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绘》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319836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型发展绘》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转型发展绘》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转型发展绘》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转型发展绘》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转型发展绘》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型发展绘》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型发展绘》ppt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转型发展绘新图,2010年11月24日,学习五中全会和八次全会建议,2,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凝聚全党和各方面的智慧,明确提出了“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目标和战略举措,突出强调了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总结吸纳了各地区各部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是一个高瞻远瞩、务实创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的好文件,是一个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都很强的好文件。,3,4,(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议P6),加

2、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十二五”发展的主线,5,( 二)转型发展,转型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浙江化和本地化。 转型升级:2007年,发展模式的转型+发展结构的升级; 2008年,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 2010年基本思路:以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的经济转型;以转换社会结构为主的社会转型;以转变体制机制为主的政府转型;,6,6,转

3、变增长方式 创新发展模式 转变发展方式,转型发展的理论渊源:,7,7, 转变增长方式,1995年9月28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在“九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 “实现九五和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8,8,转型发展、转轨发展 2005年10月11日十六届五次会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4、(但是,)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005年11月2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的精神实质,就是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要迈出实质性步伐。”, 创新发展模式,9,9, 转变发展方式,07.6.25胡锦涛总书记中央党校讲话:转变发展方式 07.10.15党的十七大报告: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在阐述全面小康的新要求时提到:“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10

5、,2007:经济转型升级,转型:发展模式的转型 1、增长方式:由外延粗放,转向内涵集约。 2、增长动力:由过度依赖出口、工业和物质性要素的硬投入,转向主要依靠国内消费、服务业和创新性要素的软投入。 3、体制机制:由初级市场经济,转向现代市场经济。,11,升级:发展结构的升级 1、经济结构:产业+城乡+区域; 2、需求结构+供给结构; 3、成本结构+要素结构; 4、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国土空间开发结构。,12,产业结构升级:,1、三次产业结构升级。 2、产业结构内部升级:传统工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型滨海重化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传统农业向生态高效安全的精品农业,传统服务

6、业向现代服务业等升级。 3、企业价值链升级:单纯的制造向前端的研发、设计和后端的品牌、销售升级。,2010年2月4日: 胡锦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9个“加快”),13,1、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2、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3、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4、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5、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6、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发展和建设) 7、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8、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4,14,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的总和,其中不仅包含了经济增长方式,而且还包括了发展结构、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

7、工业化水平、城市化程度,以及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经济”,是个“大经济”的概念,既包括经济本身,还包括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命题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其鲜明特征在于:高度关注经济(资源的支撑力、环境的承载力、市场的竞争力)和社会(就业的充分性、分配的公平性、保障的普遍性)发展的可持续性。,15,1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转变经

8、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16,(三)基本要求“五个坚持”(建议P6),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17,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 推动发展向主

9、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18,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19,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0,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10、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21,二、转型发展的十大亮点:,(一)阶段研判 (二)主题领会 (三)目标解读 (四)现代产业 (五)国土开发 (六)统筹城乡 (七)增长方式 (八)科教人才 (九)社会建设 (十)改革攻坚,22,(一)阶段研判(建议P1、P3),“十二五”时期(二一一年至二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23,经济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社会建设进

11、入整体推进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突破期。 一是经济运行进入平稳增长期。 二是要素制约进入瓶颈凸显期。 三是公共需求进入快速扩张期。 四是发展结构进入加快调整期。 经济社会进入转型发展期,从浙江省内看:,24,(二)主题领会(建议P5),“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

12、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2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省、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加强自主创新,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走在前列,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省委建议的指导思想:,26,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

13、发展,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7,(三)目标解读(建议P8、P9),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28,省委建议发展目标:,产业升级实现新突破。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 创业创新环境实现新突破。 保障改善民生实

14、现新突破。,29,(四)现代产业(建议P15、P16),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30,加快发展服务业。 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

15、素价格政策,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 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31,(五)国土开发(建议P20),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基本形成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体系,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和利益补偿机制,引导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发展。,32,(六)统筹城乡(建议P12、P13、P15),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

16、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认真总结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途径。,33,完善城市布局和形态。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加强城镇化管理。 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34,(七)增长方式(建议P23-P2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三个量化”:减量化节衣缩食、省吃俭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