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口胭脂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323 上传时间:2016-11-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大口胭脂鱼常见疾病及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美国大口胭脂鱼常见疾病及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国大口胭脂鱼常见疾病及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大口胭脂鱼常见疾病及防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皮病(一)病因鱼体表受伤后,因细菌感染而发病,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二)症状及危害病鱼体表尤其是两侧的部分鳞片脱落,表皮发炎充血呈淡红色,鳍基充血,鳍末端腐烂,常与烂鳃病并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为多发季节,危害鱼种和成鱼,可导致鱼死亡。(三)预防1、养殖池应用生石灰彻底清塘。2、鱼种下池前采用 5%的食盐水浸浴 10 分钟15 分钟。3、在该病多发季节,每月用 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一次,一周后再用 150石灰泼洒。(四)治疗1、用 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 3 天;一周后再用20生石灰泼洒一次。2、在水体消毒的同时,选择氯霉素或氟哌酸拌饵投喂,用药量分别为每千克鱼体重 2

2、0 毫克和 30 毫克。二、打印病(一)病因因鱼体受伤后受细菌感染所致,病原主要为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二)症状及危害病灶多在鱼体的后腹部和尾柄两侧。患病初期出现圆形红斑,似红色印章,随后病灶处鳞片脱落,表皮腐烂,周围皮肤有明显炎症;病重时,溃疡处深至见骨,病鱼浮于水面,游动迟缓,摄食下降,最后致死。发病对象以成鱼为多,但发病率相对较低,病程较长,通常不会引起鱼的大批死亡。此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三)预防治疗同赤皮病。三、烂鳃病(一)病因引发该病的病原菌为柱状屈桡杆菌。(二)症状及危害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水面,游动缓慢,呼吸困难。捕起病鱼,可见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因部分缺血而呈灰白色

3、,有时则因局部淤血而呈紫红色;病情严重时,鳃丝末端糜烂使软骨外露,可见鳃丝末端附着有大量污物。该病从鱼种到成鱼均可发生,水温 15以上开始发病,在适温范围内,随水温升高,病情加剧。由于鳃丝糜烂,严重影响了鱼的正常呼吸,导致鱼的死亡。当池塘水质较差,放养密度过高时,更易暴发此病。(三)预防同赤皮病(四)治疗1、同赤皮病之 1;水体消毒的同时,按每天每千克鱼 20 毫克“痢特灵”拌饲投喂,连用3 天5 天。四、细菌性出血病(一)病因鱼体因捕捞操作损伤后,受水体病菌感染所致。病原据有关资料称为嗜水气单胞菌。(二)症状及危害病鱼体表发白,失去光泽,粘液明显增多,尾鳍溃疡、缺损,腹部及臀鳍两侧有密集的充

4、血点,肛门轻微红肿,部分病鱼尾柄部鳞片脱落,皮下充血。解剖可见腹腔内积有大量腹水,呈红色,有大量凝血块粘附于肠管及内脏的肝、脾、肾等,内脏失血呈土黄色或淡红色,肠内充气,内有大量黄色粘液,肌肉因失血而呈纯白色。该病多发于 7 月10 月,8 月9 月为高发季节,尤其是混养在罗氏沼虾池内的美国大口胭脂鱼,因 9 月10 月是虾的起捕时间,虾起捕时易造成鱼体受伤,发生该病。专养池中发病则较少,该病可引起美国大口胭脂鱼死亡。(三)预防1、发病季节用生石灰进行水体消毒,用量为 20、对混养在虾池中的鱼,在捕虾前先将鱼捞出放入备用池塘,以免反复捕虾使鱼体受伤。(四)治疗1、发病鱼池用 氯精”全池泼洒一次。2、在水体消毒的同时,投喂氟哌酸药饵,投喂量为每千克鱼体重 50 毫克,连续投喂 3 天5 天。五、锚头鳋病(一)病因该病由锚头鳋寄生引起。(二)症状及危害病鱼游动急躁不安,清晨时常在水面游动。捞取病鱼,在鱼体两侧及鳍条基部可见有寄生的锚头鳋。受锚头鳋寄生的通常为二龄大口胭脂鱼。此病多在春、夏季发生。病鱼消瘦厌食,体质明显下降,如不及时治疗,可引发出血病,导致鱼体死亡。(三)预防每年的 4 月5 月份用 体敌百虫”泼洒全池两次,两次间应间隔一周。(四)治疗发病池用“晶体敌百虫”1池泼洒,4 天5 天后再用药一次,一周后再用 20石灰全池泼洒一次。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水产/渔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