地 功用: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主治:肝脾血虚证。临经腹痛,脉虚弦。,痛 泻 要 方 丹溪心法,主治证侯分析:土虚木乘之痛泻。,肝脾不和,肝旺,乘脾,腹痛,脾虚,生湿,泄泻,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方解:,防风 陈皮 白芍 白术,君 臣 佐 佐使,运用: 辨证要点: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脉左弦而右缓。,随证加减: 久泻加炒升麻,苔黄腻加黄连、木香。,第三节 调和肠胃,适用于肠胃不和之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升降失常证侯。,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半夏泻心汤病机与证候分析,邪 在 少 阳,误下,邪热内陷 下伤中阳 寒

11、邪内生,寒热互结中焦,阻滞气机,升降失调,心下痞满,呕吐、下利,苔薄黄而腻。,半夏泻心汤治法与方义分析,治法:平调寒热,消痞开结。,黄芩 黄连 半夏 干姜 人参 大枣 甘草,(苦寒) (苦寒) (辛苦温) (辛热),寒凉清热 温散寒邪和胃降逆 益气补中,苦降辛开 开结除痞,半夏泻心汤配伍特点,寒热并用 辛开苦降 补泻兼施,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1、证治要点: 心下痞满,呕吐下利,苔腻微黄。 2、加减变化: 湿热蕴积中焦,呕甚而痞,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干姜,加枳实、生姜以下气消痞止呕。 3、使用注意: 气滞较重或食积所致者,不宜使用。,附方:,1、生姜泻心汤 组成: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而成。 功用:和胃消痞,宣散水气。 主治:水热互结痞证。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者。,2、甘草泻心汤,组成: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由三两加至四两)。 功用:和胃补中,降逆消痞。 主治:胃气虚弱痞证。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3、黄连汤,组成:半夏泻心汤加黄连二两,桂枝三两,去黄芩而成。 功用:寒热并调,和胃降逆。 主治:上热下寒证。胸脘痞闷,烦热。气逆欲呕,腹中痛,或肠鸣泄泻,舌苔白滑,脉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